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都爱假哭 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脑科学真相

为什么宝宝都爱假哭 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脑科学真相,第1张

为什么宝宝都爱假哭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脑科学真相

原标题:婴儿为什么爱哭?背后有你不知道的脑科学真相

婴儿为什么爱哭?在育儿的过程中,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宝宝会假哭,而且很喜欢,所以可以通过假哭来达到一些目的。根据实验结论,婴儿的假哭并不是生理性的哭,而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

带着同样的问题,日本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实验项目,记录了两个女宝宝R和M从7个月到14个月的成长过程。

实验期间,宝宝每月会有两次半小时的录音时间。研究人员分析了102个录制的“哭泣”片段。

分析发现,在将近一岁的时候,婴儿开始出现社交哭闹——社交互动性质的哭闹。

这种社交哭闹并不是身体不适引起的,如“困了”“饿了”的生理反馈,或“敲了”“摸了”的生理痛苦,而是婴儿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社交方式,即“假哭”。

“假哭”是宝宝表达社交感受的传声筒。有时候,我们听到婴儿哭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有多不舒服,而是因为我们想让你去看看他。

在实验中,两个小婴儿会因为被单独留下而哭泣,也会因为陌生人靠近而哭泣(Nakayama,2010)。图片:中山,2010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段里,宝宝已经掌握了假哭的技巧。

那么,研究人员如何定义婴儿的真哭和假哭呢?

实验发现,婴儿哭闹前后的情绪变化非常重要。婴儿大声啼哭前后的情绪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情绪消极哭

宝宝哭闹前一段时间,表情已经表现出悲伤低落的情绪,导致情绪崩溃,哭闹不止。而且你不哭了之后,还会难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观察对象中的婴儿M被观察到更多的是情绪上的消极哭闹,即正常哭闹。

那么什么样的情绪变化可能预示着宝宝在哭呢?

情绪积极的哭

情绪积极的哭闹只有哭闹的时候,宝宝才显得悲伤。

他们往往一秒钟表现出开心的表情,然后就开始哭了。而当妈妈们把他们抱起来的时候,他们可以立刻停止哭泣,心情瞬间由多云转晴,又可以开心起来。

R宝宝经常出现情绪化的积极哭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假哭(Nakayama,2013)。这种假哭是有某种意图和目的的,宝宝希望通过这种假哭向父母传递某种信息。

你在生活中也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一般来说,如果你发现宝宝的情绪状态从低哭-安抚慢慢缓解,那么大部分情况都是真哭。

但如果宝宝的情绪状态在高兴——突然大哭——平息后马上缓解,而且多数情况下是“干哭”或“干嚎”,没有眼泪,那很可能是假哭。

有意思的是,观察记录开始的时候,R宝宝也是一个真正的哭闹宝宝。八个月大的时候,她表现出更多的是情绪上的消极哭闹——真实哭闹。然而,在九个月大的时候,她开始频繁地假装哭泣。

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假哭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岁以下的宝宝开始学假哭。

小婴儿为什么会哭

对于不会说话的宝宝来说,哭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告诉大人自己饿了,困了,难受了,假哭也不例外。在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日子里,他们会用“假哭”来和大人交流。

很多时候,假哭是为了告诉大人“我在这里,看着我”,引起大人的注意。我们可以从两个宝宝的家庭构成和注意力认知来解读他们的假哭行为。

宝宝M是家里的独生子,而R家有三个孩子。所以R从小就比较争强好胜,因为大人的注意力分散到三个孩子身上,她需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当R宝宝9~11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眼睛开始有规律地跟着妈妈走。她积极地关注着她的母亲。而当妈妈听到R哭着跑去接她的时候,R可以马上不哭了,被电视上的动画片吸引住了。

这说明她已经开始有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别人的关注。

宝宝R的假哭只是想让妈妈到她身边来。

同样,如果宝宝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就更容易哭。比如宝宝不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平时工作时间太少,或者日常需求得不到满足,都会用“假哭”来表达。

宝宝哭是坏事吗?

不是。

相反,会假哭的孩子,说明他们的社交和情绪能力在提高。

如果成年人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们可能只需要简单地喊一个名字就能得到回应。但是婴儿,他们除了哭什么都不会,这是婴儿和大人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小婴儿的世界里,“假哭”不是贬义词,而是好事。

日本研究人员认为,婴儿通过假哭成功地与照顾者交流,可以增加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关系(Nakayama,2013)。

随着认知的发展,小宝宝明白了哭闹可以带来父母的关注。一听到哭声,妈妈就会来到Ta身边,把她抱起来。这种行为可以增加婴儿和母亲之间的亲密互动,这对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和他们的情感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同时,“假哭”也是婴儿开始学会与人打交道的标志。他们不再仅仅关心吃和睡。

成人世界的社交方式很多,但婴儿能用的很少。他们用哭来维持与他人的关系,这其实是婴儿的社交方式。

如果你发现家里不到一岁的宝宝已经开始学会假哭了,那么恭喜你,你刚刚获得了一个懂沟通、情商高的社会宝宝。

[1]Nakayama,H.(2010年)。婴儿哭闹行为的发展:纵向个案研究。婴儿行为和发展,33(4),463-471。

[2]Nakayama,H.(2013)。婴儿在哭闹前后情感的变化。婴儿行为和发展,36(4),507-512。

本内容及图片均由用户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299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