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
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一种依赖感。如果孩子需要温暖稳定的情感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比如把自己关在安全的房间里。
孩子不一定需要父母一直在身边才能获得安全感。即使他看不到你,他心里也会知道你在那里。对于孩子的各种需求,大人需要“回应”而不是“满足”一切。
2。适度满足孩子
有些界限是要人为设定的,孩子的要求不能无条件满足。快乐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够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能活下去的东西,不是靠他的欲望,而是靠他的能力,他才能获得内心的充实和快乐。
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痛苦就越少。不要总是一开始就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段时间。例如,如果一个孩子饿了,你可以让他等几分钟。不要屈服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的要求更有助于他的心理平静。
在家里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让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3。孩子生气就冷处理
孩子生气的时候,第一个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想办法让他去自己房间生气。没有观众,他会渐渐安静下来。
适当的惩罚并坚持到底。说“不”的策略:不要干巴巴地说不。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可以。即使孩子不懂,他也能理解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
4。正视他的缺点
如果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比如孩子太胖,耳朵形状有问题,或者性格行为偏激,家长一定不要否认这些事实,而是积极和他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接受事实。
在这方面,去找专家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孩子通常会把专家或者医生的话当真。
5。批评,处理事情而不是人
批评孩子要实际。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弄坏了你的首饰,你可以说:“你看,如果你玩了不该玩的东西,就会发生这样的坏事。”明确的告诉孩子,他的错误是动了不该动的东西,而不是否定孩子本人。
6。让他做吧
早点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他以后做事会更积极。不要为孩子做太多,替孩子说话,替孩子做决定。
尽量让孩子尝试。孩子们对他们没有做过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心。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满足好奇心,量力而行,锻炼生活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