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 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钱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钱塘观潮指南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这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
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壮观,其力无穷,据说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吨多重的“镇海雄师”冲出100多米远。当潮涌激起巨大回响之后,潮水又坦然飞逝而去。有人这样写道:“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确切地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
在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为南北两岸地势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进展神速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在北岸观潮者看来,是来自东方,故称东潮。当南潮扑向南岸被荡回来,调头向北涌去,恰与姗姗来迟的东潮撞个满怀。霎时间,一声巨响,好似山崩地裂,满江耸起千座雪峰,着实令人怵目惊心!
在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头潮"。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窜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惊逃失态。
此外,海宁观潮还有日夜之分。白天观潮,视野广阔,一览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当空时观赏夜潮,却也别有其妙。近年来,钱塘江潮水卷人事故时有发生。其中2007年8月2日16时30分左右,杭州市江干区下沙七堡1号丁字坝附近水域发生一起30多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1人死亡。
更多内容请看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7482.htm
读书笔记1 这本书是了解与研究鲁迅早期生活、思想和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艺术文献。十篇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为回忆童年生活让读者看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见到当时人心世道。《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人生怀念文字。藤野是一位正直、热诚的日本学者范爱农是一个在黑暗中抑郁、愤懑的爱国青年《琐记》记的则是作者自己为寻“另一类的人们”所经历的艰难和热望。 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表现打击和嘲讽。 写作手法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读书笔记2 写作手法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又例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用了“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 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用“何尝”来加强反语的语气从而加强肯定等等好词
千山一碧 万山丛中 千姿百态 山石壮胆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树茂 谷下有谷 青山绿水 青海青山 奇山秀水 峰上有峰 清逸秀丽 寸草不生 耸立云霄 云雾缠绕 奇峰耸立 巍然屹立 山势雄伟 群山簇立 千山万岭 天真烂漫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幼稚可笑 挺胸碘肚 牙牙学语 嘻嘻哈哈 你追我赶 抱头鼠窜 逃之夭夭 穷追猛打 乱作一团 鸡飞狗跳 鸡犬不宁 自以为是 屏声息气 尖声尖气 指手画脚 油腔滑调 撒娇卖乖 读书笔记3 写作手法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经典人物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的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
读书笔记4
好词 东跑西颠 爱不释手 忍俊不禁 呆头呆脑 愣头愣脑 玩耍嬉戏 装聋作哑 装腔作势 装模装样 若无其事 调皮捣蛋 满身泥浆 追来逐去 舞刀弄棍 瓮中捉鳖 胸有成竹 得心应手 随心所欲 左右逢源 欢呼雀跃 好句 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br> <br> 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br> <br> 太阳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染成血色。<br> <br> 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br> <br> 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br> <br> 太阳更低了血一般的红水面上一条耀人眼睛的广阔的光波从海洋的边际直伸到小船边沿。<br> <br> 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br> <br> 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br> <br> 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br> <br> 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br> <br> 没有敢抬头看一眼太阳只觉得到处都耀眼空中、屋顶、地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白里透着点红由上到下整个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条都是火镜的焦点仿佛一切东西就要燃烧起来。<br> <br> 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br> <br> 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br> <br>
太阳一到秋天就将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间。瞧田野是金黄的场地是金黄的群山也是金黄的。<br> <br> 冬天的太阳像月亮一样苍白无力。<br> <br> 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br> <br> 太阳一年操劳到头忙到冬天就筋疲力尽几乎放不出热力来了。<br> <br> 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br> <br> 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照映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br> <br> 阳光被层层叠叠的树叶过滤漏到他身上变成了淡淡的圆圆的轻轻摇曳的光晕。<br>
读书笔记5
精彩片度赏析1、“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父亲父亲”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这一段话是说鲁迅在衍太太的催促下叫爸爸的事。让我们知道了鲁迅是个孝顺儿子他很爱他的爸爸但孝顺方法不当他后来就后悔了。 4、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这句话透露出鲁迅先生对活无常的敬佩之情从对他的尊称“活无常先生”可以看出。既然连一个鬼都可以如此赋有人情味那我们作为一个人又何尝不可呢所以鲁迅先生也是要借无常的“重人情”来启示我们。作为一个人法理固然重要但也要像活无常先生一样赋有浓烈的同情心。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作者也是想告诉我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样呢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也就是鲁迅的往事。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全书由《小引》《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范爱农》《 后记》 构成[1]。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所以被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为什么鲁迅要将《旧事重提》改名为《朝花夕拾》?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它立即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摘自原文。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她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妥协、懦弱)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的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狗·猫·鼠》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保姆。本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害死了自己的隐鼠,充满了憎恨和厌恶;而对于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却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作品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而“公正的裁决在阴间”,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
——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离世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学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