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宝宝打人,特别是和其他小朋友起冲突的时候,你是什么心理?”调查结果如下:
可见,绝大多数家长还是很头疼孩子的打人行为的。7%的家长沾沾自喜,边肖也表示可以理解。对于家长来说,可能意味着可以松一口气了:孩子可以保护和自卫,所以不应该“吃亏”!
但是,孩子和朋友之间的打架是相互的。有打人的,就有挨打受欺负的;一个“勇敢”的攻击者,也许有一天会遇到更强大的对手!
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孩子被打被欺负怎么办?
另外,最近频繁发生成人对儿童施暴的事件,边肖也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应对。
处理冲突是成长的一部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与同龄人(年龄相近或相同的孩子)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他们之间发生言语纠纷和肢体冲突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当孩子被其他孩子推搡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你怎么可以欺负我们的孩子?”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以后会吃亏,会受委屈,会不知道保护自己。
等等!孩子真的被欺负了吗?
婴儿的拍打是一种交流方式,并不是真正的攻击性和粗鲁行为。他们之间互相“打”或“推”的行为,大多是因为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缺乏关注造成的。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想善意的打个招呼或者抱抱,并不是要欺负人。
那我们怎么分辨对方的掌掴是好是坏呢?
注意对方的面部表情是关键!如果对方笑得很开心,跑过来推孩子,大概只是想打个招呼。如果你看起来不太友好,那很可能是恶霸。
为什么孩子被“欺负”后会有不同的反应?
孩子的先天性格、年龄、敏感期、家庭环境、氛围不同,对被欺负的反应也不同。比如:
1岁前的孩子处于平行游戏阶段,也就是即使大家聚在一起,也都是互相玩,互不理睬。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部分即使被抢了玩具,也像什么都没有。有了产权意识,如果别的孩子抢玩具,有的孩子会表现得暴躁崩溃,有的孩子会很无助,只会哭着说“不,不”……
放心吧!孩子被欺负后的反应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孩子会从冲突中学习!
通过游戏中与同伴的冲突,孩子会不断尝试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形成与他人相处的模式。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想要得到某个玩具,而这个玩具一开始是被强行抢夺的,他发现对方没有反抗或者是被父母默许了,他就会认定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但是,如果他发现孩子是因为强行抢夺而与他疏远,那么,在父母的引导下,他可能会尝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比如问对方“我们可以交换玩具吗?”经过反复比较,孩子会逐渐认同问题应该和平解决。
没错,孩子之间的冲突是适应性的。它让孩子们有机会学习谈判和不诉诸武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只要家长适度有效地干预,鼓励孩子和谐地解决矛盾,就能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孩子被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办?
既然我们知道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和解决冲突也是孩子不得不学习的一课,那么父母就需要在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引导孩子树立平等互惠的观念、合作意识和道德判断。
履行监护人的职责:
积极(或消极)的同伴关系往往始于家庭教育。
通常情况下,当孩子在与同伴玩耍时,家长需要履行监护人的职责,提前避免一些可能导致冲突的行为,并对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进行适当的监控,以确保游戏顺利、友好地进行,不发生大的冲突。
公共游乐场所,孩子比较多。他们一旦兴奋起来,就不在乎了!
边肖还想提一下孩子在操场上推推搡搡引起的母亲咆哮事件。据说被踩的男孩已经做了手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家长需要做好对孩子的监护工作!
再举一个例子:边肖有一次带着女儿去玩滑梯,女儿还没有完全滑到底部,一个大哥哥已经从上面滑了下来。千禧年之际,边肖立即抱起女儿!避免女儿被踩,避免可能的纠纷!
如果你真的遇到一个攻击性甚至恶意的孩子,家长需要立即介入。
一旦发现孩子有危险,家长可以立即将孩子带离现场,然后耐心地对孩子说:
“刚才那个小伙伴可能伤到你了,妈妈赶紧把你抱走。宝宝的身体是别人打不过的。如果以后出现这种情况,你可以打电话给你妈妈或者逃跑,你不能再和他在一起了。你明白吗?”
虽然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但父母是知道孩子的兴趣的。慢慢的,孩子就能学会远离可能伤害他的孩子。
如果孩子被打过,被欺负过:
有些家长主张打回去。“不能打败仗”:
嗯,你的头像说明你已经看透了一切!嘻嘻...
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回电话了,家长不一定会高兴!
有些家长不允许孩子还手,怕孩子有暴力倾向。
研究表明,取决于父母解决孩子之间冲突的方法,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不自觉地激起孩子的敌对思想;另一种是教孩子如何快速解决问题,如何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显然,后者更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们建议:不要把父母的苦恼、愤怒甚至“恨铁不成钢”变成责骂,发泄在孩子身上。不鼓励以暴制暴,比如“拿回来!”或者嘲讽孩子“你怎么这么没用?”要知道,被打被欺负的孩子,此刻最需要的是安抚。父母应该承认并尊重孩子现在很难过,甚至很痛苦。
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往往超出大人的想象!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会不断学习和尝试不同的沟通技巧。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好像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无助地哭泣,开始保护他的玩具。或者,为了防止自己的玩具被抢,他会故意藏起来。
家长要调整心态: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被欺负”的反应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烈。父母还在咬牙切齿,却发现孩子又被同伴玩得“很没出息”。
所以,除非有暴力威胁,恶意攻击,或者孩子跑去求助,否则家长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强行干预,甚至代替孩子激化矛盾。
在《接纳孩子》一书中,作者还提到:
冲突是孩子学习社会规则的宝贵机会。父母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展示和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能力,体谅对方,解决问题,感谢和道歉,与对方友好相处。此时此刻,家长要以孩子的感受为主体,不要斤斤计较孩子是否“被欺负”,更不要把对方家长当回事。
一个可悲的现实是,我们无法永远保护我们的孩子。
等他长大了,上幼儿园了,上学了,接触社会了,他需要学会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世界温柔对待,但这是不现实的。在《养育女孩》中,作者认为,“帮助我们的孩子变得强大是养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是给他们制造困难,而是帮助他们学会用友好的方式处理越来越困难的事情。”
最后,关于孩子被大人暴力虐待
这是上述“2岁孩子被4岁男孩推下滑梯,父亲怒踢泄愤”的前因:
发生在上海一家餐厅的游乐区。4岁男孩的母亲认为对方这样踢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毕竟她还是个孩子,昏迷不醒,而且她刚去了厕所。她之前一直在观察。
有记者注意到,现场张贴了一张告示:4岁以下儿童必须由一名成人陪同方可入戏。所以严格来说,男孩的母亲没有尽到完全的监护责任。
被踢的2岁小孩头部先着地,父亲急于保护小腿,于是上前踢了4岁男孩一脚。
边肖不禁想起了另一个被成年人暴力虐待的孩子。
那么,这种情况下家长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建议检查一下孩子的身体状况。
不管是被推下滑梯的小孩,还是被大人踢到的男孩,都要现场观察5分钟。如有异常,立即就医。比如有些颅内出血表现症状比较慢,建议家长留下施暴者的联系方式,以免被追究责任。
其次,家长要就冲突本身进行协调,必要时要求警察介入。
最后,双方家长都帮助孩子明确责任,最大限度减少事件造成的心理创伤。
比如一个4岁的男孩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如果是故意的,家长需要认真对待,防止孩子再次恶意行为;如果是无意的,你也需要鼓励孩子以后多加小心。但无论如何,家长都需要告诉孩子,他被2岁孩子的爸爸踢了,他做错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事件中,游乐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介入,将4岁男童从情绪激动的婴儿父亲身边带走,防止进一步伤害。这还是值得称道的!
当然,以上方法仅供参考。毕竟事件紧急,要做到冷静不冲动并不容易。如果家长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请给我们留言。
边肖说
套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话“不好意思,我也是第一次当妈”。
孩子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升级为父母之间的相互攻击。
其实不管父母是不是孩子学习处理矛盾的榜样,每个人的育儿观和世界观都不一样,甚至不同的文化对暴力的态度也不一样。
所以,真的很难有一个“一招吃遍天下”的方案来指导家长怎么做。
但是,一个很大的原则是: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出去进入社会,需要明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作为家长,你只能尽早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让他学会如何和谐地解决矛盾,让他对外界和他人感到自信和友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