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员的处境很尴尬:奥运冠军,退役后需要靠卖金牌为生,有的卖煎饼,有的洗澡;幸运的是,姚明去NBA打球,帮美国人拿下中国人的广告收视率,收入上亿;刘翔还利用知名度,为商业巨头做广告,赚了不少钱;但是,99%不能和商业融为一体的运动员,命运都很悲惨。
大家都怪运动员不好好学习,退役后无所事事;其实要怪中国轻视体育的文化传统。如果我们重视体育,体育就会成为一个民族产业,而且都是烫手山芋。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孩子的班级最多。教育班、辅导班、艺术班很多,唯独体育班很少。我父母小的时候,学校操场和小区里曾经有很多乒乓球桌,现在都没有了。现在只有少数爷爷奶奶在公共场合锻炼。
中国足球踢不好,也难怪运动员不争气。不是奖金不够,外籍教练不接地气,而是没有群众基础;孩子从小不踢足球。队里的队员在哪里?猴年世界杯夺冠?
中国孩子缺乏锻炼,沉浸在读书中。现在,22.8%的小学生,55.2%的初中生,70.3%的高中生近视。未来几年,由于玩手机,近视率会大大增加,可能接近全部近视。
应试教育是千年传统。考试成绩好,体育好都无所谓。手绑不了鸡也没关系。看一看小学的大门。都是背着书包的老人。
“戴眼镜,体质差”成了中国孩子的写照;体质差的后果还带来意志力差、专注力差、缺乏勇气、责任心差等诸多衍生问题。
在上海,我们经常看到来自欧美的“老外”,带着孩子做运动,即使是冬天,也穿着单薄的衣服;而中国的孩子,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脸红红的。孩子热得出汗,但不脱衣服,就在衣服里塞了块毛巾吸汗。何必呢?中国的孩子感冒往往不是冻的,而是热的。穿厚衣服,禁止运动,与孩子好动的天性相悖。这种是“爱”还是爱?
这种文化传统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几乎盘踞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我们不自觉地给孩子戴上枷锁,让孩子失去活力。
我们把责任推给了教育系统,而教育系统的设计者,不正是我们的想法吗?在国民意识觉醒之前,教育制度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要让孩子返老还童,还得从父母自己的观念和家庭生活入手。
让身体失去平衡的饮食习惯
健康源于饮食。喜欢养生的妈妈们对此深有体会,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这是大多数家庭的问题。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爱吃饭?是进化的结果吗?
显然不是。都是打人惹的祸,扰乱了孩子的吃饭秩序!
一日三餐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吃完了可以很好的消化。血液氧气和能量供给大脑和四肢,你从事脑力和体力劳动。
而孩子,除了一日三餐,还有不间断的水果、零食、奶粉。他们的胃从不闲着,气血留在胃里消化;而大脑和四肢却得不到集中的能量,影响了运动和思维的能力。
因为胃里不缺食物,三餐都没有胃口,只好哄着吃,想尽一切办法喂,进入恶性循环模式。
在饮食方面,中国孩子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境:
1。吃饭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父母的目的。你决定不了吃不吃。
2。父母不知道孩子该吃多少,就尽量喂。孩子说吃饱了,就要吃一口,或者把剩下的吃完;
3。给孩子吃太细的食物,肠胃没有经过粗粮的磨练,消化能力差,容易得肠胃病;
4。孩子从小的饮食习惯造成偏食,营养不均衡。即使增加额外的营养补充,也不足以弥补;
5。中国的食品安全令人担忧。食品中抗生素和激素泛滥,如“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中文术语层出不穷。孩子肥胖早熟,很多都和食物有关。为什么三鹿奶粉事件后国人不买国产奶粉了?不是因为他们有钱任性,而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食品安全没有信任。
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可能还是无处可逃,只能尽量少吃垃圾食品,减少有毒物质的摄入;但是,在饮食习惯方面,是完全可以改变的。这方面的变化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自己。
1岁以后的孩子可以一日三餐,不用特意吃零食、零食;如果给孩子吃水果,尽量在饭前1-2小时吃,不要吃太多,让他吃的时候消化;就像距离产生美,让孩子有饥饿感,吃起来才会香。
依靠孩子天生的活力
孩子的身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生物系统,也是心理系统。互动可以促进的方面很多;“生命在于运动。”今天主要讲运动健康,因为家长在这方面不用深入研究,通过改变观念就可以帮助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