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容易出现黄疸,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母乳性黄疸吗?宝宝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容易发生黄疸,但是很多家长对母乳性黄疸还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并不是每个宝宝妈妈都母乳喂养,而是患有母乳性黄疸,这种黄疸往往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
母乳性黄疸和奶水有什么关系?
由于母亲的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特别高,使得胆红素在宝宝的小肠中反复吸收。所以宝宝的黄疸出现并持续存在。
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和晚发两种。早期发型的出现时间和高峰时间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相似,即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最明显,两周内消退。
从临床实践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高于生理性黄疸。晚发型患者出现较晚,往往在分娩后立即出现理性黄疸,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缓解后加重,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往往在婴儿出生后7-14天出现。
无论是早发型还是晚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止哺乳3-5天,黄疸就会减轻;如果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
出现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只要不严重,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不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只要宝宝生长正常,饮食正常,喂养期间黄疸没有加重,就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不用停止母乳喂养。
仅当血液清除胆红素>:4mg/dl(240μmol/l)时,可暂停哺乳3天,待黄疸消退后继续哺乳。胆红素下降≥50%。如果再母乳喂养,黄疸可能不会再出现,即使出现也达不到原来的水平。
在暂停喂奶期间,可以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来,保证乳汁的持续分泌。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以逐渐消退,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停母乳后黄疸加重,还是尽快做个检查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