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第1张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什么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由于出生时营养物质储存量低,胃肠功能不成熟,对其生长发育有特殊的营养需求。早产儿胃肠功能较弱,胃肠动力差,发育不成熟,吸吮和吞咽协调性差,胃管和食管蠕动和收缩功能低下,胃排泄延迟空,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后,患儿容易出现呕吐、腹胀、胃食管反流、喂养困难等。,往往导致肠外营养延长,肠内营养缺乏,可能削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胃肠激素的活性、肠黏膜的生长和乳糖酶的活性。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

1。未成熟的胃肠动力:

●胃肠蠕动弱。胃肠蠕动可以促进食物消化。早产儿胃肠蠕动不成熟,胃肠蠕动往往较弱。

●蠕动幅度低:胎龄小于31周的早产儿小肠蠕动幅度低,收缩不规则,几乎没有推进活动。只有随着胎龄的增加和胃肠功能的成熟,蠕动的频率、幅度和时间逐渐增加,才能将食物向下推。

2。消化酶分泌少:早产儿这些酶分泌少,活性低,对营养蛋白、脂肪、糖类的吸收消化有一定影响。

3。胃容积小与胃食管反流:早产儿胃窦和十二指肠的运动功能不成熟,两者之间缺乏协调活动;其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和食管括约肌压力均降低。所以早产儿胃排泄空慢,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4。肠道免疫功能差:正常的胃肠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可以阻止细菌的入侵,如胃酸、肠黏膜、肠道抗体等。早产儿胃酸低,肠黏膜通透性高,肠道抗体能力弱,因此早产儿容易发生感染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5。疾病和治疗的因素: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体重和胎龄有关,低体重和胎龄小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高。医学因素中,激素的使用、气管插管等。,均可导致早产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增加,以及腹胀、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喂养困难的发生。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判断标准

1。呕吐和腹胀;

2。胃残渣被胆汁污染;

3。胃残留超过上次喂食量;

4。大便潜血阳性;

5、大便稀;

6。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7。奶量不增不减,体重不增。以上都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对策

1。保暖

给早产儿保暖是治疗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方法。由于早产儿的温度调节困难,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非常高。

2。喂养

●喂养原则:尽早开始喂养,>1000g,病情稳定,出生后12小时内喂养,一般在3天内,2-3周达到全肠道喂养:150-160ml/౿/d౿/d.<;34周或体重

●喂养类型:早产儿母乳,早产儿配方奶。

●途径:口服喂养、微间歇胃管喂养、点滴喂养>:34周无喂养禁忌症,病情稳定,r

3。良性刺激

早产儿需要良性刺激。对早产儿的良性刺激越多越好。触摸疗法可兴奋迷走神经,增加胃肠蠕动,增加胃泌素释放,加速胃肠排泄空。触摸时,感觉会通过人体表面的天线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从脊髓传到大脑。大脑发出的信号兴奋迷走神经,促进消化酶和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残奶,促进胃肠吸收,有助于增重。

●胸触:排除肺中浊气,达到呼吸通畅的目的。按压胸部有利于刺激和锻炼早产儿胸大肌、膈肌等呼吸肌的运动,从而增强呼吸,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

●腹部按摩:可促进肠道激素的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和量,从而提高胃肠喂养的耐受性。触摸时活动肌肉,拉伸收缩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和应激能力。减少腹胀和便秘。可刺激消化,促进消化吸收,诱导排便,减少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212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