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脏腑虚损,正气不足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不已,久泻久痢、遗精遗尿,或小便不禁,崩漏带下等病证。使用固涩法,除用收涩药物之外,还应根据不同脏腑和人体虚损情况,分别配合相应的药物,以治其本。根据不同的病证,固涩法的具体运用又可分为敛肺止咳、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肾涩精、固肾缩尿、固崩止带等法。临床上凡实邪引起的汗出、遗精、遗尿、泻痢不止、崩漏带下,不宜使用本法。邪气未尽,过早运用固涩法,则会使邪气留连不去,加重病情,即所谓有“闭门留寇”之弊
中医认为泄泻是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致脾胃受损,水湿困脾,传导失司,水湿清浊不分,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则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治疗泄泻的方法很多,李中梓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在《医宗必读·泄泻》中提出著名的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这是泄泻治疗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止泄只是其中一种方法。
止泄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痢之功。多用于大肠虚寒不能固摄或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
(一)常用止泻药
1、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煎服,3 6g;研末服,1 3g。
使用注意: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2、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煎服,3 10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3、五倍子: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煎服,3 9g;入丸、散服,每次1 1.5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4、罂粟壳: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煎服,3 6g。止咳蜜炙用,止血止痛醋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过量或持续服用易成瘾。咳嗽或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5、诃子: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煎服,3 10g。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使用注意:凡外有表邪、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6、石榴皮:酸、涩,温。归大肠经。涩肠止泻,杀虫,收敛止血。煎服,3 10g。入汤剂生用,入丸、散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
7、肉豆蔻:辛,温。归脾、胃、大肠经。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煎服,3 9g;入丸、散服,每次0.5 1g。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8、赤石脂:甘、涩,温。归大肠、胃经。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煎服,10 20g。外用适量,研细末撒患处或调敷。
使用注意: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孕妇慎用。畏官桂。
9、禹余粮:甘、涩,平。归胃经。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煎服,10 20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二)常用止泻方剂
1、真人养脏汤(纯阳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当归、白术、肉豆蔻、肉桂、炙甘草、白芍药、木香、诃子、罂粟壳。
用法:上锉为粗末。每服二大钱(6g),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现代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g,水煎去滓,饭前温服;亦作汤剂,水煎去滓,饭前温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
2、桃花汤(《伤寒论》)
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用法: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6g),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功用:温中涩肠止痢。
主治:虚寒血痢证。下痢日久不愈,便脓血,色暗不鲜,腹痛喜温喜按,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
3、四神丸《内科摘要》
组成: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
用法:上为末,用水一碗,煮生姜四两(120g),红枣五十枚,水干,取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6 9g),空心食前服(现代用法:以上5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每服9g,每日1 2次,临睡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亦作汤剂,加姜、枣水煎,临睡温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三)针灸止泻
1、急性泄泻: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偏寒者可留针,并用艾条灸或隔姜灸,偏热者针刺多用泻法。
2、慢性泄泻:针刺脾俞、中脘、章门、天枢、足三里,肾虚之泄配命门、关元。针用补法,中脘、天枢、关元、命门等穴皆可用灸法,以温运脾肾之阳。
1、高学敏.《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邓中甲.《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3、余甘霖.《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4、李剑,曾召.《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
橡子是栎树的果实,形似蚕茧,故又称栗茧。橡子外表硬壳,棕红色,内仁如花生仁,含有丰富的淀粉,含量达百分之六十左右。既可食,又可作纺织工业浆纱用的原料。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橡子的功效与作用,欢迎大家阅读。橡子的食用功效:橡子内仁如花生仁,含有丰富的淀粉。橡子经过加工制成淀粉,味道及营养价值远高于普通淀粉,有纯正“素野味”美誉。橡子本身还具有独特的生物功能因子,可以有效抵抗、缓解和预防铅等重金属物质对人体的侵害,提高人体免疫力,并能有效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橡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橡子经采集、水磨、过滤、晒干、除壳、沉淀、脱涩、水漂脱色、自然凉干、撵细、包装制成橡籽淀粉。橡籽淀粉可以制成保健食品,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降低高压,减少人体胆固醇,美容皮肤具有显著作用,而且实践证明对糖尿病有明显治疗作用,是近几年国际上风行的保健食品。橡子的营养价值:橡子自身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因子,可抵抗、缓解、预防铅等重金属友对人体的毒害,故食用橡籽营养保健系列食品可保护人体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提高儿童的智力和发育水平。橡子入药,可治泻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细胞代谢,骨络生长,增强生理功能,防止贫血。目前在南韩,已被广泛用于生产橡子豆腐供食用。橡子用途广泛,前景广阔。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