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孩子脾气这么差?为什么他总是对我发脾气?为什么他的情绪这么不稳定?
排除父母情绪不稳定、家庭制度问题等因素,从孩子自身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也许我们的烦恼会减轻很多。
我们经常在2-6岁的孩子身上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情绪不太稳定,经常对妈妈而不是爸爸发脾气。尤其是前期和孩子建立了良好共生关系的妈妈,更容易遇到这种待遇。
这种现象经常被误解。
比如有的爸爸会责怪自己的另一半: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他来找你的时候脾气这么暴躁?你是不是太宠他了?”
这种指责很容易导致夫妻间不必要的矛盾,也会让妈妈们无形中承受不应有的压力和委屈。
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2岁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孩子也逐渐意识到,在他需要的时候,妈妈并不总是在他身边,他要什么,妈妈就会给他什么。妈妈不是专门为他而存在的。妈妈,是别人。早期的婴儿无所不能感在孩子心中一点点丧失;和我妈完全共生的关系(我和我妈是一个人)也在悄然改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处于这样一种矛盾的境地:前面是自由,后面是母亲。
这个时候,孩子的小“我”就处于这样一个矛盾的境地:前面是自由,后面是母亲。
孩子需要前进,才能成长。孩子也需要妈妈,妈妈是他的心理食粮。于是,孩子内心的犹豫和恐惧越来越多。世界太广阔了。太多的挑战。孩子们越来越感到渺小和孤独。孩子的焦虑也越来越大。虽然他独立探索的过程不会结束,但他会更频繁地回到母亲身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母亲的言行所表达的任何拒绝(即使母亲可能为了某种正确而拒绝孩子)都很容易激怒孩子。归根结底,孩子的愤怒是为了逃避自己的无助。如果真的把这种无奈揽在自己身上,孩子除了绝望别无选择。给妈妈穿上就不一样了。如果母亲能抓住孩子的喜怒无常,孩子就会获得另一条出路:确认爱,吸收爱的能量,稳定情绪,有重新开始的力量。
这种情况即使在成年人中也很常见。当被一个陌生人拒绝时,我们不容易失控。被我们关心和亲近的人拒绝很容易让我们发疯。相反,一旦当我们发脾气时,最亲近的人用理解的眼光和宽容的怀抱接受了我们的愤怒,愤怒很快就会消散。
这个时期的孩子就是这样。他们迫切需要获得自主感,希望逃离母亲的怀抱,但同时又是如此渴望母亲的怀抱,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心理安慰。一旦妈妈的怀抱过来,孩子会本能的拒绝,一脸倔强。
对此,我们给双方家长的提醒是:
对于妈妈来说,最好能做到以下两点:
继续给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母亲不能接受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踢自己,妈妈一定要坚决制止孩子的行为,但需要用温柔的眼神、态度、言语告诉孩子,妈妈接受他的情绪。母亲对孩子的情感包容,会促进孩子情绪的稳定发展,心理成熟,推动孩子进一步走向独立。可以说,在这个阶段,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接纳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读故事,玩洋娃娃,或者只是玩水,沙,泥,或者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爱好,等等。如果孩子从母亲的支持中获得了足够的精神滋养,在母亲的陪伴下找到了母亲之外的替代品,从整个探索中获得了自主性和成就感,那么他们就会逐渐从上述的自我发展矛盾和那么多的挫折中走出来。
对于爸爸来说,最好做到以下两点:
不要沾沾自喜于“孩子在妈妈面前脾气暴躁,在自己面前表现良好”。不要责怪母亲。爸爸需要做的是给妈妈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如果父亲和孩子同时责备自己,很可能筋疲力尽的母亲会有很大的麻烦。
爸爸需要多陪孩子玩,这对孩子本身就是一种影响。
多承担为孩子制定规则的责任,而不是把抚养孩子的责任推给母亲。既是父亲又是母亲的母亲更容易和孩子产生矛盾。父亲给孩子定规矩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陪孩子玩游戏。
在整个育儿过程中,为了呵护孩子的小“我”茁壮成长,父母需要知道并做到以下几点:
确保夫妻关系的稳定和首要地位。当父母最大的注意力放在另一半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孩子的问题就会少很多。因为在这个家里,一个空的房间自然会只留给孩子。这个空房间没有和家长过多的纠缠,让孩子的探索不会被家长随时监控,让孩子有适当的失控、缓冲和调整。一个会呼吸空的孩子,是获得了一些自由的孩子,他的成长也会随之而来。
父母双方都不缺席。根据上述分工,孩子要承担起自己的养育责任,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这种稳定中汲取最大的情感滋养和心理能量。男生会从父亲那里学会如何做人,女生会从母亲那里学会如何做一个母性的女人。
?尽量营造民主氛围,支持孩子的探索。有些父母,出于自己的原因,会对孩子的成长和远离自己感到过度的失落。他们会下意识的把孩子绑在自己身上,但是又放不下。他们甚至可能会阻止许多孩子的探索行为,或者表现出过多的担心。这些都会无形中束缚孩子的手胶,阻碍孩子真正的成长。
?仔细评估孩子。巧妙地帮助孩子走出复杂的挫败感,确认“我很好”(自尊)和“我能行”(自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