一念之差,你再也不必与孩子相互为难

一念之差,你再也不必与孩子相互为难,第1张

一念之差,你再也不必与孩子相互为难

今天,我们来谈谈给孩子贴标签的问题。在我们开始之前,请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但这次不是记笔记。想象一下那些孩子的行为会让你发疯,让你极度失望,坏到无可救药;或者你从亲戚、朋友、老师那里听到的让你感到羞耻或愤怒的关于孩子的描述。

然后写下这些事情的清单。

比如我写下的是:

今天带CC去见长辈,无论我怎么引导她,她就是不配合,自顾自的大吼大叫,一点礼貌都没有。

奶奶说昨天带CC下楼玩。她根本不听奶奶的话。她不得不自己决定一切。她太固执了。

然后把这些东西总结成一个词。

第一个可以说是“恶心”,第二个可以说是“一根筋”。

只是一瞬间。我们都可以在单子上写下三到五个标签。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贴了多少负面标签,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大吵大闹”、“咄咄逼人”、“脾气暴躁”、“一根筋”……

几句看似简单的话,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除了孩子,负面标签也无法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

这是一份令人绝望的名单。我们不能指望带着这种标签生活的孩子建立起任何健康的自尊。

即使成年人和我们一样,有时被贴上标签也会影响我们充实地生活。

以我们家为例。爸爸C总是说我懒,说我不拖地不洗碗。有时候真的很想擦地或者洗碗。但转念一想,反正我常年被贴着懒的标签,突然就勤快了。“懒”是我这么多年没白扛的锅。算了,我不干了。

而当C的爸爸说闲话的时候,我也有一种破脸英雄主义的感觉——反正我就是懒。

当然,我知道有些人,和C的妈妈完全相反,却被别人贴上了标签。他们反而有被激怒的冲动:你说我懒?那我一定努力表现给你看。

这样的人很多,但是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负面标签几乎不能起到挑战他们的作用,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这样独立的人格。即使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也不能生出“你说我不行,我给你看”的想法。

孩子多大了?正是需要正面表扬和认可的年纪。如果他被最亲的人否定了,他不会更沮丧更勇敢。

在《明智育儿的艺术》一书中,凯瑟琳·c·凯塞尔写道:“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通过身边的人了解自己。”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术语叫“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贴上一个词或名字的标签时,他会进行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标签的内容保持一致。

负面标签就像咒语一样,让你的孩子变成他最不想成为的样子,把亲子关系越推越远。

除了父母,负面标签打击了我们作为父母的信心

我们在强调负面标签的时候,突出了那些讨厌的东西,却隐藏了孩子的优点。作为父母,这些标签让我们感到厌恶,甚至羞愧。

因为负面标签,贴给孩子,影射自己。

当你说孩子“固执、一根筋”的时候,你暗指的是你自己的“尴尬”——当着长辈的面教训这个如此不讲理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你说孩子“野蛮不守规矩”,暗指的是你自己的“仇恨”——为什么是我?我做错了什么,生了这么一个不守规矩的孩子?

你说孩子“把一切都搞得乱七八糟”,其实暗指的是你自己的“茫然”——到底什么才是好妈妈?告诉我,我不是一个坏妈妈。

当你的孩子有了各种各样的“恶名”时,你会忍不住想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负面标签潜伏在你的潜意识里,影响着你的感受和行为。它们破坏了你作为父母的信心和你对孩子的感情。

那么,当我们想要贴标签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我也看过很多文章,都强调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我自己也养过CC这样“不那么好带”的孩子,说实话,我根本做不到。

我们太容易陷入给孩子贴标签的陷阱。

即使你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也很容易在每天和孩子的纠结中陷入负面标签的漩涡。

但是你信吗?其实爱与恨只在一念之间。

我们既然做不到完全不贴标签,那么我们不妨试着把这些为孩子制造出负面影响的词语,换一个试试。

还记得刚刚写在纸上的标签列表吗?

现在,在记忆中搜索那些孩子的美好瞬间,用那些愉快的回忆去发现每个单词隐藏的潜力。

仔细体验后你会发现,每一个讨厌的标签往往都体现了被过度使用的优点。

找出这个优点并命名。

你会发现不贴标签很难,但是切换起来就容易多了。

从“一根筋”到“坚持己见”,从“恶心”到“吸引眼球”,从“阴晴不定”到“灵活有创意”,其实没那么大区别。

如果引导得当,“恶心”的行为可以变成“显眼”的行为。

类似的变化有无限可能。

仅仅通过改变词汇量,你和别人就可以改变对孩子的印象。你可以创造一个令人愉快的形象。

新的标签会给你带来完全不同的感觉和形象。用积极的话语来描述孩子,会让他更容易建立健康的自尊心。

而做一个意志坚定、善于选择、活泼有活力的孩子的家长,也会让你心情愉悦。这些话甚至描述了你梦想中的孩子。

所以,如果你想强化孩子的长处,第一步就是改变你使用的词语。

提醒自己在谈论和抚养孩子时使用新的标签。

但是学步儿把音响拽出来,可以说你真的很好奇。

当宝宝不肯穿奶奶送的新衣服时,你可以说你真会挑。

当宝宝坚持多读绘本,不肯睡觉的时候,你可以说你真的下定决心了。

塑造正面形象的话语就像是我们孩子的保护盔甲,给予他们改变行为所需的力量,将他们的不良行为转变为可以接受的行为。

研究表明,孩子积极的自我形象与其合作意愿之间有很大的联系。换句话说,只有喜欢自己的孩子才会在意自己的表现。

当然说起来容易,但是从“咄咄逼人”到“果断自信”的飞跃其实也不算小。我也在这条路上努力。我们可以在以后讨论具体实施的细节。

现在,我们先来做改标签这一步。

猜猜CC不服我做了什么?

当CC奶奶再次抱怨她出门很不听话,坚持穿凉鞋不穿棉鞋的时候。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同意,让她穿棉鞋。

我只是说她有点固执己见,而且她很会做选择,喜欢自己决定事情。但是当她知道外面真的很冷的时候,她确实知道她需要穿一双棉鞋。

你猜怎么着,我说这话的时候真心觉得CC确实是个好优点。看到她被肯定,被尊重,她居然很配合的说,对,出门要穿棉鞋,在家可以穿凉鞋。

我突然想起美国著名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说过的一句话——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他们叫我骗子,但是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他们叫我作家。

如何定义自己的孩子,一念之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34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