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跨长江、淮河南北,饮食上也有南北之分。主要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即皖南以大米为主,淮河以北即皖北以面食为主。
安徽饮食名目繁多,主要有徽州菜、庐州菜、沿江菜、沿淮菜等,徽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州菜起源于歙县,绩溪的徽帮厨师将它发扬光大。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于世。
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沿江菜盛行于芜湖、安庆及巢湖地区,它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主要由蚌埠、宿州、阜阳、淮北等地地方风味构成,菜品讲究咸中带辣,汤汁味重色浓,并习惯用香菜佐味和配色。
扩展资料: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 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截至2019年8月,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8个县级市,53个县,44个市辖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安徽
安徽主要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即皖南以大米为主,淮河以北即皖北以面食为主,
淮河南北过渡带的地域文化特色:
研究淮河文化的特征时,我们曾用过“南米北面,南茶北酒,南舟北车,南蛮北侉”等说法加以概括。其实情况是很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如同自然界的变化一样,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从量变转化为质变,也就是所谓的“临界现象”。
它在相邻两个不同的地带之间,有一个犬牙交错的景观。凤台花鼓灯那铿锵有力的节奏,于定远凤阳之间形成委婉抒情的双条鼓;淮北临涣、颍上双集的茶楼,与江淮之间饮着白酒,都好像人体血压中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临界两端。怀远地跨淮北,却属江淮方言区,在社会风俗方面,也与接壤的蒙城迥然不同。正是这些跳跃变化的文化现象形成了临界现象的突变带。淮河两岸地区就处于这样一个突变地带。
扩展资料
皖南介绍:
皖南,安徽省南部的简称,位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东靠江苏,南接浙江、江西,西连湖北。皖南地势以皖南山区和皖南沿江平原组成,有九华山、黄山、2个山系纵横其间。
皖南地名起源于唐代江南道,雏形于宋代江南东路,成型于元代江东建康道与清代皖南道,定型于民国皖南行政署。范围包括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广德州。建国后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包括黄山、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池州、6市。
皖北介绍:
皖北,安徽省北部的简称,位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东靠江苏,南接皖南,西连河南,北望山东。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淮北平原,处在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战略要地。主要的通道是欧亚大陆桥,是安徽省唯一的一带一路经过地区。
皖北起源于清康熙九年庐凤道,光绪三十四年更名皖北道,范围包括安徽长江以北的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安庆府和亳州、泗州、六安州、滁州、和州。现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州6个省辖市。
参考资料:皖北—百度百科 皖南—百度百科
淮河南北过渡带的地域文化特色—中安在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