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孩子和别人一样优秀?

如何才能让孩子和别人一样优秀?,第1张

如何才能让孩子和别人一样优秀?

我是一个3岁男孩的母亲。因为工作忙,孩子周一到周五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周末会去接。我现在很纠结的是,也许不是因为我自己带的。孩子在很多方面不如人。比如我同事的女儿和我们差不多大,画画很好。树、草、太阳都很像,我们的只能乱涂;隔壁的小男孩比我们大一个月,会背很多唐诗,26个英文字母都认识,而我们家连英语是什么都不知道。我怕我这样下去,真的会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周末我会多训练孩子,比如陪他画画,教他背诗,但是他一点都不想静下来。我经常对他说:你看,XXX和你一样大,已经会很多诗了。你不想学它们吗?他不以为然地说:号我对他无能为力。有时候同事的女儿来了,我经常对儿子说:看看你小姐姐多能干。你应该向她学习。结果他更吵了,打翻凳子,扔玩具。我真的很头疼。希望他能像同事的女儿和邻家男孩一样学到很多东西。我该怎么办?

外貌专家练过李丹。

中国家庭教育网亲子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家庭教育高级讲师,中国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专家解读

从你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你对孩子的期待,希望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好,甚至更好,所以你一直在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结果就是越比自己越失衡,越难受。而且孩子并没有因为你的教育而如你所愿的反抗或抵触,让你更加焦虑不安。其实期待儿子成功没有错,但是在我看来,你的期待太迫切了。这种急迫感已经让你失去了平常心,打乱了孩子的成长节奏,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

总是拿孩子和人比较。你有自己没有解决的感情吗?

从这封信中,我们无法得知你的个人情况,只能看到你对孩子的迫切期望,看到你在孩子没有如你所愿成长时的焦虑。但是,我很想问,是什么原因让你忍不住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我不禁要问:你是不是也对自己的现状或者生活不满意?你有没有被抓到过拿别人当参照物,越比越沮丧体验?以期扭转这种通过赶上或超过其他同龄人来提升自己。挫败感心理?

我不禁又猜测:也许,你并不是对自己不满意,甚至经常得到别人的夸奖,所以你希望你的孩子也能这样优秀当我发现他有很多地方落在别人后面你很难接受。

当然,真实情况不得而知。因为这封信没有给我们太多信息。但这种推测的原因是,人,作为一种经验动物无论是做事还是与人相处,方式的选择往往是经验获得的结果,教养也是如此。

与孩子的交流,对孩子的期望,甚至与孩子互动的方式,往往受到出身家庭,成长经历,甚至工作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养育孩子的同时,往往会反映出他们的一些心理需求。

事实上,当一个人总是拿自己或家人与周围的人比较时,他就暗示了自己的不安全感,甚至不自信。因为不确定不安全不自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关注我们周围的人,观察他们都取得了哪一步,以便通过比较获得我不坏或者我更好心理满足。

所以,在谈孩子之前,我们要静下心来,闭上眼睛,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对孩子有这么迫切的期望?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这里面有没有什么没有解开的心结?

放下包袱,享受和你一起成长的快乐

如果你愿意抛开孩子,认真反思自己,先从自己身上探究原因,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所以,我的建议是,先从第一个开始&mdash&mdash

把你自己和你的孩子分开

纪伯伦的诗说得好: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己的渴望的孩子/他们向你借了,却不是因为你而来/虽然他们在你身边,却不属于你。是的,孩子不属于我们。不要把孩子绑在自己身上。你要分清是把自己的意愿传递给了孩子,还是想通过孩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把自己和孩子分开。与其让他们背我们的包袱,不如在我们的教育下,努力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知识不如教能力

在我看来,你更注重知识而不是能力。虽然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但是学习知识也需要能力的支撑,因为能力是工具。如果知识是水,能力就是杯子,杯子的大小决定了它能装多少水。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比学习多少知识更重要,比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既然能力更重要,为什么非要背唐诗宋词,英语ABC,钢琴,象棋,诗画等?只要能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为什么不拓宽自己的思路,用心观察,抓住孩子的闪光点,从孩子感兴趣或者愿意坚持的地方突破呢?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

孩子对你的反感和抵触把他们和别人比较就是对你的警告。因为比较是最容易表现出孩子弱点和缺点的方式,记住每一次比较都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击。为了避免受伤,孩子会害怕,会回避你说的这些事情。如果你真的想让你的孩子进步,就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做比较。有一点点进步,就要放大表扬和赞赏。

珍惜亲子时光,轻松陪伴孩子

如果和孩子相处的机会只有周末,那就好好珍惜和孩子玩耍的机会吧。与其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坐下来计划学什么上,不如去学习,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学习,还需要享受亲情和爱情。

除此之外,学龄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享受童年成长的快乐,而不是学习以后学校里会教的东西知识。家庭教育要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教一些学校教不了的东西,而不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重复。

根据调查,那些连续跳级的人天才少年前期他确实表现出了很多超越同龄人的方面,但是成年后他什么都没做惊天动地事业;而40岁以后,与同龄人相比,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赶上同龄人,他们无法弥补失去的童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297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