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玛斯塔夏(Amastacia,星之花)
阿玛吉尔(Amakiir)
伊普吉尔(Uphukiir,宝石花丛)
荷里米昂(Holimion,钻石露)
嘉兰诺德(Galanodel,月之呢喃)
还有个Siannodel,月溪(不过不知道怎么读)等等。。。
然后从这几个我们就可以发现。。。
-nodel是月亮的意思
-kiir是宝石的意思
那我也可以猜到,
-mion是钻石的意思
-stacia是星星的意思
然后前缀也就出来了
Gala-是呢喃的意思
Uphu-是花丛的意思
Sian-是溪流的意思
Ama- 是花的意思
Holi-是露水的意思
然后各种组合就是——
Siankiir 是宝石溪流的意思,仙吉尔。
Holistacia 星露,赫里斯塔夏
Amanodel 月之华,阿玛诺德
等等。。。
就是这么组装起来的。。。
或许和可以来个三合一的
Galamakiir 嘉兰玛姬儿,宝石花的密语,这样的。。。
我找到的名字很少。。。
如果哪能找到更多的精灵名字可以自己分析出来各部分的意思。。。
药物治疗:辅助用药可口服维生素C,1次02~04g,1日3次;或维生素E,1次50mg,1日3次,连续数月。中成药可选六味地黄丸,能滋阴补肾,蜜丸1次1丸,片剂1次8片,胶囊1次8粒,均1日2次,有一定疗效。近年来应用二氧化碳激光或液氮冷冻治疗雀斑,也有较好疗效,但仅限于比较表浅的雀斑。
日常生活:应注意避光,防止日光直射面部,外出时应戴个遮阳帽或打旱伞,也可在暴露部位外涂防晒膏
用半只番茄绞碎至糊状,再加两滴甘油,放入冰箱,每天敷脸上一次,坚持一段时间雀斑自然隐退。
要多吃含维C的果蔬,定期到美容院做祛斑护理、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雀斑皮肤多居干性、选用乳剂或杏仁密等化妆品、滋润皮肤、夏季避光日晒。
自制面膜;
白茯苓研磨;用蜜调和,每夜敷面。
黑丑研磨;用鸡蛋清调和夜间敷面、早晨洗去、外搽3%氢醌霜或双氧水,可以暂时有效,也可每日一次搽用3%的乳酸至退屑。还可由专业医师用60%左右三氯醋酸点涂进行化学剥脱,外售的雀斑霜有些也可用。除了上述的外用药物治疗外,还可使用短时间的液氮喷雾冷冻,中药外用制剂治疗。但上述治疗的效果往往不稳定。
还可以用以下办法适试试:
1每天吃一片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达到祛斑的作用。
2用干净的茄子皮敷脸,一段时间后,小斑点就不那么明显了。
3每天喝一杯西红柿汁或常用西红柿,对防止祛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可抑制黑色素,从而使沉着的色素减退或消失。
4洗脸时,在水中加1-2汤匙的食醋,有减轻色素沉着的作用。
5将鲜明萝卜辟碎挤汁,取10-30毫升,每日上晚洗完脸后涂抹,待干后,洗净。此外,每日喝一杯胡萝卜,可美白肌肤。
6将柠檬汁搅汁,加糖水适量饮用。柠檬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钙、磷、铁等。常饮柠檬汁不仅可美白肌肤,还能使黑色素沉淀,达到祛斑的作用。
席慕容(1943年-),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生于重庆,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之后又进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进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创有诗集、《贝壳》、《无怨的青春》、《七里香》、《时光九篇》、《在那遥远的地方》、《河流之歌》、《有一首歌》、《三弦》、《写给幸福》、《我的家在高原上》、《山月》、《禅意》、《如歌的行板》、《如果》、《一个春日的下午》、《历史博物馆》。
诗歌鉴赏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
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
山 路
我好像答应过你
要和你 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你说 那坡上种满了新茶
还有细密的相思树
我好像答应过你
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 在灯下
梳我初白的发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
实现的诺言 一些
无法解释的悲伤
在那条山路上
少年的你 是不是
还在等我
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
抉 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后 再缓缓地老去
----------------------------------------------------------------------
初相遇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
在梦里 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
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
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和感激
胸怀中满溢著幸福
只因为你就在我眼前
对我微笑 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
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
却又觉得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
雨中的了悟
如果雨之后还要雨
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
别离 微笑地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 你
--------------------------------------------------------------------------------
青 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
信 仰
我相信 爱的本质一如
生命的单纯与温柔
我相信 所有的
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
我相信 满树的花朵
只源於冰雪中的一粒种子
我相信 三百篇诗
反复述说著的 也就只是
年少时没能说出的
那一个字
我相信 上苍一切的安排
我也相信 如果你愿与我
一起去追溯
在那遥远而谦卑的源头之上
我们终於会互相明白
-----------------------------------------------------------------------
前 缘
人若真能转世 世间若真有轮回
那麽 我的爱 我们前世曾经是什麽
你 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我 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
你 若曾是逃学的顽童
我 必是从你袋中掉下的那颗崭新的弹珠
在路旁的草丛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烧著 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
因此 今生相逢 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
却又很恍忽 无法仔细地去分辨
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
-----------------------------------------------------------------------
为什麽
我可以锁住笔 为什麽
却锁不住爱和忧伤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麽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盼 望
其实 我盼望的
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
我从没要求过 你给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
与你相遇 如果能
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那麽 再长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
回首时
那短短的一瞬
-----------------------------------------------------------------------
送 别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内疚和悔恨
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 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错过今朝
今朝 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馀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
向你深深地俯首
请为我珍重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 终必成空
-----------------------------------------------------------------------
接友人书
那辜负了的
岂仅是迟迟的春日
那忘记了的
又岂仅是你我的面容
那奔腾著向眼前涌来的
是尘封的日 尘封的夜
尘封的华年和秋草
那低首敛眉徐徐退去的
是无声的歌
无字的诗稿
野 风
就这样地俯首道别吧
世间哪有什麽真能回头的
河流呢
就如那秋日的草原 相约著
一起枯黄萎去
我们也来相约吧
相约著要把彼此忘记
只有那野风总是不肯停止
总是惶急地在林中
在山道旁 在陌生的街角
在我斑驳的心中扫过
扫过啊 那些纷纷飘落的
如秋叶般的记忆
-----------------------------------------------------------------------
悲 歌
今生将不再见你
只为 再见的
已不是你
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
再现的 只是些沧桑的
日月和流年
-----------------------------------------------------------------------
渡 口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华年从此停顿
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
无怨的青春
在年青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她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麽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意
长大了之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 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乡 愁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爱 你
在我心中荡漾的 是一片飘浮的云
你尽管说吧 说你爱我或者不爱
你尽管去选择那些难懂的字句
把它们反反复复地排列开来
你尽管说吧 朋友
你的心情 我都会明白
你尽管变吧 变得快乐或者冷漠
你尽管去试戴所有的复杂的面具
走一些曲折的路
你尽管去做吧 朋友
你的心情我都会明白
人世间 尽管有变迁
友朋里 尽管有难测的胸怀
我只知道 朋友
你是我最初和最后的爱
在迢遥的星空上 我是你的
我是你的
永远的流浪者 用漂泊的一生
安静的守护著
你的温柔 和你的幸福
可是 朋友
漂流在恒星的走廊上
想你 却无法传递
流浪者的心情啊
朋友 你可明白
爱你 永远
与你同行
我一直想要 和你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有柔风 有白云 有你在我身旁
倾听我快乐和感激的心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个夏日
只要走过 那样的一次
而朝我迎来的 日复以夜 却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
还有那麽多琐碎的错误 将我们慢慢地慢慢地隔开
让今夜的我 终於明白
所有的悲欢都已成灰烬 任世间哪一条路我都不能
与你同行
暮 色
在一个年轻的夜里
听过一首歌
轻怜 缠绵
如山风拂过百合
再渴望时
却声息 寂灭
不见来踪 一无来处
空留那月光 浸人肌肤
而在二十年后的一个黄昏里
有什麽与那一夜相似
竟而使那旋律翩然来临
山鸣鼓应 直逼我心
回顾所来径啊
苍苍横著的翠微
这半生的坎坷啊
在暮色中
竟化为甜蜜的热泪
莲的心事
我 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也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也不惧
现在 正是
我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
请别哭泣
我已无诗
世间也再无飞花 无细雨
尘封的四季啊
请别哭泣
万般 万般的无奈
爱的馀烬已熄
重回人间
猛然醒觉那千条百条 都是
已知的路 已了然的轨迹
跟著人群走下去吧
就这样微笑地走到尽头
我柔弱的心啊
请试著去忘记 请千万千万
别再哭泣
-----------------------------------------------------------------------
树的画像
当迎风的笑靥已不再芬芳
温柔的话语都已沉寂
当星星的瞳子渐冷渐暗
而千山万径都绝灭踪迹
我只是一棵孤独的树
在抗拒著秋的来临
禅意(-)
当你沉默地离去
说过的或没有说过的话 都已忘记
我将我的哭泣 也夹在书页里
好像我们年少时的那几朵茉莉
也许 会在多年后的一个黄昏里
从偶而翻开的扉页中落下
没有芳香 再无声息
窗外 那时也许正落著细细的
细细的雨
-----------------------------------------------------------------------
禅意(二)
当一切都已过去
我知道
我会把你忘记
心上的重担卸落
请你 请你原谅我
生命原是要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地复原
世界 仍然是一个
在温柔地等待著我成熟的果园
天 这样蓝
树 这样绿
生活 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
-----------------------------------------------------------------------
雾起时
雾起时 我就在你的怀里
这林间 充满了湿润的芳香
充满了那不断要重现的少年时光
雾散后
却已是一生
山空湖静
只剩下那 在千人万人中
也绝不会错认的背影
-----------------------------------------------------------------------
二 好大好大的蓝花
二岁,住在重庆,那地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金刚玻,记忆就从那里开始。似乎自己的头特别大,老是走不稳,却又爱走,所以总是跌跤,但因长得圆滚倒也没受伤。她常常从山坡上滚下去,家人找不到她的时候就不免要到附近草丛里拨拨看,但这种跌跤对小女孩来说,差不多是一种诡秘的神奇经验。有时候她跌进一片森林,也许不是森林只是灌木丛,但对小女孩来说却是森林,有时她跌跌撞撞滚到池边,静静的池塘边一个人也没有,她发现了一种“好大好大蓝色的花”,她说给家人听,大家都笑笑,不予相信,那秘密因此封缄了十几年。直到她上了师大,有一次到阳明山写生,忽然在池边又看到那种花,象重逢了前世的友人,她急忙跑去问林玉山教授,教授回答说是“鸢尾花”,可是就在那一刹那,一个持续了十几年的幻象忽然消灭了。那种花从梦里走到现实里来。它从此只是一个有名有姓有谱可查的规规矩矩的花,而不再是小女孩记忆里好大好大几乎用仰角才能去看的蓝花了。
如何一个小孩能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池塘边窥见一朵花的天机,那其间有什么神秘的召唤?三十六年过去,她仍然惴惶不安的走过今春的白茶花,美,一直对她有一种蛊惑力。
如果说,那种被蛊惑的遗传特质早就潜伏在她母亲身上,也是对的。一九四九,世难如涨潮,她仓促走避,财物中她撇下了家传宗教中的重要财物“舍利子”,却把新做不久的大窗帘带着,那窗帘据席慕蓉回忆起来,十分美丽,初到台湾,母亲把它张挂起来,小女孩每次睡觉都眷眷不舍的盯着看,也许窗帘是比舍利子更为宗教更为庄严的,如果它那玫瑰图案的花边,能令一个小孩久久感动的话。
三 十四岁的画架
别人提到她总喜欢说她出身于师大艺术系,以及后来的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皇家艺术学院,但她自己总不服气,她总记得自己十四岁,背着新画袋和画架,第一次离家,到台北师范的艺术科去读书的那一段、学校原来是为训练小学师资而设的,课程安排当然不能全是画画,可是她把一切的休息和假期全用来作画了,硬把学校画成“艺术中学”。
一年级,暑假还没到,天却炎热起来,别人都乖乖的在校区里画,她却离开同学,一个人走到学校后面去,当时的和平东路是一片田野,她怔怔的望着小河兀自出神。正午,阳光是透明的,河水是透明的,一些奇异的倒影在光和水的双重晃动下如水草一般的生长着。一切是如此喧哗,一切又是如此安静,她忘我的画着,只觉自己和阳光已混然为一,她甚至不觉得热,直到黄昏回到宿舍,才猛然发现,短袖衬衫已把胳膊明显的划分成棕红和白色两部分。奇怪的是,她一点都没有感到风吹日晒,唯一的解释大概就是那天下午她自己也变成太阳族了。
“啊!我好喜欢那时候的自己,如果我一直都那么拼命,我应该不是现在的我。”
大四,国画大师傅心畲来上课,那是他的最后一年,课程尚未结束,他已撒手而去。他是一个古怪的老师,到师大来上课,从来不肯上楼,学校只好将就他,把学生从三楼搬到楼下来,他上课一面吃花生糖.一面问:“有谁做了诗了?有谁填了词了?”他可以跟别人谈五代官制,可以跟别人谈四书五经谈诗词,偏偏就是不肯谈画。
每次他问到诗词的时候,同学就把席慕蓉推出来,班上只有她对诗词有兴趣,傅老师因此对她很另眼相看。当然也许还有另外一个理由,他们同属于“少数民族”,同样具有傅老师的那方小印上刻“旧王孙’的身分。有一天,傅老师心血来潮,当堂写了一个“璞”字送给席慕蓉,不料有个男同学斜冲出来一把就抢跑了。当然,即使是学生,当时大家也都知道傅老师的字是“有价的”,傅老师和席慕蓉当时都吓了一跳,两人彼此无言的相望了一眼,什么话也没说。老师的那一眼似乎在说:“奇怪,我是写给你的,你不去抢回来吗?”但她回答的眼神却是:“老师,谢谢你用这么好的一个字来形容我,你所给我的,我已经收到了,你给我那就是我的,此生此世我会感激,我不必去跟别人抢那幅字了……”
隔着十几年,师生间那一望之际的千言万语仍然点滴在心。
四 当别人指着一株祖父时期的樱桃树
在欧洲,被乡愁折磨,这才发现自己魂思梦想的不是故乡的千里大漠而是故宅北投。北投的长春路,记忆里只有绿,绿得不能再绿的绿,万般的绿上有一朵小小的白云。想着、想着,思绪就凝缩为一幅油画。乍看那样的画会吓一跳,觉得那正是陶渊明的“停云,思亲友也”的“图解”,又觉得李白的“浮云游子意”似乎是这幅画的注脚。但当然,最好你不要去问她,你问她,她会谦虚的否认,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学问没有理论的画者,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直觉的画了出来。
那阵子,与法国断交,她放弃了向往已久的巴黎,另外请到两个奖学金,一个是到日内瓦读美术史,一个是到比利时攻油画,她选择了后者,她说,她还是比较喜欢画画。当然,凡是有能力把自己变成美术史的人应该不必去读由别人绘画生命所累积成的美术史。
有一天,一个欧洲男孩把自家的一棵樱桃树指给她看:
“你看到吗?有一根枝子特别弯.你知道树枝怎么会弯的?是我爸爸坐的呀!我爸爸小时候偷摘樱桃被祖父发现了,祖父罚他,叫他坐在树上,树枝就给他压弯了,到现在都是弯的。”
说故事的人其实只不过想说一段轻松的往事,听的人却别有心肠的伤痛起来,她甚至忿忿然生了气。凭什么?一个欧洲人可以在平静的阳光下看一株活过三代的树,而作为一个中国人却被连根拔起,“秦时明月汉时关”,竟不再是我们可以悠然回顾的风景!
那愤怒持续了很久,但回台以后却在一念之间涣然冰释了,也许我们不能拥有祖父的樱桃树,但植物园里年年盛夏如果都有我们的履痕,不也同样是一段世缘吗?她从来不能忘记玄武湖,但她终于学会珍惜石门乡居的翠情绿意以及六月里南海路上的荷香。
五 骠悍
“那时候也不晓得怎么有那么大的勇气,自己抱着上五十幅油画赶火车到欧洲各城里去展览。不是整幅画带走,整幅画太大,需要雇货车来载,穷学生哪有这笔钱?我只好把木框拆下来,编好号,绑成一大扎,交火车托运。画布呢?我就自己抱着,到了会场,我再把条子钉成框子,有些男生可怜我一个女孩子没力气,想帮我钉我还不肯,一径大叫:‘不行,不行,你们弄不清楚你们会把我的东西搞乱的!’”
在欧洲,她结了婚,怀了孩子,赢得了初步的名声和好评,然而,她决定回来,把孩子生在自己的土地上。
知道她离开欧洲跑回台湾来,有位亲戚回台小住,两人重逢,那亲戚不再说话,只说:“咦,你在台湾也过得不错嘛!”
“作为一个艺术家当然还是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好。”她说这句话的时候人在车里,车在台北石门之间的高速公路上,她手握方向盘,眼睛直朝前看而不略作回顾。
“他开车真‘骠悍’,象蒙古人骑马!”有一个叫孙春华的女孩子曾这样说她。
骠悍就骠悍吧!在自己的土地上,好车好路,为什么不能在合法的矩度下意气风发一点呢?
六 跟荷花一起开画展
“你的画很拙,”廖老师这样分析她:“你分明是科班出身(从十四岁就在苦学了)!你应该比别人更容易受某些前辈的影响,可是,你却拒绝所有的影响,维持了你自己。“’
廖老师说的对,她成功的维持了她自己,但这不意味着她不喜欢前辈画家。相反的,正是因为每一宗每一派都喜欢,所以可以不至于太迷恋太沉溺于一家。如果要说起她真的比较喜欢的画,应该就是德国杜勒的铜版画了。她自己的线条画也倾向于这种风格,古典的、柔挺断却根根清晰分明似乎要一一“负起责任”来的线条,让人觉得仿佛是从慎重的经籍里走出来的插页。
“我六月里在历史博物馆开画展,刚刚好,那时候荷花也开了。”
听不出她的口气是在期待荷花?抑是画展?在荷花开的时候开画展,大概算是一种别致的联展吧!
画展里最重要的画是一系列镜子,象荷花拔出水面,镜中也一一绽放着华年。
七 千镜如千湖,千湖各有其鉴照
“这面镜子我留下来很久了,因为是母亲的,只是也不觉得太特别,直到母亲从外国回来,说了一句:‘这是我结婚的时候人家送的呀!’我才吓了一跳,母亲十九岁结婚,这镜子经历多少岁月了?”她对着镜子着迷起来。
“所谓古董,大援款是这么回事吧,大概背后有一个细心的女人,很固执的一直爱惜它,爱惜它,后来就变成古董了。”
那面小梳妆镜暂时并没有变成古董,却幻成为一面又一面的画布,象古神话里的法镜,青春和生命的秘钥都在其中。站在画室中一时只觉千镜是千湖,千湖各有其鉴照。
“奇怪,你画的镜子怎么全是这样椭圆的、古典的,你没有想过画一长排镜子,又大又方又冷又亮,舞蹈家的影子很不真实的浮在里面,或者三角组合的穿衣镜,有著「花面交相映’的重复。”
“不,我不想画那种。”
“如果画古铜镜呢?那种有许多雕纹而且照起人来模模糊糊的那一种。”
“那倒可以考虑。”
“习惯上,人家都把画家当作一种空间艺术的经营人,可是看你的画读你的诗,觉得你急于抓住的却是时间。你怎么会那样迷上时间的呢?你画镜子、作画荷花、你画欧洲婚礼上一束白白香香的小苍兰,你画雨后的彩虹(虽说是为小孩画的)你好像有点着急,你怕那些东西消失了,你要画下的写下的其实是时间。”
“啊,”她显然没有分辨的意思:“我画镜子,也许因为它象征青春,如果年华能倒流,如果一切能再来一次,我一定把每件事都记得,而不要忘记……”
“我仍然记得十九岁那年,站在北投家中的院子里,背后是高大的大屯山.脚下是新长出来的小绿草,我心里疼惜得不得了,我几乎要叫出来;‘不要忘记!不要忘记!’我是在跟谁说话?我知道我是跟日后的‘我’说话,我要日后的我不要忘记这一刹!”
于是,另一个十九年过去,魔术似的,她真的没有忘记十九年前那一刹时的景象。让人觉得一个凡人那样哀婉无奈的美丽祝告恐怕是连天地神明都要不忍的。人类是如此有限的一种生物,人类活得如此粗疏懒慢,独有一个女子渴望记住每一刹间的美丽,那么,神明想,成全她吧!
连你的诗也是一样,象《悲歌》里:
今生将不再见你
只为再见的
已不是你
心中的你己永不再现
再现的只是些沧桑的
日月和流年
《青春》里: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而在《时光的河流》里:
啊 我至爱的 此刻
从我们床前流过的
是时光的河吗
“我真是一个舍不得忘记的人……”她说。
(诚如她在《艺术品》那首诗中说的:是一件不朽的记忆,一件不肯让它消逝的努力,一件想挽回什么的欲望。)
“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
“初中,从我停止偷抄二姐的作文去交作业的时候,我就只好自己写了。”
八 牧歌
记得初见她的诗和画,本能的有点趑趄犹疑,因为一时决定不了要不要去喜欢。因为她提供的东西太美,美得太纯洁了一点,使身为现代人的我们有点不敢置信。通常,在我们不幸的经验里,太美的东西如果不是虚假就是浮滥,但仅仅经过一小段的挣扎,我开始喜欢她诗文中独特的那种清丽。
在古老的时代,诗人“总选集”的最后一部分,照例排上僧道和妇女的作品,因为这些人向来是“敬陪末座”的。席慕蓉的诗龄甚短(虽然她已在日记本上写了半辈子),你如果把她看作敬陪末座的诗人也无不可,但谁能为一束七里香的小花定名次呢?它自有它的色泽和形状,席慕蓉的诗是流丽的、声韵天成的,溯其流而上,你也许会在大路的尽头看到一个蒙古女子手执马头琴,正在为你唱那浅白晓畅的牧歌。你感动,只因你的血中多少也掺和著『径万里兮度沙漠”的塞上豪情吧!
塔山阻击战爆发之初,蒋军东进兵团司令侯镜如还没有到达岗位,战场各部由第54军军长阙汉骞统一指挥,这是位曾经在滇西强渡怒江的远征军悍将,他冒着炮火登上塔山村对面的鸡笼山亲自观测督战。战地督察组长罗奇,则召集独立95师排以上军官开会,以每人500万金圆券的价码组织“奋勇队”,其攻击的凶狠程度,是蒋军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中都未曾出现过的。
然而在英勇的东野四纵、十一纵的顽强阻击下,所谓的东进兵团一直到锦州被完全攻克,仍然未能越过塔山防线一步,且在战场上弃尸累累,总计多达7000余具。侯镜如所部在战斗的之前几日,还能够掩埋一些尸体,但是在惊闻锦州已被攻克后,担心东野主力掉头杀来,所以撤退的非常匆忙,许多尸体仍然被留在了战场上。
战斗结束后,塔山村的老百姓回到村子里,看见村西南黄呼呼的一大片全是“死倒”(东北人早年对尸体的称谓),村子西南有条小河,宽约30米左右(前两年笔者实地考察过,已经很窄了,因为缺水),据说明末关外战争时,满清的睿亲王多尔衮曾经在此扎营,遂名“饮马河”。结果在六昼夜的反复拉锯战中,饮马河已经被尸体填满了,可见战事之惨烈。
此时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挥师北上,去歼击辽西地区的廖耀湘兵团,主力部队既然离开了塔山,于是东野政治部门就组织地方政府,号召百姓帮忙清理战场和掩埋尸体。反正军装不一样很容易辨认出来,我军烈士要由部队代表逐一辨别和确认身份,然后洗净下葬,解放以后这些遗骸都被迁至锦州的“辽沈战役烈士陵园”,园内有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字墙。
受条件所限,蒋军阵亡官兵的尸体处理就比较简单了,附近村庄的百姓们一起出动,就地掩埋了其中的大部分,由于天寒地冻,挖坑都很困难,只好利用现成的工事和战壕,放入尸体后填土盖好,即便如此,也仍然未能彻底掩埋干净。而第二年开春,不用政府号召庄稼人就下地清理和继续掩埋了,没办法,天气转暖马上就要种地了。
在距离塔山不远处的锦州城内,则由地方武装负责收敛东野烈士遗体,而当地政府则动员大批市民清运蒋军官兵尸体,《林彪全传》里对此有专门的记录:锦州不惜人手,忙活了半个多月,把尸体装到车上,几十人一车,拉到城外掩埋。一个老市民耿辅思回忆说:“那些日子,出出进进的马车、 汽车 全是干这个的,开头挺害怕,后来也就没什么了,不用挖坑,城外有的是工事,挺方便”。
在锦州战役中,范汉杰的部队阵亡总数为24000余人,但并非全部死在锦州城内,在外围的义县县城、白老虎屯、配水池等地也有大量死伤,因此估算城内尸体约在20000具左右,也就是说,百姓们每天要清运出2000具左右的尸体,心理压力可想而知。饶是如此,前些年搞基建时,仍然有尸体被挖出。
上述情况都是发生在东北我军取得决定性优势的时期,而在辽沈战役打响之前,东野每次歼灭战之后,会首先掩埋好我方烈士的遗体,然后就会组织当地百姓把蒋军官兵尸体送还,这也是人道主义精神和一种政治攻势。比如1948年1月初,东野全歼陈林达新编第五军之后,各纵队以团为单位,各派出一个连打扫战场和清理尸体,由于是数九寒天雪没脚脖,所以不会出现腐烂的情况。
战士们首先把尸体集中起来放好,然后在撤离之前让老百姓给沈阳送信,敌人再派车拉走。在其他战斗中,如果条件允许,还会组织百姓直接将敌军阵亡官兵的尸体送还,萧华将军曾经在一份给野司的电报中,就送还尸体和开展政治攻势汇报如下:
“送回死尸,尚未统计,各纵各团分别进行,在棺上帖祭文和挽联等,每日送七八人,并有吹鼓手,百姓回来说,敌军军官禁止士兵出来观看。收到死尸后,25D(师)回信挺客气,而14D(师)则骂,并有扣押抬送民众70多人之现象,影响甚大,据迅有全连放下饭碗流泪者”。
电文日期为1947年4月28日,很显然,这事件应为我南满军区在“四保临江”中的战斗插曲。
我军有人民的支持,做得很好。听爷爷讲,苏中七战七捷,其中宣堡一战离我家不远,民工负责后勤,送弹药粮草,运送伤员,阵亡将士集中掩埋,老家的烈士陵园掩埋了5~6百将士,最高级别是营长和教导员,他们二人用薄皮棺木厚葬,位置在上首,领头位置,战士5~6人一个坑,占地面积不大。掩埋不了的都有民工运送至十几公里远的另一处地方,我们从小清明节都有学校组织去祭扫先烈,前几年国家又重新进行了修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938年10月27日,侵华日军第15师团从武昌过江占领汉阳,标志着长达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结束。
起初为了遏制日军的进攻,实现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意图,中国国民党政府投入约100万武器装备低劣的军队,与装备飞机、大炮、坦克和毒气等大杀伤性武器的日军在酷热难耐的大别山麓和江汉平原殊死拼杀。但是因为后勤不足,再加上暑热期间疫病流行,官兵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根据参战日军第二军和第十一军的统计可知,两个军面前分别发现52万具和1434万具国民党军的尸体。
从日军得出的结论可知,国民党军在转移时根本无法带走阵亡官兵的尸体。毕竟是军情如火,到了战役的最后阶段,如何全师而退确保军队受到损失最小才是关键。
日军方面能够得出如此精确的数据,很显然作为胜利一方打扫战场后得知。但是对待中国军民一贯凶狠残暴的日本人会去主动处理他们看见的这19万具中国军队的遗体吗?显然不会。要知道,日军投入武汉会战的总兵力约30万人,伤亡约9万人,再去处理分布在方圆上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近20万对方军队的尸体,日军还不得把部队全撒出去?且不说这样因为兵力分散会被中国军队突然袭击,单就在当时酷热难耐、疫病流行的情况下对日军也是个不小的威胁。
更何况,4个月的武汉会战也让日军元气大伤,而得到的仅仅是一座已经空无一物的城市。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战场上即使是胜利一方打扫,除了收缴有用的物资以外,基本不会去碰对方士兵的尸体,而是等着大自然或老百姓来处理,不过战场周边基本上不会有什么老百姓出现。
从古至今,战争之后打扫战场往往都是必做的一项工作,而打扫战场时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处理敌我双方战死者的尸体。那么,打扫战场的工作通常会由哪方去做?敌我双方的尸体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打扫战场:通常由战胜方处理,但也有例外情况关于战场的打扫工作,毫无疑问通常是由战胜方来打扫的,毕竟战败方或溃散、或撤退,往往已经离开了交战区域,是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打扫战场。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有些特殊情况下,打扫战场的工作也会由其他人来完成。
1、援军负责 。如果战败一方撤退,而战胜一方又需要追击敌军,自然是来不及打扫战场的,这种情况下,战场便往往会交由战胜方的援军打扫,毕竟兵贵神速嘛,这种情况从古至今都不少见。
2、各自军队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双方对峙的情况下,即一场战役的结束并不足以彻底分出胜负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往往会由双方各自派出部分人前去打扫战场、收拢伤员和尸体。这种现象在近现代战争中尤其多见,负责收拢伤员和尸体的士兵往往带着红十字标记,交战双方均不得进行攻击,当然这些人也不允许携带武器。
3、当地百姓 。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交战双方都无力打扫战场的情况下,于是便由官府组织当地百姓或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对战场进行打扫,这种情况其实同样并不少见,抗日战争时期便曾发生过。
4、特殊机构 。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少见,且基本只会发生在近现代,或者交战双方没有能力打扫战场,或者双方根本没有处理尸体的意识。这种情况下,负责打扫战场的,往往都是红十字会、维和部队之类的特殊机构。
以上便是战争中,主要负责打扫战场的各种情况,虽然战争中通常由战胜方负责,但由于各种特殊情况,也往往会出现其他势力打扫战场的情况。
清理尸体:通常以就地掩埋为主,但同样有例外情况无论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还是为了避免瘟疫引起更大的伤亡,处理战场上的尸体都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而除了主要将领会被运回原籍安葬或单独安葬之外,普通士兵的尸体,从古至今主要有以下六种处理方式。
△长平古战场遗址
1、就地掩埋 。这是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如果有条件,通常会将己方的士兵尸体单独立坟掩埋,以求袍泽入土为安。而敌人的尸体可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通常会挖几个乃至几十个大坑,将尸体推进去掩埋完事,更简单的则是找一些天然的深沟大壑将尸体扔进去埋掉。例如秦赵长平之战,根据现代对长平古战场遗址的发掘来看,秦军当时便是找了一些天然沟壑,将战死的赵军尸体和处死的赵军俘虏扔进去掩埋了事。
2、放任不管 。这种方式通常只会在天气严寒,或者风沙较大、环境干燥的情况下才会采用,毕竟只有这种特殊的环境才会保证尸体不易腐烂变质,从而导致瘟疫的发生。当然,这里主要针对的敌人的尸体,在将己方尸体处理完之后,有时候敌人的尸体也会被原封不动的扔在战场上,任由鸟兽虫蚁分食,最终腐烂化成白骨。杜甫的《兵车行》里面便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词句。
3、火化处理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大家虽然生前为敌人,但毕竟死者为大,再加上大量焚烧尸体产生的气味实在不好闻。因此,虽然宋朝以后火葬已经开始逐渐流行,但我国古代仍然很少采用这种方式。不过,这种方式在西方则比较常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火焰有净化人灵魂的作用,这样能够使得死者升入天堂。不过,尸体毕竟不是易燃物,近现代还可以通过浇汽油来助燃,在古代可就没有这么好办了,因此这种方式往往只会被应用于规模较小的战役,恐怕这也是这种方法在西方较为流行,但在东方很少出现的原因之一,毕竟西方和东方在战争规模方面,还是存在天壤之别的。
4、筑造“京观” 。简单来说,就是将敌人的尸体堆积起来,一方面可以炫耀自己一方的战绩,另一方面则对敌人形成巨大的威慑。当然,这种方式通常出现在进攻一方获胜的情况下,毕竟是在敌国领土,就算产生瘟疫己方损失也不会太大。例如,《东周列国志》中便有“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的记载,而明朝时期,张辅奉命进攻安南,也曾杀死两千多名战俘筑“京观”。
5、当做武器 。这种方式说起来比较残忍,即用死去的士兵尸体作为武器,故意丢入敌人的城池之中产生瘟疫,从而达到破城的目的。例如1347年,蒙古军队围攻卡法城长达三年而未能破城,而蒙古援军却又带来了鼠疫,结果导致每天都有上千士兵死亡。于是,蒙古军队便将因“鼠疫”而死的士兵尸体,通过投石器扔进了卡法城,结果导致此城居民大量感染,并迅速经过来往的热那亚商人流向了西方,这便是曾经横行欧洲的黑死病的源头。
6、充作食物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残忍,但 历史 上并非没有出现过。《三国志·魏书·程昱传》中便有“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的记载,当时曹军粮草供应不足,曹军便以人肉夹杂在军粮之中,供士兵食用,而且一吃就是三天。在军粮匮乏的情况下,采用这种丧心病狂的处理方式倒也情有可原。而在五代十国时期,部分少数胡人政权,更是专门将老人孩子和妇女充作军粮,他们将此称之为“两脚羊”。而唐朝“黄巢之乱”中,秦宗权也曾在行军时用车载着盐尸充作军粮,四处掳掠百姓小民,任意烹食,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如上所述,古代战场上处理死尸的办法通常便是以上五种,其中就地掩埋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他几种则比较少见,这也是现代经常会在古代战场遗址发现“尸坑”的原因所在。
在漫长的人类 历史 中,战争永远是史料中的重头戏,也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谈资。在战争中,无论是战胜的一方,还是战败的一方,都不可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打扫战场。这并不是胜利一方的专利,而是双方的行为。
俗话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在现代战争中,可能会因为装备的先进,最大限度杀伤敌军并且减少己方伤亡。但在古代战争,近身肉搏永远是主流,因此,即使胜利者,自身也会有很大伤亡。
因此,胜利者打扫战场,除了收集战利品以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敛己方战死者的尸体,救助受伤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至于敌方尸体,一般会在割了脑袋或者鼻子耳朵,证明自己功勋之后,处理的比较随意,最常见的有三种处理方法:
血色古战场
第一,不管不顾
这是最常见的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方法一般局限于远征中,杜甫在《兵车行》中写道: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含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终唐一朝,青海一带就是唐军和吐蕃的主战场,双方打了近二百年,互有胜负,在辽阔的青藏高原,山道崎岖交通不便,无论是唐朝还是吐蕃,都不愿意将尸体拉回自己的腹地。于是,遍地白骨,很难分辨到底是唐人还是吐蕃人。
南诏德化碑
第二,焚烧或者掩埋
这种处理尸体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和善, 历史 上有过一次最著名的处理尸体的记载,这就是在天宝11年和天宝13年发生的两次唐朝和南诏的大战争。
这两次战争,其实理亏在唐朝,发动战争的也是唐朝,失败的更是唐朝,据史料记载,唐军战死在云南苍山洱海之中的将士,达到了13万之多,这些战死的唐朝将士的尸体,唐军无法收敛,也没法索要,毕竟十几万尸体哪怕只是运到四川,也会烂完。
南诏选择收敛这些战死的唐朝士兵的尸体,并且将这两场战争来龙去脉记录下来,命名为“南诏德化碑”,一方面,表明自己并不想和唐朝为敌作对,另一方面,表明这件事实在是唐朝有错在先,这个碑号称云南第一碑,至今仍在。
隋朝与高句丽的战争
第三,筑京观
这是最血腥,最不人道的一种处理尸体的方法,一旦用到这种方法,就意味着两个国家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不死不休。
筑京观,就是将敌方战死者的遗体,用泥土封住,垒成一个个土包,这种土包全都是人骨。京观往往垒在战场或者边境线上,这是一种示威,更是一种羞辱和挑衅。
在隋炀帝攻打高丽之时,大将来护儿率领三十万水军,渡海攻击百济,最终全军覆没,隋朝军队只有几千人活着回到中原。
高句丽人非常恨隋朝,于是,将隋朝阵亡在高句丽的将士尸体,全部垒成京观,炫耀和挑衅。而隋朝因为国内大乱,已经无力报仇,直到唐朝贞观年间,这些隋朝将士的骸骨,才重新回到中原。
古时烽火台
结语:
战争永远都是无情残酷的,绝大多数战死的人,没有人会在意他们的尸体到底如何处理。就像曹操在《蒿里行》写的那样,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我们看到史料上的战争,无非是几句话,甚至几个字而已,这些只言片语透出来的血腥和绝望。我们可以感受到,也仅仅只是感受到而已。
战争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有战争就会死人。一场大战结束,战场上伏尸无数,如何处理这些战士的尸体,历来就是一个难题。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交通运输极不发达,不要说遗体运回家,就连在战场上被就地掩埋,都不容易做到,大多时候都是曝尸荒野,任由野狗啃食,惨不忍睹。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等等,这些诗句,都以高度写实的手法描述了古代战场尸横遍地、白骨累累的惨像。
不过,越到后面,人们对战场上的尸体越重视,这其中不仅仅是害怕瘟疫,还有人道主义、信仰、部队凝聚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就以对越战争为例来说一说。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交战的中越双方都有不抛弃战友尸体的传统,根据前线老兵的描述,有时候越军为了抢一具战友尸体,甚至会再死几个人,我军有时候也会“围尸打援”。
云南那边天气炎热,尸体很快就腐败,臭气熏天,这不仅有可能会引发传染病,而且对士气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打击。试想,朝夕相处的战友的遗体就这样毫无尊严的暴露着,任由蛆虫咬噬,任何人看到了肯定都会心里不好受。所以,有时候在交战前沿,即使冒着猛烈的炮火,也要组织突击队把遗体抢过来。
据参战人员讲述,有个老兵冒着来到了一具遗体前,但是遗体已经高度腐败,根本没法完整的运下去,这个老兵一边不停的对这遗体道歉,一边把烈士的骸骨扒出来,装进编织袋里背回去。可见战争的惨烈。
有一次交战激烈的时候,越军在阵地前遗失了数百具尸体,这些尸体腐败后散发的臭味,即使带着防毒面具也挡不住,最后,我军向越军发射宣传单,允许他们派人,解除武装后来阵前收理遗体。
遗体收容回去后,善后工作也是非常严格的。对于每个牺牲的烈士,其籍贯、年龄、部队职务、牺牲时间、地点等都要严格登记清楚,有的遗体运回来之后已经面目全非,无法辨认,这时就会先放到冷藏室保存,然后派专人进行调查,对战士原参军时的部队以及其档案进行核对,确保每个烈士都认领无误。
这些工作做完之后,随后就是对遗体整理化妆拍照,这可不是简单的整理,其细致认真的程度和入殓师的工作颇为相同。有的遗体即使已经腐败生蛆,也要用棉签蘸着酒精一点一点清理干净;腹部破裂内脏露出的,要塞回去重新缝好;四肢残缺的,要用稻草或者其他东西补上,然后穿好军装,党员还要覆盖党旗,这都是为了让烈士走的有尊严。
处理完之后,最后一步是火化装盒,在场军人无论军衔职位,都必须脱帽致敬,火化后需要专人监管,防止骨灰装错,必须保证每一个骨灰盒都准确无误的送到亲人手里。在轮战期间,我军采购的是大理石骨灰盒,价格每个60元,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昂贵的,不过那些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的烈士,他们担得起这个待遇。
战争自古至今都是一直伴随着人类共存的一个问题,可以说只要有人类,只要有冲突,战争就不会避免。
战争都会死人,死人就要打扫战场。
之所以要打扫战场,一是战死的人都是英雄,要让他们得到最起码的尊重,荣归故里,他们的尸骸必须要掩埋,甚至举行隆重的葬礼。
二是这些尸体必须处理掉,否则,若是引起某些疾病,传染病就会死更多的人。所以,自古至今,只要是战场上有战死的人了,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必须要清理掉战场上的尸骸的。
那么,打扫战场的是战胜的一方,还是战败的一方呢?
纵观中国 历史 ,这个都是没有固定的说法的,往往都是各自掩埋自己这边战死的将士们。因为战死的人,对于自己这边立场上来说,他们就是英雄,不能让他们抛尸荒野。
秦朝的时候,秦穆公在打仗的时候,有一次打了败仗,他带领的部队大部分都战死了,可以说他们是逃回去的,逃的很仓促。
这样他们这边战死沙场上的人的尸首,就没有人掩埋了,再加上当时的天气很冷,又下了雪,秦穆公他们几个月没有去收尸,而是等到来年春天雪融化之后,才重新派人返回战场,把这些英雄给掩埋的。
这期间是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的,所以说自己这一方若是不掩埋,一般对方是不会替你收尸的。
战场上规则往往就是管杀不管埋。
当然了这个战役规模没有那么大,死亡的人也没有这么多。所以,最终这些尸体都被自己人捡走掩埋了。
但是,有的时候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战役,几十万人在战场上厮杀,就好比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这一次战役当中,赵国的人基本上都战死了,而且还是战死了40万大军。这个情况下,再去收尸就基本上做不到了。
不过,战胜方的白起替赵国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把这些尸骸,都埋在了几个大坑当中,最近一些年,考古学家还找到了掩埋的尸坑。
事实上古代的战争,若是有大规模人死亡的话,基本上都是选择这种坑埋的方式。不管是战胜方,还是战败方,都是把战死的人给坑埋掉。
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呢?就是将士们战死之后,根本没有人收他们的尸骸。
你还别说,这种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在和少数民族战役的时候,比如说汉朝和匈奴打仗,唐朝和突厥打仗
杜甫不是有诗云"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意思就是战争打的很频繁,男子死了都没有人给收尸,就埋没在了荒草当中。
总之,战争是残酷的,对于这些尸体的处理,是有战争是什么形式,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样的对手决定的。
但是,大部分都是会被掩埋的。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处理尸体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就地掩埋的。因为战争比较密集,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根本想不到用其他的方式来处理尸体,唯一快捷有效又让死者得到尊严的做法,就是就地掩埋。
当然了我们说的这些就地掩埋的基本上都是普通战士,在战死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若是级别比较高的官员战死了,这个都是要把尸体收回来,到老家埋葬的。
事实上这些官员他们和士兵的感情是很深的,在他们战死之后,不用说士兵就是拼了命,也会把他们的尸首给抢回去的。
所以,战争后掩埋尸体是惯例,大部分都是自己方掩埋自己方战死的将士们。
通常情况下,战场都是由胜利的一方进行打扫,然而在缴获大量战利品的同时,如何解决数以千万计的双方尸体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般来说,己方的尸体除非是急行军,乘胜追击的情形下,无法照顾周全,否则都会得到妥善安排,最起码会就地挖掘坟墓进行掩埋。而敌军的尸体就没这么幸运了,在战争中,通常情况下有三种解决对方尸体的方式:
第一种叫“尸山”,这是一种从奴隶制 社会 就形成的野蛮习惯。古代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在打扫战场时,通常会将敌军尸体堆积成形同金字塔状的小山,以此来显示己方的赫赫战功。
第二种则是“万人坑”,这是一种相对和简单省时省力的处理方式,在大规模战场中使用非常广泛。战胜者就地挖掘大坑,将双方尸体全部投入并掩埋,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比较省时,也属于一种稍微人道的方式。
第三种为火烧,需要急行军或者快速作战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使用的比较多。战胜者将双方尸体堆积起来进行焚烧,相对来说简单迅捷,也可以避免因尸体发臭而导致瘟疫传播等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战争中还有很多处理尸体的方式,比如割头示威、割下耳朵做战利品等等,相对来说比较残忍暴戾,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谢谢题主的问题。
战争是残酷的,也是无情的。纵观人类战争,没有不死人的,尤其是双方战争在胶着状态下,战场的火药味很浓,双方剑拨弩张,大有一口吞并对方的霸气。
古战场的冷兵器时代,士兵骑马作战,使用弓箭长矛,一般会全歼对方,当然是由胜的一方打扫战场,大部分是将双方战死的将士,就地掩埋,有时时间紧迫,不分敌我士兵,一起掩埋。除大的将领会单独掩埋。
近代战争中,使用火器,杀伤力巨大,炮火无情,阻击战,歼灭战,攻击战,死伤无数。一般也是由取胜方处理尸体。有些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一方,通常也临时协商,通知战败方,到阵前收拾自己的同胞士兵尸体,同意他们运回尸体。在战日战争中,八路军曾通知侵华日军,领回自己的士兵尸体。
解放战争时期,是蒋匪军发动的内战,战死的都是自己的同胞,通常会协商解决国共双方的士兵尸体。但是,大战在即,胶着状态下,一般由胜方处理死亡的士兵遗体。华东野战军在“南麻战役”期间,国共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围歼7天7夜,打了一次消耗战,国共双方阵亡近两万人。粟裕的华东野战军顺利撤出战斗,由当地老百姓,就地掩埋了士兵尸体,后来,依托这些士兵墓葬,建立了“烈士陵园”,以此纪念牺牲的烈士。
总之,战争是残酷的,人类要和平,不要战争,一切反人类的战争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痛击和声讨,让世界从此远离战争,亲如一家,和谐发展,共享地球美好的家园。
如果后面还有战事,或者有别的任务,那就只能就地掩埋,甚至都不掩埋,有时间的话可以集中掩埋。如果是在国外有条件可以运回国内安葬,没有条件的也只能是就地安葬
东莞市美皖森商贸有限公司是2014-12-23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东莞市厚街镇白濠社区第三工业区泰康街8号二楼。
东莞市美皖森商贸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19003248425383,企业法人鲍镜如,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东莞市美皖森商贸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批发、零售:鞋、鞋材、帽子、日用品、化妆品、办公用品、五金制品、纸制品、电子产品、皮革制品、服装、纺织品、洗涤用品、体育用品、建筑材料(不含危险化学品)、工艺品、通用机械设备、玩具;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通过爱企查查看东莞市美皖森商贸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以上就是关于求精灵族男女名字,不要黑暗精灵的,要光之精灵或者木之精灵.月之精灵.唯美一些的名字和姓氏。越多越好。全部的内容,包括:求精灵族男女名字,不要黑暗精灵的,要光之精灵或者木之精灵.月之精灵.唯美一些的名字和姓氏。越多越好。、斑的问题、席慕容的资料谁知道啊知道的请告诉我,不胜感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