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下见: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胀,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单核细胞浸润,使肾小球内细胞数目增多,肾小球体积增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受压,引起肾小球缺血。
②肾小球的病变引起所属肾小管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内含有从肾小球滤出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脱落医学教育网的上皮细胞,这些成分可在管腔内凝集成各种管型。
③肾间质充血、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
肉眼观,两侧肾脏对称性肿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称为;大红肾;。
有时,因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表面和切面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如蚤咬状,称为;蚤咬肾;。
(二)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
镜下可见:①大部分肾小球的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在毛细血管丛周围形成新月体或环形体。
新月体内还可有渗出的单核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严重者毛细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和出血。
新月体的形成可压迫毛细血管丛,致使管腔闭塞而引起肾小球缺血,又医学教育网可致球囊腔阻塞,影响原尿生成。
最后整个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②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脂肪变性,肾小球纤维化后,所属的肾小管萎缩消失。
③间质明显水肿,炎细胞浸润。
肉眼观察,可见双侧肾脏弥漫性肿大,苍白,肾皮质表面有点状出血。
(三)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①主要病变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均匀一致性增厚,致毛细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最终导致肾小球纤维化和玻璃样变;②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脂肪变性。
肉眼观,两侧肾脏肿大,苍白,称为大白肾。
(四)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镜下,①大量的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所属的肾小管萎缩、消失。
纤维组织收缩使病变肾小球相互靠拢、集中;②残存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③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多量淋巴细胞浸润。
肉眼观,两肾对称性缩小,色苍白,质硬,表面呈细颗粒状,称为颗粒性固缩肾。
(五)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理改变与病因、病程和类型不同而异。
可表现为弥漫性或局灶节段系膜增殖、膜增殖、膜性、微小病变、局灶硬化、晚期肾小球纤维化或不能定型。
###慢性肾炎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慢性肾炎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水肿、高血压、尿异常,三者可以同时并见,也可以单一或相兼出现。
(1)水肿:水肿部位往往出现在眼睑、颜面及双下肢,一般为轻中度水肿,在慢性肾炎未引起尿毒症时很少出现胸水、腹水等。
(2)高血压:一般为中等程度高血压,收缩压在20~22.7kPa左右,舒张压在12.7~14kPa左右,通常用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后,血压可得到有效控制。
(3)尿异常:中等程度的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2g左右,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也是慢性肾炎尿改变情况之一,用相差显微镜检查,90%以上的为变形红细胞血尿,少数为均一型红细胞血尿。
除蛋白尿、血尿外,尚可有管型尿、尿量的变化、尿比重及尿渗透压的异常。
引起慢性肾炎的病理类型有哪些?病理组织学类型与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之间并无紧密联系。
临床上所谓的慢性肾炎,在病理分类上包括系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及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等。
据国内统计以系膜增殖性肾炎为最多,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炎及膜性肾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