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该反思什么

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该反思什么,第1张

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该反思什么

有网友热议“发脾气的妈妈不是好妈妈?”是个好妈妈吗?你看到了什么?做一个好妈妈不容易。如何做一个好妈妈?

昨晚我和朋友们聊了很久。

她吐槽道,“暑假刚过一半,我只有半条命了。这个假期真是救命啊!”

朋友是全职妈妈,儿子马上上二年级,女儿上幼儿园中班。

当她的孩子上学时,她习惯于每天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娱乐。但她一放暑假,就完全打乱了节奏,忙得像陀螺一样。

暑假她要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最近,她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

比如昨天,她对着孩子吼了很多次。

早上一来,我姐就说要去叫醒我哥。结果不出十分钟,我姐和我哥就在床上疯了。一会儿会扔枕头,一会儿会选被子,最后不知道为什么。砰的一声,妹妹哭了起来。

她跑到房间里,她姐姐说:“我哥推我。”

我哥说:“这张床是我的。”

看着女儿额头上的大包,忍不住对儿子吼道:“但是你不应该推你妹妹。你应该像这样倒下。看看你妹妹的额头。万一打破了呢?”

中午,她在厨房做饭,她的姐姐和哥哥在客厅玩。

她做完饭出来,客厅和阳台都是水,两个孩子背着水枪在房间里打水仗。想着又要打扫房间,又要洗沙发毯,气短的时候就咬牙切齿的大吼。

下午,儿子说带妹妹出去玩。

结果弟弟一个人回去了,妹妹被留在小区楼下。

我哥说:“我姐自己不回来了。”

姐姐说:“哥哥不和我玩。”

反正兄妹俩总是又爱又杀,给她带来了很多麻烦。她甚至不能发脾气。

朋友不是脾气暴躁,而是生活失控,造成内心焦虑。

今天就来说说: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需要反思哪三点?

检查自己是否付出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有个邻居玩的不错。她每天都很忙。八点之前,她要把今天吃的菜买好,做早餐,一个星期都不一样。

老公上班后,她带空洗衣服,做卫生。衣服本来可以用洗衣机洗,她担心衬衫会变形,就一直自己洗。

之前还挺忙的。最近孩子有严重的“分离焦虑症”。

众所周知,只要被孩子纠缠,就什么都做不了,所以家里很乱。

老公下班回来,有时候不问原因就抱怨几句。慢慢的,夫妻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有时候孩子们真的很吵,她忍不住对他们大喊大叫。

这是很多妈妈每天的悲伤,她们常常会想:自己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要被指责说“你家孩子没带好”“你做的饭不好吃”“家里怎么这么乱”。

另一方面,我老公除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好像什么都不用做。他不仅有时间聚会,还有时间玩游戏和钓鱼。

妈妈很容易过度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不觉得“不公平”的现象。

当“不公平”的想法频繁出现时,父亲的行为会影响母亲的情绪。一旦控制不好,妈妈就会把坏心情传递给孩子。

对孩子大吼大叫也因此成了日常。

如果妈妈对孩子大吼大叫是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爸爸们一起努力。当妈妈可以“懒”的时候,尽量不要勤快。

追求完美

前段时间,晶晶妈妈带孩子去体检。医生说孩子中等身高,体重较轻,让晶晶多给她吃些营养的食物,比如鱼、瘦肉、鸡蛋等。

晶晶妈妈觉得自己失职,忽视了孩子的饮食,没有及时给孩子吃这些补品。

为了让孩子吃得更快,她改变了他们的饮食结构,固定了他们每天应该吃多少肉和鸡蛋。

孩子一开始是爱吃的。这年头,孩子根本不吃饭,奶也吃不多。

她带孩子去看中医,医生说孩子脾胃虚弱,容易积食,需要多调理。

晶晶的妈妈更焦虑,经常因为太担心孩子而失眠。

母亲,尤其是那些特别愿意爱自己孩子的母亲,内心会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不允许自己在育儿上犯错,做一个完美的母亲。

但正是这种“完美主义倾向”容易导致妈妈的生理和心理疲劳。

而疲劳最容易导致情绪反应,即烦躁、情绪起伏、焦虑和恐慌!

其实妈妈一定要明白:孩子有孩子的活力。他有自己的成长曲线。只要他的身高、体重、智力、语言表达都在正常范围内,就不必急躁,更不必自责。

在心理访谈中,儿童心理学家杨凤池说:

有两种母亲。一个是好妈妈的理想妈妈,一个是不理想不符合妈妈要求的妈妈。

好妈妈是什么样的?因为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词叫足够好的妈妈,就是足够好的妈妈才是好妈妈。给的少,就不够好。如果你给的多,那就太好了。给的多了和给的少了一样对孩子的发展不好。

莲妈够懂的。其实做妈妈只追求80分,不是满分!

明白自己处理情绪的能力和孩子不是一个级别的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一个特点,就是产生各种情绪的部分,很早就发育得相对成熟,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情绪了;但理性管理、抑制和分析情绪的部分,要到20岁以后才能完全成熟。

所以,应该允许孩子偶尔无理取闹,而不是妈妈一直无理取闹。

要明白,处理好你和孩子的关系,或者和孩子的沟通,不是和一个同量级对手的较量。

人类的发展是这样的:在孩子未成年之前,母亲处理情绪的能力更强,所以她要承担更多处理双方情绪的责任。

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分析:

在家“经常被骂”的孩子,不良人格特征最明显: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漠”,56.5%的孩子“脾气暴躁”。

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带着一颗“受伤”的心长大,直到他死去,那就不要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用“发脾气”来伤害他,摧毁他。

因为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比修复一个破碎的成年人要容易得多。

做一个能和孩子好好相处,沟通,理解,尊重,接纳孩子的父母,是孩子此生最宝贵的财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17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