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吃完母乳还哭,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宝宝没有吃饱。新生儿刚刚到来,宝妈的母乳还没有完全下来,宝宝吸累了,也没有吃饱,所以宝宝会哭。宝宝吃母乳,宝妈注意营养,多吃比较容易下奶的食物,比如鱼汤、鸡汤、排骨汤、牛肉汤等等,多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有利于下奶,宝妈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好心情。
其次就是新生儿身上不舒服了才会哭的。你可以检查一下宝宝的大小便,如果都没有,那就有可能是宝宝肠胃不适,宝妈可以把宝宝竖着抱,轻拍后背,直到宝宝打嗝。如果这些都不是,那就要送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了,宝宝还小,不要大意了。
宝宝吃完奶后还大哭怎么回事宝宝可能还没吃饱,再给他稍微喂些奶。
宝宝可能消化困难,或者体内痉挛,把他抱在怀里摇一摇,并轻轻地按摩他的小肚子。
宝宝可能是吃累了才哭的,把他抱在怀里,依偎在您的身上,轻轻哄他睡觉,他应该很快就会睡着的。
宝宝可能还没吃够奶头,许多宝宝都是这样的。吸吮会给宝宝带来安全的感觉,你可以让宝宝多吸吸你的奶头,或者让宝宝吸吮他的小手指,或者给他一个安抚奶嘴。
可能是宝宝不舒服了。比如:尿布脏了?红屁屁了?冷了?热了?姿势不舒服?你要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宝宝吃完奶后还大哭怎么办
○襁褓法
有人认为紧紧包裹起来会让宝宝哭得更厉害,其实不然。因为宝宝在妈妈的子宫中是被紧紧包裹着的,所以一旦胳膊被包裹起来,他们会更有安全感。
做法:襁褓包裹宝宝也有技巧,不要把宝宝全身垂直包住,包成“蜡烛包”。应该尽量把宝宝的手臂裹紧,而把腿放松,否则会影响宝宝髋部发育。
○侧卧法
宝宝哭闹时,许多父母习惯把宝宝仰抱,但仰着会让宝宝有一种往下掉的感觉。
做法:安抚宝宝时,不要让宝宝的脸对着妈妈的胸口,闻到母乳的味道会让他更容易哭闹。正确的方法是让他脸朝外,侧卧,让宝宝回到在母体中时最传统的姿势。
○嘘声法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9个月,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声音——— 妈妈的心跳声,肠胃蠕动的声音,血液流动的声音,说话的声音,还有来自外界的各种各样丰富的声音。
做法:在宝宝耳边不断地发出“嘘”声,宝宝哭得多大声就嘘得多大,这同样能让宝宝迅速安静下来。在宝宝的语言里,嘘声就表示“我爱你”。
○吮吸法
宝宝在预产期前3个月就开始练习吮手指了。吮吸不仅能缓解宝宝的饥饿感,更重要的是会激活大脑的镇静神经,将宝宝带入深层次的松弛状态。
做法:要提醒年轻妈妈的是,给孩子吮吸奶嘴时,不要把奶嘴挂在宝宝脖子上,以免伤到宝宝,也不要在奶嘴上沾糖。
新生儿啼哭
人们常常以呱呱坠地来形容孩子的诞生,正是哭声宣告一个小生命来到世间,胎儿是通过胎盘由母亲供给氧气,一旦出生,这条通路被切断,孩子就靠自己的肺呼吸了。第一声哭是肺已张开的表示,如果生下来没有这第一声哭那就麻烦了。生后不哭会引起多种疾病及后遗症。哭与呼吸运动一开始就密切地联系着,有力的哭声就是深呼吸。医生可以通过哭声大小来衡量新生儿的成熟程度,足月产的婴儿哭声洪亮,相反早产儿的哭声很小很弱。我们还能从新生儿的哭声中发现疾病,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哭声小、弱,有时声音发哑,孩子有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气管炎时,因为呼吸急促、浅弱,所以哭声是又小又弱。哭的原因很多,当妈妈的应当学会理解孩子这种最原始的“语言”。
奶量不足或奶稀,孩子吃不饱,不到吃奶时间就哭闹,这种哭声由小渐大,不急不缓,很有节奏,一旦喂奶哭声就会嘎然而止,吃饱后绝不再哭,有时还会露出笑容。心软的妈妈,孩子一哭就喂奶,结果奶喂得过勤、过多,造成消化不良及肠痉挛,这种腹疼或腹部不适引起的哭声尖叫,乱蹬。当然,在大便之前,由于肠蠕动加快也会引起哭闹。
不在喂奶前的哭闹往往是尿湿了,这种哭声由小渐大,声音洪亮,但听起来并不刺耳,一旦换好尿布哭声也就停止。
此外室温过高或过低,衣被过薄过厚等引起孩子不适的因素,都是造成哭闹的原因。
尖声高调的哭声听起来很刺耳,或者哭声发直,这些都说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最常见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脑膜炎,表现为孩子精神不好、嗜睡、吐奶及眼神发直。应当及早找医生看病,以免延误治疗。
家庭护理要点
1.正确喂奶妈妈喂奶时最好将婴儿抱起,使婴儿躺在母亲的怀里,妈妈应用分开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夹住乳头,井同时向下压住乳房,要防止乳房堵住孩子的鼻孔而妨碍呼吸,还可防止乳汁流得太急使婴儿呛奶。要先吃空一边再吃另一边。每次喂奶都要让婴儿把奶吸空,这样才能促进下一次乳汁的分泌。每次喂奶前要将手洗净,并用温水清洗乳头,以保持局部清洁,妈妈还要经常换洗内衣及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2.喂奶要定时这样才能使婴儿的消化系统有规律地工作。如果孩子一哭就喂奶,既不定时也不定量,孩子就会发生消化功能紊乱,使消化吸收受影响,甚至可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新生儿可以每3小时喂一次奶,如上午6时、9时、12时,下午3时、6时、9时,夜间12时和后半夜3时再各喂一次。
3.奶粉要配好奶粉调配很容易出现比例不恰当,过稀或过稠都不好。过稀使蛋白质含量下降,长此以往孩子会营养不良,新生儿长期食用稀奶,会发生水中毒。那么过稠是不是就好呢?不是,过稠的奶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特别是钠盐,新生儿肾功能差,钠排不出去,过多的钠会引起脑细胞水肿,即所谓的盐中毒,同水中毒的后果一样,也会引起抽风。所以,应注意奶粉的配制。
4.预防感染新生儿的产伤、畸形及感染是常见的三种疾病,新生儿的感染则是更常见的疾病。从最容易发生的轻症感染(如感冒)到最严重的感染(败血症),都应加强预防,其他还有脐炎、口炎、脓疤病、气管炎、肺炎、肠炎等。
注意事项
1.新生儿的衣服应轻软,最好用布料,不要有纽扣,因为纽扣硬,容易使皮肤砧伤。
2.洗浴时不要用粗糙的干毛巾擦,用力要轻柔,不要使碱性过强的肥皂,这样可以避免皮肤损伤细菌侵入。有条件的应当经常洗澡,无条件也要经常用湿毛巾擦洗,特别要注意手指缝、腋窝、大腿根部及肛门会阴周围,因为这些地方不通风,容易积存污垢。
3.清洁的皮肤上附着的细菌要少得多,感染的机会也少。新生儿一出生就要断脐,但是断脐后的残端往往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因此一定要把住这个关口,断脐时一定要严格消毒。旧法接生引起的破伤风就是脐部引起的全身感染的例子。
4.孩子由产院接回来,一定要检查脐部,看看有无红肿及分泌物,有时需要把干结的脐带提起来观察脐窝部,应当用酒精棉棍将分泌物擦干净,然后再涂上龙胆紫。一般生后7~10天应脱掉残端,脱掉延迟也说明有炎症,应及时治疗,不要使它蔓延到血里,造成严重感染。
5.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适宜的温度、湿度,避免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进入新生儿居室,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母亲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奶具的消毒,减少消化道的感染。
6.换好尿布孩子从出生就与尿布结下不解之缘,一直要到完全能控制大小便为止,才能从尿布解放出来。尿布要勤换、勤洗。因为尿布是用来接孩子大小便的。孩子的尿中溶解着一些身体不需要而排泄的废物,这主要是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即尿酸、尿素,尿一般呈弱碱性,在空气中很快腐败分解,形成刺激性更大的氨类化合物。母奶喂养儿的大便则成弱酸性。不论酸碱性,对孩子娇嫩的皮肤都是一种不良的刺激,轻的发红,出现尿布疹,即一种红色的小疹子,重的还会发生溃疡及脱皮。
7.尿布要用棉织品,最好用使用过的旧布或纱布,因为旧布吸水性强、柔软,对皮肤没有刺激。不要用带颜色的布,因为任何颜色都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尿布一次起码要垫三块,一块叠成长方形,用来兜住外阴(包括肛门及外生殖器),另一块叠成三角形,由两侧的臀部兜过来,用带子系住。第三块叠成正方形作垫子。在尿布下可垫油布或塑料布,以防尿渗到褥子上。
8.换尿布时要用左手轻轻抓住孩子的两只脚踝,上抬两腿,使臀部离开尿布成悬空,这时用右手把脏尿布撤出来,续上新的干净的尿布要按上述顺序一块块放好,总之,动作要快、要轻,特别在冬天,这样有利于保暖。
9.如拉了大便,应当在换尿布的时候,先用脏尿布把臀部及肛门周围的大便擦干净,然后用温水沾湿软毛巾,擦洗干净,擦的时候要注意,女孩子要从前向后,切忌从后向前擦,否则容易使大便污染女孩子的外阴,以免造成泌尿系感染。
10。换下的尿布如有大便,先要刷洗干净,先用热水烫一下,洗一遍,换水再用肥皂搓洗,将残留的尿便成分彻底洗净,保持尿布的卫生及柔软。然后再用清水洗两遍,最好在阳光下暴晒晾干,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用过的尿布要常烫、煮、进行彻底消毒。亦可用一次性尿布,可兔去洗尿布之苦。
http://www.wone.cn/read/jkshownews.asp?articleid=10485&nclassid=119&classid=38
新生儿啼哭如何护理?
健康网讯:
1.正确喂奶妈妈喂奶时最好将婴儿抱起,使婴儿躺在母亲的怀里,妈妈应用分
开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夹住乳头,井同时向下压住乳房,要防止乳房堵住孩子的鼻孔
而妨碍呼吸,还可防止乳汁流得太急使婴儿呛奶。要先吃空一边再吃另一边。每次
喂奶都要让婴儿把奶吸空,这样才能促进下一次乳汁的分泌。每次喂奶前要将手洗
净,并用温水清洗乳头,以保持局部清洁,妈妈还要经常换洗内衣及洗澡,保持个
人卫生。
2.喂奶要定时这样才能使婴儿的消化系统有规律地工作。如果孩子一哭就喂奶
,既不定时也不定量,孩子就会发生消化功能紊乱,使消化吸收受影响,甚至可直
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新生儿可以每3小时喂一次奶,如上午6时、9时、12时,下
午3时、6时、9时,夜间12时和后半夜3时再各喂一次。
3.奶粉要配好奶粉调配很容易出现比例不恰当,过稀或过稠都不好。过稀使蛋
白质含量下降,长此以往孩子会营养不良,新生儿长期食用稀奶,会发生水中毒。
那么过稠是不是就好呢?不是,过稠的奶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特别是钠盐,新生儿
肾功能差,钠排不出去,过多的钠会引起脑细胞水肿,即所谓的盐中毒,同水中毒
的后果一样,也会引起抽风。所以,应注意奶粉的配制。
4.预防感染新生儿的产伤、畸形及感染是常见的三种疾病,新生儿的感染则是
更常见的疾病。从最容易发生的轻症感染(如感冒)到最严重的感染(败血症),
都应加强预防,其他还有脐炎、口炎、脓疤病、气管炎、肺炎、肠炎等。
http://www.healthoo.com/A5/200507/A50603200507271441420000.asp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