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女管理员那里,两个人都表示,先看到就先打球。
管理员听了两人的话,二话没说,又给了他们一个球,一场“冲突”平息了。
孩子之间的冲突,总是每天上演。
我还记得有一次,儿子和妹妹在楼下玩滑轮,一个小家伙过来玩。
儿子不允许,两个人差点打起来。
我带他回家问他:
“你觉得那个小哥哥怎么样?
好玩。
那你想和他玩吗?
思考
你喜欢他的玩具吗?
喜欢
那你可以把你的滑板车借给他玩
不,那是我的”[h/]
“那他打你怎么办?”
“他打我我就不给他比赛,他不敢打我”[h/]
“那你要不要打他?”
“不,我没有打”
……
不管怎样,都很难说服他分享那东西。
我还是尊重他的选择。
也告诉他应该分享什么。
而他真正理解分享的意义是需要时间的。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之间的冲突就赶紧去干预。
要么强行从自己手里拿东西,给别的孩子玩。
或者一边笑,一边从别的孩子手里抢东西给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干预,无论出发点还是做法,都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
我们应该看清孩子之间冲突的本质。
冲突是幼儿成长的必经之路。只要没有危险,就不要插手。孩子们通常会找到解决方法。也正是在这种一次又一次的寻找中,我们不断认识自己,积累世界的概念。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我是谁?我是谁?”我们问自己这个问题。
“不不不要!”三岁的孩子经常气呼呼地说。
“我不想成为父母和老师眼中的自己!我喜欢做我自己!”青春期的孩子说。
“我从来不知道我是谁!我能怎么办?”
每个人都会问,并开始一生对自我和真我的追求。
而童年的经历似乎早就奠定了基础。
孩子和别人吵架时,往往会大声对外界说“不”,可以说是“自作主张”的开始。比如他们第一次“争抢”玩具,第一次和别人打架或者挨打,都是为了自作主张,为了自我保护。
就是在这样的冲突中,孩子开始学习“人际关系”的规则和技巧。
不要人为给孩子制造保护圈,因为社会复杂,你能控制吗?
残酷的社会规律远比我们想象的残酷。
在你设置的保护圈里,孩子才是王道。孩子伸手,你给他吃的。当你看到孩子和其他孩子有一点小冲突,你会立刻帮助孩子。
反而破坏了两个孩子的学习机会。
父母应该为孩子培养了自我主张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而高兴!
因为它能看出孩子的一些问题。
如果孩子有攻击性,就要反思自己是否做了不好的示范,或者孩子受到了什么影响。
如果孩子属于弱势派,被欺负的时候没有还手之力,那就要反思你平时是不是对他太严厉了,让孩子失去了自信,甘愿做一个挨打的沉默者。
暴露在我们眼前的孩子冲突的类型,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了解孩子,也有更好的机会帮助消除孩子成长中的烦恼。
更有价值的是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养育孩子上的过错和成就。
冲突就像一块试金石,暴露出孩子的问题。
这就好像我们会看到很多成年人在遇到冲突的时候会暴露自己隐藏的本性。
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孩子冲突背后的意义,随时关注孩子成长的方向,孩子就有机会自信而均衡地发展;否则,压制和干预孩子的冲突,可能会阻碍孩子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发展……
最终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教育问题的集合。
为什么孩子在冲突中的反应完全不同,往往是家庭教育决定的。
有些孩子长期情绪困扰,经常无缘无故地攻击其他孩子。
谁能影响孩子的情绪?
那是父母的态度和情绪。
脾气暴躁的父母养不出性格温和的孩子。有可能养出一个同样脾气暴躁的孩子,或者相反性格极其软弱的孩子。
在一个不断骂人吵架的家庭里,孩子的心情怎么可能平和。
情绪是会传染的,就像水波一样。
当我们看到我们喜欢的人笑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喜悦。
当我们看到我们关心的人难过时,我们内心也会难过
看到自己依赖的人怒如魔鬼,内心的情绪几乎崩溃。
心理学上,刺激反应理论指出:当一个人在自己的范围内受到侵犯或不公平对待时,有的人采取消极退缩,但有的人采取自我保护的反抗,甚至使用武力,从而导致冲突的形成。但由于这种自我防御机制的作用,并不是对刺激本身的真实理解,往往会因个人认知错误而导致错误反应。
这种“认知”是否正确,取决于父母的引导和家庭。一个小孩子,当然不可能天生就能处理自己的矛盾冲突,更谈不上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遇到孩子说“不”。
是时候考察父母的智慧了。
孩子说不吃,说不饿。
说不加衣服,说不冷。
孩子说这个玩具不是给弟弟的,因为是他自己的。
孩子抢了别人孩子的东西,还说不还。
孩子打人,说不道歉。
家长要考虑“不”字背后是什么样的原因和心理状态。
在我们需要恰当地满足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需求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爱可以是无限的,但规则仍然必须是明确的。”我们应该建立“规则”来伴随我们的成长。
当孩子的需求是正义的时候,父母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孩子。
因为长期压抑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没有自我,觉得在父母眼里就是自己。没有父母,他们什么都不是,找不到自己。这样的孩子如何自信的面对生活?
当孩子的行为不当,妨碍了他人。那一定要及时制止,让孩子反思。
帮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可以让孩子互相说“对不起”、“安慰”,直到得到原谅。
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行为比说教更重要。父母面对矛盾的态度,比如夫妻之间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会默默地学习,潜移默化地被父母影响。
另外,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富有想象力的“行为故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故事绘本,或者自己编一个故事,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即使孩子一时做不到,当然也不能一蹴而就,但是要告诉孩子,给他时间。
孩子长大了,遇到矛盾,不管是和小伙伴,还是和父母,还是和自己。是一个不断冲突,不断觉醒,不断修正的成长过程。
因为,没有冲突,孩子很难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