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阴气持续,阳气消失的季节,要以滋阴为主。同时,秋季是主要的收获,万物汇聚,肺气要在内,所以养生要以养肺为主。这时进行所谓的“秋冻”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和抗寒能力,还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初秋时节,暑气未消,气温高,不必过早给孩子添衣;中秋节,气温开始下降。此时应控制穿衣,适当‘冻’身体,以免出汗过多,伤阴耗气。深秋,秋冬之交,更强调保暖防寒。
总的原则是“肚子暖,脚暖,头凉”。早晚出门时,可以给宝宝穿上长袖外套和长裤;回家后,不要急着脱宝宝的外套。让宝宝稍微适应一下室内温度再脱衣服。无论在家还是出门,给宝宝穿上袜子,保证“足够保暖”;晚上睡觉时,在宝宝腹部裹一条小毛巾或小肚兜,盖上薄毛毯。
### 怎样秋冻:循序渐进进行冷适应
首先,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寒冷的环境,包括不要穿太厚太紧的衣服。中医认为,小儿容易阳气过盛,过度温热会助长阳气,消耗阴气。其实过早给孩子保暖,会让孩子在身体出汗的时候很难察觉,反而容易诱发感冒。
二是冷适应。从秋天开始,家长要逐步培养孩子在“冻”字上做文章,少穿衣服,多暴露,让皮肤暴露在空空气和阳光中,久而久之就会增加“秋冻”的信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的习惯,喝凉开水(25摄氏度左右为宜)。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孩子一般都能适应,效果显著。如果能每天用冷水擦身就更好了。
第三,在孩子的耐寒锻炼中,一定要把握好循序渐进和适度两个原则。孩子的耐寒锻炼要循序渐进,防止“冻而不动”,这就需要孩子多做户外运动。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不宜“动”得大汗淋漓,只要身体略热即可,否则寒气会通过表皮扩张侵入体内。
另外,秋天因为早晚天气变化大,忽冷忽热。一旦感冒,很容易引起感冒发烧。那么如何辨别宝宝穿的衣服是多了还是少了呢?陈少科说,对成年人来说,最好穿得稍微酷一点,而对儿童来说,最好不要模仿成年人的做法,但不要发抖。判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摸鼻尖,一种是摸四肢。这两个部分只需要不冷。
### 这些小孩不要秋冻
体质弱的宝宝
不适合“秋冻”。小心增减衣服。最好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增强体质。如有必要,请咨询医生。
体质弱,爱生病,或者患有慢性病的宝宝,身体机能都不好。最好不要盲目“秋冻”,以免冷空气入侵而感冒。对于体质较弱的宝宝,秋冬季节最好注意保暖,在感冒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次数。除了身体保暖,还可以咨询医生,通过调整日常饮食,选择适当的运动来增强体质。
内火宝宝
不要穿太多,多吃水果蔬菜,最好看中医调理。
有些宝宝属于内火过盛的宝宝,比如饮食不均衡、爱吃肉、消化不良、大便干燥、出汗或流鼻血等。这些宝宝最好不要穿太多,不然冻着了更容易着凉。此外,你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如梨和苹果,减少肉类的量,这有助于改善便秘和消化不良。如果通过生活和饮食调理效果不好,最好寻求中医调理。
气虚宝宝
不适合‘秋冻’。根据天气和宝宝表现谨慎增减衣服,并咨询中医调理。
有的宝宝面色苍白,无精打采,消化不良,大便稀,手脚冰凉等。这些宝宝属于脾胃虚弱的宝宝,不适合“秋冻”。否则一味的“冻”可能对宝宝的健康危害更大,所以增减衣服要更加谨慎。而且,最好找个中医进行针对性调理。
生活在南方的宝宝
适当延长‘秋冻’时间,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环境来防潮。
北方昼夜温差比较大,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宝宝换衣服。而南方凉爽的秋天来得晚,昼夜温差不大,可以适当延长“秋冻”时间,晚一点、慢一点给宝宝添衣服。而且南方气候比较湿冷,要注意帮助宝宝祛湿。比如宝宝的被褥要烘干,防止受潮。在特别潮湿寒冷的天气,要多穿点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避免湿气进入宝宝体内。除了注意饮食均衡,最好是清淡的食物。适量减少大鱼大肉等重性食物,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多给宝宝吃些湿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