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女的家庭矛盾多

多子女的家庭矛盾多,第1张

多子女间的小矛盾如何化解

多个孩子之间的小矛盾怎么化解?70年代末,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开始习惯每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但20多年后的今天,二孩政策来了,我们又要面对“多子家庭”的局面。

社会结构的变化改变了我们的家庭结构,我们也受其影响很大。很多家长对“多子女问题”深感焦虑,问题随之而来。

第一部分/

关于孩子之间竞争的问题

1。家里的二宝经常打架抢对方的东西怎么办?

2。家里两个孩子老是争玩具,一个四岁多,一个一岁多。他们互不相让,又哭又闹。我们做什么呢

其实这样的问题跟历史演变和宏观背景有关。

因为作为独生子女长大的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家里有两个以上孩子或者和其他孩子一起长大的情况,自然不知道如何抚养多个孩子,所以感到很无奈。为什么不先思考一下这个现象呢?把它当作一种现象而不是一个问题可能更好。

比如家里两个孩子都很小,都在0到6岁的学前班阶段。他们在一个客厅空,喜欢争论,喜欢打架,喜欢有矛盾,喜欢哭,喜欢受伤,喜欢吵架,喜欢制造一些不和谐。我们来思考和感受一下,这种现象本身是个问题吗?一定不好?一定要改吗?

我哥哥比我大四岁。我们一起在争吵和战斗中长大,直到他上了大学,离开了家。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过程,发现这些打架和争吵根本没有给我带来任何伤害,反而让我的童年记忆特别鲜明。每当我想起他,我就感到快乐而不孤独。现在,我们的感情很深,我们彼此珍惜,我们都很怀念一起长大的时光。

所以我想用我个人的感受告诉家长,我家两个孩子都是幼儿。他们喜欢打架斗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是天性的自然表现。

我们无法让他像成年人一样彬彬有礼,公事公办,拘谨内敛。其实这种互动就像他们对彼此的爱一样,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学会相处的一部分。

因为有一个哥哥姐姐,孩子从小就能知道,这个世界上不仅有我自己,还有其他人,不仅有我的父母,还有和我一样的个体。

孩子就是在这样的互动中慢慢学会“自我关系”,也就是与世界的关系。一开始,我肯定不会习惯。会有一些冲突,不舒服的感觉,不公平和伤害,以及失落感等负面情绪。但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所以,多子女家庭的家长要放宽心,多接受。

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冲突、自我关系和与他人的互动,明白资源是有限的,学会自律,学会与人相处,身心健康。

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这件事,会发现两个孩子打架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他们长大后需要的精神营养。所以,我建议家长不要过早、过度地干预孩子的争吵,而要做一个耐心的观察者,在适当的时候介入。

那什么时候合适呢?

哭之前还是哭之后?

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在孩子打架的时候,会批评惩罚大的那个,因为TA大了,应该懂事一点,让着弟弟妹妹。但事实上,鲍晓不可能总是对的,他会无理取闹,过分苛求。

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强制要求大一点的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不能和小一点的弟弟妹妹争论。这实际上是偏袒鲍晓。家长的这种不平衡、不平等的参与,会对大宝造成一些伤害。在他心里,他会觉得父母是在面对弟弟妹妹,没有关注他的需求。所以他压抑了很多愤怒和需求,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感情上受到伤害。

所以我想给家长们一个建议。两个孩子吵架,首先要忘记“大小”这个概念。像上一个问题的两个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一岁。如果不考虑这个一岁的孩子,四岁的孩子很大吗?会成熟吗?不,他还是个小孩子,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社会性、逻辑性、规则感、秩序感都有待培养。不要用大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

给每一个孩子平等的包容、接纳和爱。在争取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和孩子谈“应该”和“不应该”,尽量不要让他们的关系“对立”。

通过和父母的和睦相处,让他们感受和适应另一个孩子的存在。比如,当两个孩子在为玩具哭泣时,我们应该给每个孩子一个拥抱,了解他们各自受伤的感受。

用行动和语言告诉他们,妈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是一样的。他们可以理解自己难过委屈的心情,但是资源有限,必须学会分享。每个孩子的内心感受都需要父母完全接纳。他们真实而迫切的想要某样东西的感觉没有错,需要被看到,被理解,被接受。

那么,为什么父母会对两个孩子之间的争吵这种正常自然的事情感到如此焦虑呢?

第一,因为我们是独生子女长大的,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我们感到很无奈,或者认为这种情况是错误的,需要马上纠正;

二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情绪中存在大量的不安和潜在的问题,当孩子争吵哭闹的时候,我们原有的情绪被激发出来,而这些情绪又与孩子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想立刻消除孩子的行为,以恢复内心的平静。

有些父母非常重视秩序感,他们不允许家里出现任何不在状态,乱了秩序的情况。他们不允许他们的孩子无礼。要求他们文明礼貌,谦虚,分享,宽容,不能哭着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说明家长已经在按照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了,对于六岁以下的孩子是非常严格的。如果父母总是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的情绪就不会自然流动,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会感到压抑,心理压力就会越积越多,将来可能会是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父母有必要审视自己,做一些调整,让自己成为一个安心的、接受度高的父母,以平静的心态面对孩子的争执,接受孩子呈现的任何结果。

第二部分/

关于孩子之间竞争的问题

1。大宝经常欺负鲍尔,不仅打她还恨他。我该怎么办?

2。大宝和鲍尔很粘人,他们害怕另一方会偷走对方的爱。老是跟着爸妈抱,怎么办?

3。生下二宝后,两岁半的老大变得很粘人,动不动就哭,总是粘在我身边各种哭闹。我知道她突然有点没有安全感,所以现在家里所有人都在关注他。但还是没用。我该怎么办?我还在坐月子,每天看着老板哭,我也跟着他哭。我真的无能为力!

为什么两岁半的老大生完二胎后变得这么粘人?

我们推回去吧。当母亲怀上第二胎时,第一胎将是一岁半不到两岁。妈妈又怀了一个孩子,身体、生理、情绪都会发生很多变化,对第一个孩子会有一些显著的影响。

同时,由于自然的生理机制,我们会将所有的身体资源和注意力集中在这个胎儿身上,保证其健康发育,顺利分娩。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其次,怀孕期间,孕妇的身体会逐渐变得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不方便给另一个孩子喂奶、关注或者抱抱。但是,一岁半的孩子会特别需要妈妈的拥抱、关心和关注,会和妈妈粘在一起。但是他的需求因为母亲的生理原因无法得到满足,他的感觉是和母亲的联系断开了。

生理上的脐带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被切断了,但与母亲的心理脐带至少需要三年才能慢慢消失。

孩子需要从母亲那里获得安全感和100%无条件的爱,慢慢地与母亲有一种自然的分离。在这个阶段,母亲怀了二胎,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老大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所以孩子会觉得心理脐带被强行剪断了。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高专注、高强度、高质量的精神连接,所以他们的安全感受到很大威胁。

所以他的主观感觉是被抛弃了,感觉自己不再重要,不再被需要,不再被抛弃。所以现在他会呈现这些让妈妈感到不安的事情。

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在传递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妈妈,我需要你,我需要你爱我,关注我。我需要知道我是重要的,是被爱的,我觉得和你有联系。这些都是孩子在潜意识层面向妈妈发出的信号。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家里所有人都关注大哥,依然无济于事,因为他唯一关心的就是他的母亲。

但是我妈妈在坐月子。我该怎么办?

首先,好好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其次,正如我们所分析的,这个孩子受到了伤害,因为他与母亲的联系被切断了,他的安全感受到了威胁。所以他需要妈妈用母爱来治愈他。

一定要允许孩子坚持,母亲也要尽量安抚她的心态。当她允许他黏住的时候,她就能慢慢找到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就不会再放肆和哭闹了。

两岁半的孩子特别需要肢体接触,妈妈一定要多摸他,让她来摸头、脸、身体。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他一起玩游戏。妈妈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孩子对能量场的心理暗示和妈妈是一样的,如果妈妈情绪波动大,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

妈妈在出月子的时候会增加和大哥的互动,给他洗澡,晚上抱着她睡觉等等。和他在一起的时候,要充分关注他,不要因为孩子哭就试图去纠正他。因为在这种心态下,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孩子是不完美的,当孩子觉得父母不接受他的时候,会加剧她的不安全感。

同样,一个孩子之所以讨厌另一个孩子,也是因为父母在怀二胎的时候,太过关注这个小孩子,而忽略了大孩子的感受。大一点的孩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单纯的觉得我的注意力没了,联系感没了。然后他发现家里还有一个孩子,就很自然地把这种不足和另一个孩子的出现联系在一起,于是就讨厌另一个孩子。

孩子永远是一面镜子,他们的问题更多是父母的问题。我们要求孩子做出改变是荒谬的,不合理的。

第三部分/

对孩子的培养和照顾

1。你想分开带大宝和鲍尔吗?比如老人带大的,父母带小的。

2。家里的资源分配不了怎么办?

其实最好的是两个孩子都自己带,不只是带他们上床,而是和他们一起生活。因为六岁以下孩子的安全感和联系感是和直系父母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他会把对父母的情感依恋和爷爷奶奶联系在一起。心理上,承担父母角色的其实是爷爷奶奶。之后他们在情感深处会很难真正接受父母,甚至会因为缺乏父母的爱而在内心对父母产生怨恨和愤怒,这种情绪会持续到孩子长大。

但是想分开带孩子的家长肯定有客观困难,比如夫妻同时工作,身体不好等问题。但另一方面,你是否也有一种避重就轻,逃避责任的心态?

我们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在整个社会中,每个家庭都有很多孩子,没有一个父母不能承担抚养多个孩子的责任,更没有一个父母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身边。

在人类社会的文明水平、物质水平、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的自然属性却在退化。我们甚至不知道怎么生孩子,怎么给新生儿洗澡,怎么给新生儿换尿布,什么时候给宝宝添加辅食,怎么调理宝宝的健康...我们已经渐渐失去了作为自然人的本能。

在他的成年生活中,他会遭受到亲密关系、人际关系等等的考验,所以在做出这个选择之前,请慎重考虑。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问题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不能在一篇文章中全面地讨论所有的问题。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一部分。小新妈希望未来妈妈们可以在微信群里讨论更多具体的家庭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一起成为孩子心中最有爱的父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09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