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提倡睡子午觉?

宝宝妈妈2023-07-30  56

中国特色的睡眠――睡子午觉。什么是子午觉?子午觉的原则: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提高睡眠质量的四大法宝。

如何解除中老年人最大的痛苦――失眠。

如何赶走“瞌睡虫”

噩梦是人体向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

中国特色的睡眠――睡子午觉―――什么是子午觉?子午觉就是晚上在子时(23?1点)睡觉,白天在11?13点午休。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先来谈谈睡眠的机制。按照东方养生的观念,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

则醒来,所以《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如果我们再知道阴阳交替与寐寤的关系,那么我们就更可以了

解睡子午觉的意义了。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这个时候称为“合阴”,所谓“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

所以夜半应长眠、深眠,因为阳尽阴重之故。反之,午时为日出阴尽,而阳受之,日中而阳重,阳主动,此时应为“合阳”,所以按理午时是不应该拿来睡觉的,此时应是工作最出效率之时,但中国人都拿来睡午觉了,而且一睡就是一两个小时,把大好时光都睡掉了。

――子午觉的原则: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中国人睡午觉已经习惯了,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我的意见是睡子午觉,就是说夜晚在子时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子时是“合阴”时间,睡眠效果最好。中午,那就在午时(11?13点)小憩片刻,可进行静卧、静坐 30分钟即可,因为此时是“合阳”时期,阳气最盛,应该用于工作,拿来睡觉,太可惜了,所以睡子午觉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提高睡眠质量的四大法宝

良好的睡眠是降低脉率,提高免疫力的有效保健方法。

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的办法是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入睡后,睡眠质量才会最好。

――睡前可以吃点养心阴的食品

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服桂圆肉水??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着,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睡前用温水泡脚入睡最好

如果睡前用温水泡脚,有条件的再辅以足底按摩,效果最佳,因为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既济,对阴阳相合有

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起到最佳境界。

失眠是中老年人的一大痛苦,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失眠与阴阳失调有密切关系。睡眠的生理是“阳气尽则卧”,阴阳不能和合,就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劳心

尤其是脑力劳动者,用脑过度,又不注意养神,最容易失眠。解除痛苦的办法是:晚上睡前避免过度思考。睡前用热水泡脚,

并自行按摩足心涌泉穴(足底的凹陷处)及内关穴(手腕上三寸)、足三里穴(膝眼下三寸),喝一碗冰糖莲子小米羹或一杯牛奶,或吃茯苓夹饼一块。

――劳肾

多半是肾阴虚引起。因为“阴盛则寐”,阴虚所以难眠,主要表现是心烦难眠,五心烦热(手足心、胸口)梦多、遗精、口干、舌红、脉细数(数就是脉快)。病机中医叫做心肾不交,肾水不能上制心火。解除痛苦的办法是平时要养肾阴,不能过劳。房事要节制,可服阿胶、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当然也有一种顽固性失眠多是肾阳虚引起,特点是肾火衰,表现为面色白,怕冷、手足冷,精冷而,夜尿多而清长,腰酸头晕,舌质淡苔白,脉迟无力,那就应该常服金匮肾气丸,因内有附子,可以温肾阳;并且睡前一定要用热水泡脚,并按摩涌泉穴。

――劳胃

多因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好引起,中医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解除痛苦的办法是晚饭不能过饱,并且不要吃不易消化的东西,晚饭后可以吃一点香砂养胃丸,午饭后可服人参健脾丸之类。此外,有些人睡眠易惊,睡不稳,生性胆小,是胆虚的表现,平时可以常服酸枣汁、茯苓之类。总之,睡眠不好的人,睡前都应用热水泡脚,并辅以按摩“助眠三要穴”――涌泉、内关、足三里。此外,静养功也是助眠的有效方法。

办法是:侧卧,舌顶上腭,两眼半闭,目视鼻尖,缓慢调息,并把意念下沉于下丹田(脐下三寸),这样数分钟即可进入梦乡??

――失眠为什么要考虑心肾不交?

因为中医认为肾属水,心属火,正常情况下肾水心火是相济的,这就叫心肾相交。如果心肾阴阳失调就会形成水火不济,引起心肾不交而导致失眠,所以肾阴虚的可吃六味地黄丸之类,而心阴亏的应常吃龙眼肉、桂圆肉、麦冬、百合、莲子、柏子仁等,如果属于肾阳虚引起的要吃金匮肾气丸。

如何赶走“瞌睡虫”?

上面我们已经说了失眠与阳气亢密切相关,那么嗜睡又是什么原因呢?

嗜睡与阴气关系最大,《黄帝内经》说:“阴气尽则寐”。那就是说阴气重易产生嗜睡,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为:眠为阴,醒为阳,阳气重则醒,阴气重则眠,所以引起失眠的原因是阴虚阳亢,主要指心阴虚,心肝阳旺。而导致嗜睡的原因则是阳衰阴盛,原因在于阳主动,阴主静的缘故。引起阳虚阴盛的原因很多,老年人年高肾阳虚弱,阴气偏重。

因而六十岁以后的人都嗜好睡觉,《黄帝内经》有六十岁心气衰故好卧的记载可以说明。所以六十岁以后的人要注意保护阳气,不要妄散阳气,否则就会形成嗜睡。

另外,湿气重,如长夏雨季,或脾虚的人湿气偏重,也可引起嗜睡、但只要常服薄荷、藿香、荷叶之类辟湿醒脾的药,便可醒脾

除湿帮助我们赶走“瞌睡虫”。各位网友,欢迎说说你的见解,和大家分享。

午时,相信大家对这一点都不会陌生,我们说的晌午,正午,说的就是午时,午时是一天当中的中间时候,也是需要补充精力的时候,那么午时的五行属什么?根据 五行属性查询表 来告诉你答案。

还想要了解》》 十二时辰午时养生之道

午时:中午11点——1点

午时的五行属什么:火

午时

不依祖业,能自立门户,为人和气,个性明朗,早运运程吉利舒坦,乐善好施则能安享晚年。

午时出生的人的性格

午为正午时分,正午的光照强烈,这个时辰出生的人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最容易给人激情澎湃的感觉,性格总体来上说还算不错。

午时出生的人

(上午十一点起下午一点止为马时晨)

伶俐敏捷,不守祖业,自作聪明,女人娇娇,极端主人,浪费奢侈。

适业:医师、护士、政治。明星、技艺、料理店、油业。忌金类。

凶年:六岁、十二岁、十四岁、卅三岁、四十五岁、八十五岁寿终。

午时头生:时头生人父母在,为人利害近贵人,兄弟六亲皆有靠,子息三五衣禄归。

午时中生:时中生人先克父,福禄平平苦奔波,三十岁后渐渐好,先难后益得安然。

午时末生:时末生人先克母,聪明伶俐兼性急,兄弟六亲难可靠,衣食不周多奔波。

午时——睡好午觉养阳气

午时11点到下午1点的时候,是心经值班。这个时候大家要注意,心经值班的时候我们要吃午饭、睡午觉,因为按照太极阴阳气化规律,这个时候阳气最旺。《黄帝内经》说,阴是主内的,是主睡觉;阳是主外的,主苏醒。午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我们吃完午饭稍事休息继续工作,这个时候也出效率。阳虚的人这个时候就要好好地睡上一觉,最养阳气。那么阳气不虚也不盛,正常的人怎么办呢?我们午时只需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养养我们的心经。

因为我们的心脏很累,除非你是身体很强的人,你可以不睡午觉,一般的话我们还是要睡午觉。睡午觉要平躺,这样可以让大脑和肝脏得到血液,有利于大脑养护。《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卧,则血归于肝”。

你要平躺,这样血液才养肝。肝脏对人体有个重要的分布血液的作用,你睡午觉起来以后,肝脏就可以把血液输送到你的大脑,保证你的工作效率,所以午觉最好要平躺。平躺还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保护你的颈椎、你的腰椎。

人的骨架就像房子的柱梁,一天到晚地撑着身体,何其累也,所以你看年纪老的人,骨头的病就多。午睡躺下,颈椎可以得到休息,腰也可以歇一会儿,长此以往,你就不会得腰椎增生、颈椎病,也不会得坐骨神经痛等病,所以午时午休是很重要的。

因为老外不懂中医呗!

这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一定要珍惜啊。

有的老中医还有个传统呢,晚上10点之前不睡觉的话都不给治呢。

为啥?对不?

子午流注是大科学呀!

所以说有熬夜的坏习惯一定要改掉呦~~~

补充一下关于子午流注的知识,供您参考: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所以,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 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 (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简易歌诀:寅时气血注入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982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