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爬就走的孩子怎么了?不要吓唬人”不爬会造成“感官失衡”。追根溯源,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帮助你走出误区。
感觉统合的概念是由jeanayres在1970年首先提出的。是指个体与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接触的信息,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平衡感、本体感觉等各种感觉系统传递到脑干进行整合分析。这样,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才能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从而使个体能够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那么这就导致了一个错误的、想当然的治疗——模式化。人们认为,大脑的活动决定了我们四肢的活动,所以反过来,如果我们锻炼四肢,就可以刺激大脑的相关脑区,修复有问题的大脑。
人们通常会把宝宝平衡感差,比如摔跤、磕碰等,归结为一个过时的术语“感官失衡”。其实平时的磕碰都是正常的。只有当宝宝平衡感差影响到他走路等行为时,家长才有必要干预。
前段时间在网上疯传的被动操
文章开头读者的观点其实来自于被误导的行为模式示范(patterning),认为反复移动一个大脑受损的肢体和头部,有助于大脑重新正常发育。而且认为强迫学龄儿童爬行可以改善脑瘫、述情障碍等问题。然而,行为模式示范法不仅无效,而且要花费接受治疗的家庭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孩子不会爬和所谓的“感觉障碍”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以栗子为例。每年,全世界都有大量的人死在医院里。到达医院发生在之前,死亡发生在之后。然后有人得出结论:我的天啊!医院是地狱,别去!
显然,这很可笑。之所以死在医院,是因为这些人生病了,刚好死在医院。把孩子的平衡感归咎于不会爬怎么办?
如果不会爬不是“罪魁祸首”,那“罪魁祸首”是谁?美国儿科学会(AAP)指出,“感觉障碍”不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诊断。我们应该考虑孩子是否有其他发育障碍,如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育协调障碍(DCD)和焦虑症。这里我们以发展性协调障碍为例。
什么是「发展性协调障碍」发展性协调障碍发生在运动技能延迟或协调运动困难,使儿童难以完成许多日常任务(如穿衣、玩耍、写字和各种体育活动)时。
这些孩子就像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蓝脚鲣鸟。它可以飞上高空空,潜入大海;它甚至可以跳一种非常有趣的舞蹈。但是,它一落地就有了很多麻烦,经常摔来摔去。研究人员将其视为科普发展协调障碍的吉祥物,深受小朋友喜爱。
图片来自Pinterest
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康复科学学院编写的《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家庭、学校和社区活动指南》中,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有九个特征:(这里只列出前三个。该手册可在文末下载查看完整版。)
不必再强迫孩子爬了
如果孩子下肢足够发达,想站着学走路,孩子强迫ta继续爬是非常不合适的。孩子会很不舒服。除非发现孩子身体僵硬或者太虚弱不能爬行,否则跳过爬行和行走是没有问题的。
不会爬也可能是一种发育障碍,比如发育协调障碍,是孩子不会爬、平衡感差的“罪魁祸首”。并不是传言中的不爬坡导致平衡感差。
参考文章:
http://childmyths.blogspot.jp/2012/05/myth-about-crawling-creeds-in-again.html
http://pediatrics.aapppublications.org/content/104/5/1149.full
http://www.webmd.com/children/sensory-processing-disorder
http://www.babycenter.com/404_is-true-that-skip-the-crawling-stage-may-have_10323704.BC
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手册:家庭、学校和社区活动指南:https://canceld.ca/system/tenon/assets/attachments/000/000/199/original/development_Coordination_Disorder_home_School_Community_booklet_Chinese.pdf(简体中文版,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打开后可下载pdf文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