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怎么养了这么个孩子?

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怎么养了这么个孩子?,第1张

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怎么养了这么个孩子? 经典著作《小王子》在开篇的时候,讲述了一个孩子刚开始画画就被打击的故事:画了一幅蛇吞象的情景,却被当成画了一个帽子。结果当然是,小孩子放弃了画画的兴趣。

因为,没有人鼓励他,也没有人对他想象的火花感兴趣。

如果你习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强硬。

结果答案自然是:我就是这样。

本文中,有几个发人深省的场景。为什么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那么耐心的鼓励,长大后却缺乏包容亲和的态度?

如果不在倾听和理解的前提下引导孩子,而是在脑海中模拟一个完美的孩子来“对标”,你的心会变得更狭隘,更敏感。紧张你的心情,耽误了你的孩子。

有个朋友跟我聊天,说孩子居然说讨厌她,因为打篮球的时间被限制了。跟我聊天的时候,她很伤心很难过,她很苦涩地跟我说:“你说这才六年级,马上就要考初中了。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他不能整天打篮球,也上不了重点初中。他以后怎么能考上好大学?”

听到她的话,我突然想到了《小别离》中海清饰演的母亲,以及她对彼此无尽的焦虑。我和她聊了近半个小时,大致了解了她和孩子的沟通模式——对孩子来说,要辛苦得多,鼓励得少;孩子的爱好,比如打球,弹吉他,都被定义为浪费美好时光。

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习惯做孩子的差评师。我们以为“对孩子好”,却忽略了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节奏。和成人世界一样,有人喜欢美食,有人喜欢汉服,有人喜欢旅游。无所谓好坏,无所谓好坏。这只是享受生活和享受自己的一种方式。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去关注当下更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否定他们所有的兴趣和努力。

中午和一个妈妈聊天。她儿子刚满10岁,小学四年级。在妈妈口中,孩子调皮、叛逆、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拖拉、不爱做作业...还有十几个缺点。母亲说:“我觉得自己很失败。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养?我该怎么让他听话,听话?”

我问我妈:“你想想。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爱好或特长?”

妈妈沉默了很久,说:“他体育好,篮球打得好,短跑跑得快。虽然成绩普遍较差,但作文还是经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本。在家一般都是我主动打扫卫生洗碗。当我感到身体不适时,也会有人监督我吃药。”

如果这些话不是出自同一个母亲之口,我们是不是根本不会认为这是同一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优点和缺点。作为父母,最怕的就是被孩子的“缺点”蒙住眼睛,逐渐把孩子的优点当成自己“缺点”的催化剂。

初中有个同学,每次成绩都是全校前三。他开朗大方。他的父亲知道他喜欢英语。每次来学校看他,他都带着英语书或者英语词典,鼓励他学习英语。

不太了解的人觉得他家境不错。其实他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出身农村,因为父亲是收破烂的,从小学开始就被同学嘲笑。他还有一个著名的绰号“小破张”。每次有人这么叫他,他都不生气也不恼火。他只是笑着回答:“我父亲是个破张,我当然是个破张。这个大家都知道!”看他不生气,时间长了,挑衅的人就烦了,也就不叫了。他学习上的优异弥补了家庭极度贫困带来的心理创伤,使他以乐观的心态从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路求学。

孩子在一件事情上的成功所产生的信心和能量是不可忽视的;兴趣引起的学习动力一定比功利目标引起的学习动力更持久更强大。

有一个成绩中等的同学,最喜欢社团活动。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专注于各种社会活动,不仅与同学相处融洽,还与许多老师关系良好。听同学说他毕业不久就自己创业了,用超级情商管理公司。事后才知道,这位同学的长板是“情商”。比如在微信群里聊天的时候,他会照顾每一个同学,关注过年的红包数量,让同学都有一个;如果有同学求助,他会尽力帮忙,如果不能,还不忘提醒对方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应的资源。这样一个天生的社会学家,如果他的父母一开始就觉得他没有做好本职工作,百般阻挠,会怎么样?也许他变成了折翼的天使,痛苦地与蜀山提海抗争?

14岁的时候,我上初二。为了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我不得不保持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主要学科的优异成绩,但物理、化学一直是我的短板。有一次考试,我化学很差,差点不及格。担心妈妈失望,不敢说实话,但那张纸就像心里的一根刺,时不时跳出来,刺痛我。

有一次我在作文里提到了,如实描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篇作文发下来时比满分更让我感动的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评语:你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把“现实生活”和“写作”结合起来。如果你努力工作,你一定会有所成就。被这样欣赏和肯定,会一扫我所有的阴霾空。这种实力让我努力弥补自己少年时的不足,最终如愿以偿,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

欣赏孩子的优点,引导孩子的缺点,让孩子在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中找到内心的价值感和认同感。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学习的能力。

哲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热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欣赏肯定是“肯定”的具体呈现。奖励,也就是表扬;知识就是认知。

当孩子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们会为他们的笑容、翻身、爬行、站立、行走而兴奋、自豪,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渐渐习惯了用大人的功利心去对待他们。

朋友的孩子5岁。绘画课上,老师让每个人画自己妈妈的脸,其他孩子都画自己妈妈的脸。只有她弓着背。这样的画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一开始也没有得到朋友的认可。但是朋友没有粗暴的否认,而是问女儿为什么只画妈妈的背影。答:“有时候半夜醒来,我妈还在电脑前加班。我觉得我妈好辛苦。”一句话,交友泪流满面——孩子有自己的视角和想法,大人固化的思想不应该成为束缚他们的绳索。如果不能欣赏,请给他们解释的权利。

我们父母年轻的时候,这个世界的价值观是统一的;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很多当初不被理解的行为,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了;当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世界会变得多么多样化?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现在的心态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作为人类,我们不得不做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事情。坚持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力量,来自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带来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父母用一双睿智的眼睛在孩子身上寻找、发现、放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456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