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阙穴:人体肚脐的位置称为神阙穴,是应用艾灸的常用穴位,可调理脾胃功能,改善腹痛、腹泻,同时还可以活血止痛,缓解女性的痛经,以及治疗气血不足等;
2、中脘穴:位于神阙穴上4寸的位置,即肚脐上4寸,可以将4指并拢,过中指的近端指间关节,画一条水平线,此长度即为自身3寸,而拇指指间关节是自身的1寸,从神阙穴向上4寸,即为中脘穴。艾灸此穴位可以缓解胃肠道不适的各种症状,比如腹痛、肠鸣音重、恶心等,具有健脾祛湿的疗效,可以较好调理脾胃;
3、脾俞穴:位于人体后背部,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的位置,左右各一,艾灸此部位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的功效,还可治疗便血、呕吐、纳呆等症状;
4、足三里穴:位于小腿部位,屈膝时触摸膝盖,即为髌骨,髌骨向下所触摸的韧带,称为髌韧带,在髌韧带的内侧和外侧可以摸到两个明显的凹陷,外侧凹陷称为犊鼻穴,犊鼻穴向下3寸即为足三里穴,艾灸此穴位可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5、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艾灸此穴位具有补肾固精,调理气血及脾胃功能的功效。
调理脾胃除艾灸外,建议还可以进行饮食调理,如保证规律饮食、多吃五谷杂粮,忌油腻、辛辣食物。同时可进行适量运动,积极调整情绪。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坚持早睡早起。
问题一:脾虚艾灸什么穴位 上脘、中脘、下脘(分别在肚脐上5寸、4寸、2寸处)都可以灸。特别是中脘穴。《针灸甲乙经》:腹胀不通,寒中伤饱,食饮不化,中脘主之。《循经考穴编》: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至于关元(肚脐下3寸),主治肾虚,神阙(即肚脐)多作回阳救逆之用。
问题二:在三九天艾灸哪些穴位对脾虚好呢? 满意答案洪光经络15级2010-12-22我给你一个《脾虚的点穴疗法》,当然针灸、艾灸都可以,无论你使用哪一种经络疗法,都不可能和吃西药一样快,不过艾灸或点穴位却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和针灸的心理负担----点穴位: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艾灸:每天一次,5--7天一疗程(休息1--2天),10个疗程以上效果就出来了。祝你早日康复!!!脾主管运化(消化),所以一个人的脾好不好主要看两方面---食欲和饭后的消化。人如果到了应该吃饭的时间却没有食欲,根本不饿或者饭后两小时以后还是很饱,这肯定是脾运化的功能有问题了,因为饭后两小时以后食物已经经过了胃的初步腐熟,下一步该脾去干活“加工”了。所以脾的功能性问题就需要点按脾俞和足三里去调理了。 -一足三里“里”指居即 *** ,通达的意思;“三”指犊鼻穴下三寸,故名足三里。 位置:位于犊鼻穴直下3寸(四横指)也就是膝盖下缘下3寸,距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主治:健脾、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肠鸣、便秘、痢疾、头痛、高血压、失眠、头晕、下肢瘫痪、乳少等。 -二脾俞 -本穴内应于脾,为脾经经气转输之处,又主治脾脏疾患,故名脾俞。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穴旁开1.5寸处。 -主治:脾肾两虚、脾胃虚弱、肌肉萎缩、腹胀、呕吐、贫血、水肿等。-追问:点穴位有很多讲究,慢按慢放为补、顺这经络的走向点按为补;反之为泻。脾俞无论是点穴位还是艾灸都需要别人帮忙,不过如果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你可以背靠一个拐角处左右或者上下晃动,以达到点按的目的。追问:可以,不过不要用力过大,以免伤害自己身体。
问题三:脾虚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是拿艾条或者艾绒对着穴位做灸法,具体步骤百度一下;脾虚选择:天枢穴、足三里、神阙穴(肚脐)
问题四:艾灸调理脾虚有哪些穴位 有一条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是管脾的,经常拍打对脾虚有好处,《健康一身轻》有一期专门讲了这个。足太阴脾经上共有21个穴位,分述如下:(一)隐白 足太阴经五输穴的井穴定位 拇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 浅刺0.1寸(二)大都 五输穴的荥穴定位 拇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 直刺0.3-0.5寸(三)太白 脾经原穴 五输穴的输穴定位 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直刺0.5-0.8寸(四)公孙 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定位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 直刺0.6-1.2寸(五)商丘 五输穴之经穴定位 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直刺0.5-0.8寸(六)三阴交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定位 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直刺1-1.5寸(七)漏谷定位 三阴交上3寸 直刺1-1.5寸(八)地机 足太阴经郄穴定位 阴陵泉穴下3寸 直刺1-1.5寸(九)阴陵泉 足太阴经五输穴之合穴定位 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直刺1-2寸(十)血海定位 髌骨内上缘上2寸 直刺1-1.5寸(十一)箕门定位 血海穴与冲门穴的连线上,血海穴直上6寸 避开动脉 直刺0.5-1寸(十二)冲门 足太阴、足厥阴经的交会穴定位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3.5寸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十三)府舍 足太阴、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定位 冲门穴外上方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直刺1-1.5寸(十四) 腹结定位 府舍穴上3寸,大横穴下1.3寸 直刺1-2寸(十五)大横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定位 脐中旁开4寸 直刺1-2寸(十六)腹哀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定位 大横穴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直刺1-1.5寸(十七)食窦定位 第五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十八)天溪定位 第四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十九)胸乡定位 第三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二十)周荣定位 第二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二十一)大包 脾之大络
问题五:脾虚艾灸哪里的穴位 足太阴脾经上共有21个穴位,分述如下:
(一)隐白 足太阴经五输穴的井穴
定位 拇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 浅刺0.1寸
(二)大都 五输穴的荥穴
定位 拇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 直刺0.3-0.5寸
(三)太白 脾经原穴 五输穴的输穴
定位 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直刺0.5-0.8寸
(四)公孙 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定位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 直刺0.6-1.2寸
(五)商丘 五输穴之经穴
定位 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直刺0.5-0.8寸
(六)三阴交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定位 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直刺1-1.5寸
(七)漏谷
定位 三阴交上3寸 直刺1-1.5寸
(八)地机 足太阴经郄穴
定位 阴陵泉穴下3寸 直刺1-1.5寸
(九)阴陵泉 足太阴经五输穴之合穴
定位 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直刺1-2寸
(十)血海
定位 髌骨内上缘上2寸 直刺1-1.5寸
(十一)箕门
定位 血海穴与冲门穴的连线上,血海穴直上6寸 避开动脉 直刺0.5-1寸
(十二)冲门 足太阴、足厥阴经的交会穴
定位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3.5寸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十三)府舍 足太阴、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冲门穴外上方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直刺1-1.5寸
(十四) 腹结
定位 府舍穴上3寸,大横穴下1.3寸 直刺1-2寸
(十五)大横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脐中旁开4寸 直刺1-2寸
(十六)腹哀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大横穴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直刺1-1.5寸
(十七)食窦
定位 第五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十八)天溪
定位 第四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十九)胸乡
定位 第三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二十)周荣
定位 第二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二十一)大包 脾之大络
问题六:脾虚因起的肺气不足该艾灸哪些穴位 可以主灸脾俞、肺俞、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穴。然后注意饮食和作息习惯。
问题七:脾虚艾灸哪个穴位 您好,用艾灸有调理脾虚的作用,但是这还是要 坚持灸,才有一定的效果,您可以灸中脘,神阙,天枢,大横,足三里,脾俞等都有调理脾虚的功效。希望对您有帮助。
问题八:艾灸调理脾胃哪个穴位 艾灸中脘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中医:脾好,命就好;脾虚,命就虚!你的脚上有个穴位可以养脾救命?在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中,脾号称"后天之本",脾胃之气受伤,各种疾病也就由此而生。
人吃下去的食物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消化和吸收,但传输这些水谷精微物质给其它脏腑的却是脾,如果脾的搬运能力很强,人体脏腑,经络,皮毛都会得到气血充分濡养。
脾虚了,有6大表现
1、 舌苔白腻、大便粘滞不爽
2、 食欲下降、再好吃也吃不进去
3、 饭后犯困、吃完饭就困
4、 浑身乏力、四肢无力
5、 湿气重、舌头两边有齿痕
6、 无缘无故的发胖
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脾主统血,疾病往往在人体有瘀血的情况下生成,而脾正好具备了生成和运输新鲜气血的功能。
中医认为,"气血不正,五脏皆病;气血调和,百病不侵",恰恰说了这个道理。
很多人都听过"虚不受补"这个词,"虚不受补"的要点就落在脾上,大病的最终结果是脾受到损伤,因此脾衰比肾虚更可怕。
所以脾好命就好,脾虚命就虚。一定要把养脾列为养生之重!
如何补脾?
关于补脾,中药里有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归脾丸等等,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辩证施治,此外,也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方法来达到补脾的目的。
1、按摩太白穴
取穴方法:
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先找到你的大脚拇指的边缘,沿着内侧边摸下去,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记住其实就是大脚趾内侧第一个高骨的后下方。
2、功能作用
因为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是补脾大穴,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
太白穴就是针对脾虚调理的大穴,具有健脾升清、利湿止泻之功。
而且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就拿调节血糖指数来说,它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血糖高的可以通过调节此穴让它下降,血糖低的可通过此穴使之上升。
3、养护手法
1、按摩法:
行指揉法,用拇指指腹置于穴位上稍用力按揉,以微觉酸痛为度,每次约10分钟,每日2-3次。
2、艾灸法:
用艾灸罐点燃艾柱后置于距离太白穴皮肤约3-5cm处回旋灸,每日1-2次,每次约20分钟。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脾虚的问题,脾虚后你的运化功能就差,然后引起了脂肪肝等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对脾的爱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