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酮症酸中毒,第1张

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A的原因多是由于中断胰岛素或胰岛素用量不足。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因存在应激因素,如感染、创伤、药物等。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激状况下也可发生DKA。其常见诱因有:

(1) 感染: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如肺炎、肺结核等。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此外还有阑尾炎、腹膜炎、盆腔炎等。

(2)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外伤、手术、麻醉及严重的精神刺激。

(3) 妊娠:尤其在妊娠后半阶段,由于胰岛素的需求显著增加,可能诱发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

(4) 其他: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某些疾病如库欣病、肢端肥大症、胰升糖素瘤等。 (一) 激素异常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DKA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多激素的异常,破坏了激素分泌的动态平衡,脂肪代谢紊乱。出现了以高血糖、高血酮、代谢性酸中毒等为特征的DKA。其机制主要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其他反调节激素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皮质醇水平升高。

(二) 代谢紊乱

在生理状态下,体内的糖、脂肪、血酮、电解质、水等物质的代谢处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控之下,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胰岛素作为一种储能激素,在代谢中起着促进合成、抑制分解的作用。当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时,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绝对或相对增多而促进了体内的代谢分解,抑制合成,引起葡萄糖代谢紊乱,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速,合成受抑,脂肪动员增加,酮体生成增多,最终导致DKA。 (一) 酸中毒

β-羟丁酸、乙酰乙酸以及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增加,循环衰竭、肾脏排出酸性代谢产物减少导致酸中毒。酸中毒可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分解增加,钾从细胞内逸出;抑制组织氧利用和能量代谢。严重酸中毒使微循环功能恶化,降低心肌收缩力,导致低体温和低血压。当血pH降至7.2以下时,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低至7.1~7.0时,可抑制呼吸中枢和中枢神经功能、诱发心律失常。

(二)严重失水

严重高血糖、高血酮和各种酸性代谢产物引起渗透压性利尿,大量酮体从肺排出又带走大量水分,厌食、恶心、呕吐使水分人量减少,从而引起细胞外失水;血浆渗透压增加,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引起细胞内失水。

(三)电解质平衡紊乱

渗透性利尿同时使钠、钾、氯、磷酸根等大量丢失,厌食、恶心、呕吐使电解质摄入减少,引起电解质代谢紊乱。胰岛素作用不足,物质分解增加、合成减少,钾离子(K+)从细胞内逸出导致细胞内失钾。由于血液浓缩、肾功能减退时钾滞留以及钾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因此血钾浓度可正常甚或增高,掩盖体内严重缺钾。随着治疗过程中补充血容量(稀释作用),尿量增加,钾排出增加,以及纠正酸中毒及应用胰岛素使钾转入细胞内,可发生严重低血钾,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四)携带氧系统失常

红细胞向组织供氧的能力与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有关,可由血氧离解曲线来反映。DKA时红细胞糖化血红蛋白(GHb)增加以及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减少,使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血氧离解曲线左移。酸中毒时,血氧离解曲线右移,释放氧增加(Bohr效应),起代偿作用。若纠正酸中毒过快,失去这一代偿作用,而血GHb仍高,2,3-DPG仍低,可使组织缺氧加重,引起脏器功能紊乱,尤以脑缺氧加重、导致脑水肿最为重要。

(五)周围循环衰竭和肾功能障碍

严重失水,血容量减少和微循环障碍未能及时纠正,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肾灌注量减少引起少尿或无尿,严重者发生急性肾衰竭。

(六)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严重酸中毒、失水、缺氧、体循环及微循环障碍可导致脑细胞失水或水肿、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此外,治疗不当如纠正酸中毒时给予碳酸氢钠不当导致反常性脑脊液酸中毒加重,血糖下降过快或输液过多过快、渗透压不平衡可引起继发性脑水肿并加重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实验室检查:

(1) 血糖、尿糖过高 血糖多为16.7~33.3mmol/L,有时可达55mmol/L以上。

(2) 酮体 血酮体>4mmol/L。尿酮体阳性。丙酮无肾阈,若酮体产生过多而肾功能无障碍时,尿酮虽然阳性,但血酮并不高,临床上无酮血症。换言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肾功能多数都降低。

(3) 血浆CO2结合力降低30容积,或90%以下,血浆pH<7.35。

(4) 血气分析 标准碳酸氢、缓冲碱低于正常,碱剩余负值增大,阴离子隙>16。

诊断与鉴别诊断

早期诊断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临床上对以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酸中毒、失水、休克、昏迷的患者,尤其是呼吸有烂苹果味、血压低而尿量多者,无论有无糖尿病史,均应想到此症。

鉴别诊断包括:(1)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昏迷:低血糖昏迷,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2)其他疾病所致昏迷:脑膜炎、尿毒症、脑血管意外等。部分患者以DKA作为糖尿病的首发表现,某些病例因其他疾病或诱发因素为主诉,有些患者DKA与尿毒症或脑卒中共存等使病情更为复杂,应注意辨别。 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一)补液:对重症DKA尤为重要,不但有利于脱水的纠正,且有助于血糖的下降和酮体的消除。

(1)补液总量:一般按病人体重(kg)的10%估算,成人DKA一般失水4~6L。

(2)补液种类:开始以生理盐水为主,若开始输液时血糖不是严重升高或治疗后血糖下降至13.9mmol/L后,应输入5%葡萄糖或糖盐水,以利消除酮症。

(3)补液速度:按先快后慢为原则。原则上前4h输入总失水量的1/3~1/2,在前12h内输入量4000ml左右,达输液总量的2/3。其余部分于24~28h内补足。

(二)胰岛素治疗

小剂量胰岛素疗法,输注胰岛素0.1U/(kg·h),血中浓度可达120μU /ml,该浓度即可对酮体生成产生最大的抑制效应,并能有效的降低血。用药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糖若血糖不降或下降不明显,尤其是合并感染或原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三)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一般经输液和胰岛素治疗后,酮体水平下降酸中毒可自行纠正,一般不必补碱。补碱指征为血PH<7.1,HCO3-<5mmol/L。应采用等渗碳酸氢钠溶液,补碱不宜过多过快。

补钾应根据血钾和尿量:治疗前血钾低于正常,立即开始补钾,头2~4小时通过静脉输液每小时补钾约13~20mmol/L;血钾正常、尿量>40ml/h,也立即开始补钾;血钾正常。尿量小于30ml.h,暂缓补钾,待尿量增加后再开始补钾;血钾高于正常,暂缓补钾。治疗过程中定时检测血钾和尿量,调整补钾量和速度。病情恢复后仍应继续口服钾盐数天。

(四)对症治疗:针对感染、心衰、心律失常等的治疗。

此外,治疗中应注意

(1) 治疗中胰岛素剂量较大,易造成血糖下降速度过快,导致血浆渗透压骤然降低,而细胞内尚处于高渗状态,造成细胞内、外渗透压差悬殊。引起水分子向细胞内急速扩散,造成细胞水肿,不利于细胞功能恢复。

(2) 密切观察治疗中病情的变化,定时检测生命指标和血糖、渗透压、CO2结合力的变化,并做到及时处理。

(3) 患者昏迷期要加强临床护理。防治意外并发症的发生。

(4) 根据病人全身状况与血象,适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1) 糖尿病治疗要合理,防治血糖骤升。速降的变化,维持血糖在11.20mmol/L以下。

(2) 糖尿病患者饮食要有规律,防止暴饮暴食,按糖尿病饮食标准控制好饮食。

(3) 注意心理平衡,避免精神、情绪过分激动。

(4) 防止各种感染,保持体力,避免疲劳。

(5) 根据体力情况适当进行体育活动。 1.应激和感染 如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外伤、手术、中暑或低温等应激状态。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最常诱发。

2.摄水不足 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卧床病人、精神失常或昏迷患者以及不能主动摄水的幼儿等。

3.失水过多和脱水 如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患者,神经内、外科脱水治疗,透析治疗等。

4.高糖摄入和输入 如大量摄入含糖饮料、高糖食物,诊断不明时或漏诊时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液,完全性静脉高营养,以及使用含糖溶液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情况。尤其在某些内分泌疾病合并糖代谢障碍的病人,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者等更易诱发。

5.药物 许多药物均可成为诱因,如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噻嗪类或呋塞米 (速尿)等利尿药、普萘洛尔、苯妥英钠、氯丙嗪、西咪替丁、甘油、硫唑嘌呤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等。均可造成或加重机体的胰岛素抵抗而使血糖升高,脱水加重,有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还有抑制胰岛素分泌和减低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从而可诱发HNDC。

6.其他 如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对血糖的清除亦下降。 本病发病机制复杂,未完全阐明,发病基础是病人不同程度的糖代谢障碍,基本病因是胰岛素不足、靶细胞功能不全和脱水。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使原有糖代谢障碍加重,胰岛对糖刺激的反应减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显著升高,严重的高血糖和糖尿引起渗透性利尿,致使水及电解质大量自肾脏丢失。由于患者多有主动摄取能力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故高血糖、脱水及高血浆渗透压逐渐加重,最终导致HNDC状态。

HNDC与酮症酸中毒都是由于胰岛素不足而引起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两者均有高血糖、脱水和不同程度的电解质丢失,但典型的HNDC 与典型的酮症酸中毒之间在临床表现上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而言,前者多见于中、老年人,高血糖、脱水和高血浆渗透压情况较酮症酸中毒严重,但常无或仅有轻度酮症酸中毒;后者则常见于年轻的1 型糖尿病、高血糖和脱水程度较轻,但常有中度或严重的酮症酸中毒,造成HNDC和酮症酸中毒的这些差别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

1.HNDC病人有相对较高的胰岛素分泌,足以抑制脂肪的分解和酮体的生成,但不能阻止其他诱因造成的血糖升高。也有人认为二者无明显差异,部分HNDC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呈现低不可测。

2. HNDC病人血浆生长激素和儿茶酚胺水平低于酮症酸中毒,而这两种激素均有较强的促进脂肪分解及酮体生成的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这两种激素在二者间无显著差异。

3. HNDC病人脱水严重,而严重的脱水不利于酮体的生成,老年人体内水的储备低于年轻患者,又常可有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及肾功能不全等,因而脱水多较酮症酸中毒严重。脂肪酸β-氧化及酮体的生成均需要水的参与,故严重脱水可影响酮体的产生。此外,严重脱水可造成血液浓缩,肾脏排糖障碍,引起更严重的高血糖。

4. HNDC病人肝脏生酮功能障碍,肾脏排糖能力下降,致使血糖很高而酮症很轻。正常人在高血糖状态下,每小时可自尿排出葡萄糖20g,故肾功能正常者血糖一般不会超过27.8mmol/L(500mg/dl)。约90%的本症病人伴有肾脏病变,排糖功能障碍,使血糖严重升高。

5.严重的高血糖可能与酮体生成之间有相互拮抗作用 临床上常可发现HNDC患者有严重的高血糖却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而酮症酸中毒病人有显著的酮症酸中毒而血糖水平相对较低这一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为:HNDC患者在高糖及脱水的状态下,机体肝脏的酮体生成抑制;而酮症酸中毒患者在大量利用脂肪酸氧化生成酮体时,机体血浆NAD/NADH的比值下降导致糖异生所必需的丙氨酸水平降低,从而抑制肝糖异生的作用。

临床资料表明,HNDC与酮症酸中毒并非两种截然不同的病征,二者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中间类型,形成一个连续的病态谱,二者是这一连续病谱的两个极端而已。在临床上,HNDC的同时有显著酮症酸中毒,而典型的酮症酸中毒中同时也存在着高渗状态,可见,HNDC和酮症酸中毒之间可有很大的重叠,称之为重叠综合征,例如典型的酮症酸中毒,不能否定HNDC的诊断严重的高血糖、高渗状态,有时也可见于酮症酸中毒患者,这一点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1. 多发群体

老年人,多发生在50~70岁,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约半数已知患有糖尿病,且多为2型糖尿病患者,约30%有心脏病史约90%患有肾脏病变。

2. 疾病症状

前驱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进入昏迷前的一段过程。这一期从数天到数周不等,半数患者无糖尿病史,多数有肾脏功能下降的病史。由于劳累,饮食控制放松,以及感染机会增多,冬季尤其是春节前后发病率较高。患者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原有糖尿病病症加重,呈烦渴、多饮、多尿、乏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注:有些患者缺乏与脱水程度相适应的口渴感,这是因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老年人多见,而老年人常有动脉硬化,口渴中枢不敏感,而且高渗状态也可使下丘脑口渴中枢功能障碍。

典型期——如前驱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则病情继续发展,由于严重失水引起血浆高渗和血容量减少,病人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

(1) 严重脱水,常伴循环衰竭:体重明显下降,皮肤、粘膜、唇舌干燥,眼球松软、凹陷,少尿等,血压多下降。病情严重者可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脉搏细而快,脉压缩小,卧位时颈静脉充盈不全,立位时出现低血压,甚至四肢厥冷,发绀呈休克状态。有的由于严重脱水而少尿、无尿。

(2)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意识模糊者占50%,昏迷者占30% ,常可发现可逆的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如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13%~17%),肌阵挛、偏盲、轻瘫、幻觉、失语及出现病理反射(23%~26%)。神经系统表现与血浆渗透压升高的速度与程度有关而与酸中毒关系不大,高渗状态的程度较严重或发展迅速者,易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伴发病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可有高血压、肾脏病、冠心病等原有疾病表现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胰腺炎等诱发病表现脑水肿、血栓形成、血管栓塞等并发症表现。患者的体温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如体温降低,则提示可能伴酸中毒和(或)败血症,应予以足够重视;如体温高达40℃以上,可能为中枢性高热,亦可因各种感染所致。

3. 疾病危害

HNDC发生后,并发症的肺部感染最常见,此外由于严重的脱水,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明显升高。由于极度高血糖和高血浆渗透压,血液浓缩,黏稠度增高,易并发动静脉血栓形成,尤以脑血栓为严重,导致较高的病死率。HNDC患者可因脱水、血液浓缩或血管栓塞而引起的大脑皮质或皮质下损害。这些改变经有效治疗后多可逆转或恢复正常,也有少数在HNDC纠正后一段时间内仍可遗留某些神经、精神障碍的症状。 HNDC诊断并不困难,关键的问题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一个昏迷的患者都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如果发现中、老年患者有显著的精神障碍和严重的脱水,而不明原因的深大呼吸则更应提高警惕,及时地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发现本病。关于HNDC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国外有人提出以下标准:①血糖≧33mmol/L(600mg/dl)。②血浆有效渗透压≥320mmol/L。③血清[HCO3]≥15mmol/L或动脉血气检查pH≥7.30[4]。值得注意的是个别病例合并糖尿病酮症重叠综合征。因此,尿酮体阳性,酸中毒明显或血糖低于33mmol/L,并不能作为否定HNDC的诊断依据。但HNDC患者存在明显的高渗状态,如昏迷患者血浆有效渗透压低于320mmol/L,则应考虑到其他引起昏迷的疾病的可能性。有的患者血糖很高,但因血钠低,有效渗透压未达到320mmol/L,这类患者虽不能诊断HNDC,但仍应按HNDC治疗。

HNDC应与某些疾病相鉴别:

(1) 其它原因所致的高渗状态,如透析疗法、脱水治疗、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等。

(2) 非糖尿病脑血管意外——血糖多不高,或者轻度应激性血糖增高,但不可能>33.3mmol/L,HbA1c正常。注:脑血管意外常用药物多加重本病,例如甘露醇、高渗糖、皮质固醇等均加重高渗状态苯妥英钠不能抑制高渗状态所致的抽搐和癫痫发作,而且能抑制胰岛素分泌,使高血糖进一步恶化。

(3) 有糖尿病史的昏迷患者,还应鉴别与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及低血糖昏迷鉴别。

(4) 急性胰腺炎——半数以上HNDC患者会出现血、尿淀粉酶非特异性升高,有时其升高幅度较大,注意不能仅仅根据淀粉酶升高就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但应注意有些患者确实可以同时存在急性胰腺炎,甚至因急性胰腺炎而起病,故对淀粉酶的变化需结合临床来考虑。对起病时有腹痛、淀粉酶升高的患者行腹部CT扫描,并密切随访。急性胰腺炎早期约50%的患者出现暂时性轻度血糖增高,但随着胰腺炎的康复,2~6周内多数患者高血糖降低,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人则有胰腺组织的大片出血坏死,存在胰岛β细胞受损,其受损程度与患者糖代谢紊乱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有关,如胰岛β细胞受损严重,可并发HNDC。 HNDC的治疗原则与酮症酸中毒相同,包括积极地寻找并消除诱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因人而异地给予有效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补液,使用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

(1) 迅速大量补液——根据失水量,补液量按体重的10%-15%计算,总量约6-10L,总量的1/3应在4小时内输入,其余应在12-24小时内输完,可以按中心静脉压、红细胞压积、平均每分钟尿量确定补液量和速度。如治疗前已出现休克,宜首先输生理盐水和胶体溶液,尽快纠正休克。如无休克或休克已纠正,在输注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350mmol/L,血纳>155mmol/L,可考虑输注0.45%氯化钠低渗溶液,在中心静脉压监护下调整输注速度。当血浆渗透压降至330mmol/L时,再改输等渗溶液。合并心脏病者酌情减量。

(2) 胰岛素治疗——患者对胰岛素多较敏感,以每小时4-8u速度持续静滴,使血糖缓慢下降,血糖下降过快有引起脑水肿的危险。由于血容量不足,周围循环不良,皮下注射胰岛素时不能稳定的维持血中胰岛有效浓度,而且循环恢复后,大量胰岛素进入血内,将引起低血糖。直至病人能进糖尿病饮食,改为餐前皮下胰岛素注射。

(3) 维持电解质平衡——参考尿量及时补钾、即应足量又要防止高钾血症,以血钾测定和心电图检查进行监测,对肾功障碍和尿少者尤应注意。

(4) 酸碱平衡——血液碳酸氢根低于9mmol/L,要补充5%碳酸氢钠,4-6h 后复查,如碳酸氢根大于10mmol/L 则停止补碱。

(5) 治疗原发病、诱因及并发症——抗感染治疗,停用一切引起高渗状态的药物。

(6) 透析治疗——适用于HNDC 并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病人的治疗。 (1) 加强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定期检测血糖。确诊有糖尿病的病人,应正规服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2) 控制各种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各种感染,对血透、腹透、应用甘露醇脱水等治疗时,应注意是否有脱水现象,及时监测血糖、尿糖。积极保护心肾功能。

(3) 注意诱发药物应用,如利尿剂、糖皮质醇、普萘洛尔(心得安)等。 (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通畅,预防尿路和肺部感染等。

(2) 胰岛素泵护理——置泵时胰岛素泵针头宜埋植在不妨碍活动处,注意避开有创伤和瘢痕的部位。一般将泵置于袋中或装进盒内挂在腰部,避免被挤压或坠落,置泵后应经常巡视,避免折管、堵管,注意检查泵中胰岛素的剩余量和针头穿刺部位,防止针头滑出皮下,每日常规检查输注部位,观察有无红肿、出血,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更换输注部位。熟悉胰岛素泵报警的常见原因,并能够及时处理。准确控制胰岛素入量和速度对治疗至关重要。应用血糖仪每1~2 h进行血糖监测,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输液速度,确保顺利平稳降糖。同时注意低血糖反应,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3) 基础护理——由于患者昏迷卧床,皮肤抵抗力差,故应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对于合并肺部感染者,应加强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吸痰;合并泌尿道感染者,应保持尿管及会阴部的清洁。脑梗吞咽困难患者防进食时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认真做好口腔、皮肤、会阴、眼睛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针对患者的原发病,给予相应的护理,并为病人提供整齐、安静、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

(4)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介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与配合,随着患者病情稳定,神志转清,血糖控制,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正确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他们讲解有关糖尿病知识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便在执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中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因多数患者年龄高,身体基础状况差,帮助糖尿病患者家属了解糖尿病知识,关心帮助患者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随着胰岛素的广泛使用,仅让患者知道药物的商品名及外观是不够的,要让患者知道他们使用的胰岛素类型,使用时间及药效达峰时间,让患者更有效的管理好自己的血糖,通过教育,患者知道注射胰岛素后按时进食、外出时携带饼干、糖果等,提高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反应的重视程度。

(5) 出院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强调应避免发生可能诱发NHDC 的因素, 合理饮食及正确按嘱注射胰岛素, 保持心情愉快,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积极控制糖尿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6) 注意事项——护理的关键在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快速补液和正确使用胰岛素,加强基础护理,熟练掌握糖尿病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实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加强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家属的照顾能力。

低血糖的原因

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过2.8mmol/l的现象。此现象只能发生在服用某种药丸或注射胰岛素期间。还有一类是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HI),引起这个病的原因是氨基酸代谢的一个关键酶,谷氨酸脱氢酶(GDH)发生了基因突变。

概述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 儿童 <40mg/dl(2.22mmol/L)。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低血糖的原因

(1)胰岛素用量过多或病情好转后未及时减胰岛素。

(2)由于开会、外出参观、长期不吃早餐、收工较晚等原因使进食或加餐较平常时间推迟。

(3)活动量明显增加未相应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4)进食量减少,没及时相应减少胰岛素。

(5)注射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PZI比RI多1~2倍)且用量较大,常常白天尿糖多而夜间低血糖。

(6)在胰岛素作用达到高峰之前没有按时进食或加餐。

(7)情绪从一直比较紧张转为轻松愉快时。

(8)出现酮症后,胰岛素量增加,而进食量减少。

(9)PZI用量过多。

(10)加剧低血糖的药物。

危害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①引起 记忆力 减退、反应迟钝、痴呆,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②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③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④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更凶险。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葡萄糖是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医.学 教育 网搜集整理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小心。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智力下降,加速脑痴呆。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出现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其实,有饥饿感并不一定发生了低血糖,也可能是高血糖。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因此,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施治。还有一种情况是“低血糖反应”,并不是真正的低血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糖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引起的,令患者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为生化异常,并不是一种疾病。凡是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了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本症严重时可导致昏迷。

        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胰岛素过多:胰岛素瘤、胰岛细胞增生、胰岛细胞癌、异位胰岛素分泌瘤、降糖药物。临床上内生或外用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症最常见。

(二)反应性低血糖症:早期糖尿病、功能性低血糖、营养性低血糖。

(三)对胰岛素过度敏感。

(四)肝脏疾病。

(五)中毒:药物中毒。

(六)糖类不足。

治疗

(一)一般治疗:确定患者气道是否通畅,必要时做相应处理有癫痫发作时须防止舌部损伤。

(二)紧急处理:病人尚有吞咽动作时,可喂些糖水,多数可迅速改善症状。已经昏迷者应即刻静脉注射葡萄糖,以每分钟10ml速度静注50%葡萄糖50ml。对大多数病人用20~60ml50%葡萄糖足以矫正低血糖。于快速注入大量糖时,可以产生症状性低血钾症。大多数低血糖病人注糖后5~10min内可以醒转。如果低血糖严重,持续时间较长,神经功能很长时间也不能完全恢复。

病人清醒以后,尽早食用果汁及食物。在病人使用中效胰岛素(低精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或氯磺丙脲时可有低血糖反应,对这些病人,清醒后为防止再度出现低血糖反应,需要观察12~48h。有时进食碳水化合物的同时,加用高蛋白膳食如牛奶以及静点5%葡萄糖是必要的。

一、西医

1、治疗

1.治疗原则

(1)首先要坚持“防优先于治”的原则:加强有关酮症酸中毒的教育工作,增强糖尿病患者、家属以及一般人群对酮症酸中毒的认识,以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本病。

(2)严格控制好糖尿病,坚持良好而持久的治疗达标为本:及时防治感染等诱因,以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与发展。

(3)按酸中毒程度不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轻度的酮症酸中毒患者应鼓励进食进水,用足胰岛素,以利血糖的下降和酮体的消除中度或重度酮症酸中毒应用小剂量胰岛素疗法,必要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4)注意除去诱因,贯穿治疗的始终:不仅有利于DKA的治疗及缓解,且可防治酮症酸中毒复发。

(5)坚持守护治疗,严密观察:列表记录血及尿化验结果,出入液量,葡萄糖、钾及胰岛素使用量,每天至少小结2次,以指导治疗。

2.治疗措施

(1)一般措施:包括:

①抽取血标本,送检诊治DKA所需各项化验,如血糖、血酮、血pH及CO2CP、BUN和(或)Cr、Na 、K 、Cl-等。必要时血气分析或血浆渗透压检查。并留置针头即刻连接输液装置。

②采集尿标本,记尿量,并送检尿糖、尿酮、尿常规。昏迷病人导尿后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和24h尿量,并可按需取尿监测治疗中尿糖及尿酮的变化。

③昏迷患者,或有呕吐、腹胀、胃潴留、胃扩张者,应插入胃管,持续胃肠减压或每2小时吸引1次,记录胃液量,注意胃液颜色等变化。

④按一级护理,密切观察T,P,R,BP四大生命指标的变化精确记录出入水量和每小时尿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血PO2<80mmHg者给予吸氧。根据所得监测资料,及时采取相应有效治疗措施。

(2)小剂量胰岛素治疗:DKA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胰岛素缺乏,因此治疗关键首要的是迅速补充胰岛素,来纠正此时的急性代谢紊乱所致高酮血症和酸中毒。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推荐临床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

①理论依据:研究认为:

A.正常人每天分泌胰岛素总量约为55U,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约5~20µU/ml,餐后峰值约为60~100µU/ml。对胰全切的病人每天仅需补充胰岛素40~50U,就能维持糖代谢正常。

B.血浆胰岛素浓度达10µU/ml时能抑制肝糖分解,达20µU/ml时能抑制糖异生,达30µU/ml能抑制脂肪分解,达50~60µU/ml时可促肌肉、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达100~200µU/ml时可促K 进入细胞内。总之,血浆胰岛素浓度维持在20~200µU/ml时即能产生最大的降糖作用,而每小时输入胰岛素2~10U就达此有效浓度。

C.静脉注射胰岛素在体内的半寿期很短,仅3~5min,1次静脉注射后血浆胰岛素浓度,于25min后即下降到起始高峰的1%以下。因此,除少数伴有抗胰岛素现象的DKA病人外,一般不需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DKA。

②方法:

A.经静脉、肌内或皮下给予胰岛素,成人按每小时0.1U/kg标准体重[儿童0.25U/(kg·h)],即4~6U/h,一般不超过10U/h。使血糖以4.2~5.6mmol/h(75~100mg/h)的速度下降,并消除酮体。若血糖下降速度小于滴注前水平30%,则表明可能伴有抗胰岛素因素,此时可将胰岛素用量加倍。一般认为静脉滴注<2U/h效果欠佳,4U/h为足够量,6U/h(相当于成人每小时6U/h)效果可靠。

B.首次冲击量,一般病例可不给。重度DKA或血糖过高(>600mg/dl)、或血压偏低者宜用胰岛素(RI)20U静脉注射。如采用胰岛素皮下给药法时(较重病人末梢循环不良,皮下给药效果不佳)可用首次冲击量静注。

C.当血糖下降13.9mmol/L(250mg/dl)时,改输5%葡萄糖(或糖盐水)以防低血糖(因低血糖不利于酮体的消除),可按胰岛素(U)∶葡萄糖(g)=1∶4~1∶6给药[例如5%葡萄糖500ml中加入胰岛素(RI)4~6U维持静脉滴注]。也可按胰岛素(U)∶葡萄糖(g)=1∶2~1∶4给药(5%葡萄糖500ml RI6~12U)。如病人的血糖水平已降至13.9mmol/L以下,无需再额外增加RI量。按此浓度持续点滴使病人血糖维持在10mmol/L左右,一直到尿酮体转阴,尿糖( )时可以过渡到平日治疗,改为皮下注射,但应在停静脉滴注胰岛素前1h,皮下注射1次RI,一般注射为8U以防血糖回跳。否则由于静脉输入的胰岛素代谢清除率高,作用难以持久,如果引起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尚未完全消除,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的反复发生。

此外,临床已有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入胰岛素的方法治疗DKA,取得良好的效果。

③优点: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的优点公认有:

A.方法简便易行,实施时不必等待血糖结果和省去了按血糖计算胰岛素用量的麻烦。

B.安全有效,既能有效降低血糖又避免发生低血糖(1%)、低血钾(3.8%)、以及因血糖和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而继发脑水肿等严重副反应,明显降低死亡率。多数患者血糖下降稳定(每小时降低75~100mg/dl),历经4~6h血糖下降至11.1~16.7mmol/L(200~300mg/dl)水平时,所需胰岛素总量为50~60U,DKA病情可获得有效控制。

C.经济、节省胰岛素用量。

(3)补液:对重症DKA尤为重要,不但有利于脱水的纠正,且有助于血糖的下降和酮体的消除。

①补液量:补液总量一般按病人体重(kg)的10%估算,成人DKA病人一般失水4~6L。

②补液种类:开始以生理盐水为主,若开始输液时血糖不是严重升高或治疗后血糖下降至13.9mmol/L(250mg/dl)后,应输入5%葡萄糖或糖盐水,以利消除酮症。

③补液速度:按先快后慢为原则。原则上前4h输入总失水量的1/3~1/2,以纠正细胞外脱水和高渗,以后逐渐纠正细胞内脱水为主,并恢复正常的细胞代谢及功能。

举例:第1~2小时:500ml/h,第3~4小时:500ml/2h,以后500ml/3h。失水严重也可前1h输入1000ml,第2小时:500~1000ml,第3~4小时各500ml/h,在前12h内输入量4000ml左右,达输液总量的2/3。其余部分酌情于24~28h内补足。

(4)纠正电解质紊乱:钠和氯的补充通过输入生理盐水即可达到要求。因此,主要是补钾,或酌情补镁、补磷。

①补钾:DKA时患者总体钾丢失严重,通常达300~1000mmol/L。由于胰岛素的使用和酸中毒纠正后血pH值升高,可促K 进入细胞内血容量补充也能产生利尿排钾,从而加重缺钾。

补钾总量:24h6~10g,每小时输入量不宜超过1.5g(相当20mmol/L)。

补钾制剂:静脉输入常用10%氯化钾液,加入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液500ml点滴,不可直接静脉注射。也可用磷酸钾缓冲液和氯化钾各半,以防高氯性酸中毒。口服氯化钾或10%枸橼酸钾均可,以减少静脉补钾量。

补钾指征及速度:除非病人已有肾功能不全、无尿或高血钾(>6.0mmol/L)等情况,暂缓补钾外,(此时可于第2,第3瓶输液中酌情补钾),一般在开始输液、静脉滴注胰岛素和病人有尿(>30ml/h)后即应行静脉补钾。即:

治疗前血钾低或正常,尿量>40ml/h者,输液开始,立即补钾意识清晰者,治疗开始即可同时口服氯化钾或枸橼酸钾。

治疗前若血钾<3.0mmol/L,<4.0mmol/L和<5.0mmol/L,补钾量相应为39mmol/L,26mmol/L和13mmol/L相当于氯化钾3.0g/h,2.0g/h和1.0g/h。一般前2~4h可补钾13~20mmol/L(相当于氯化钾1.0~1.5g)。DKA缓解后继续服钾盐1.0g/次,3~4次/d,共7~10天。

治疗中监测血钾水平、尿量及心电图,并及时调整用量,防止高血钾引起的严重后果,如心跳骤停等。

②补磷:如血氯明显升高伴低血磷者,可补给磷酸钾缓冲液30~60mEq或口服二磷酸钙2.0g/次,3次/d。纠正缺磷,有助2,3-DPG恢复,以改善组织缺氧,有利改善DKA病情。但有人观察补磷与否差别不大,因此,目前认为DKA时不必常规补磷。

③补镁:经充分补钾2~3天后,低血钾难以纠正、或血镁低于0.74mmol/L(1.8mg/dl)时,如肾功能正常,可考虑补镁。如10%硫酸镁10ml肌内注射,或25%~50%硫酸镁2.0~4.0ml肌内注射,或将硫酸镁稀释成1%溶液静脉点滴。能口服者可给氧化镁0.2~0.5g/次,3次/d。补镁总量大约10%硫酸镁60~80ml/d,肾功能不良者应酌情减量,补镁过多或过快可出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心脏停搏,治疗时应备以10%葡萄糖酸钙,必要时静脉推注予以拮抗。国内有人提倡饮用牛奶以助补磷,此法甚为安全方便。

(5)纠正酸中毒:产生DKA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缺乏和(或)不足,导致酮体生成过多以及脱水等,酮体的利用和排出减少,进而产生酮症酸中毒,并非HCO3-损失过多。因此,应以补充胰岛素和纠正脱水为治疗DKA的基本措施。胰岛素抑制酮体生成,促酮体氧化(新的酮体不再产生,原有酮体的一部分由尿排出,另部分逐渐氧化分解,每1mEq的酮体氧化后约产生HCO3- 0.5mEq,因而经以上基本措施的治疗,酸中毒可自行缓解。目前认为,轻度酸中毒不必输入碱性药物,必须强调只有重度酸中毒者方需补碱。

目前公认DKA时过早、过多、过于积极补碱利少弊多,会招致严重后果甚而可危及生命。由于碱性物质(HCO3-)难以通透血-脑脊液屏障,而CO2弥散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显著快于HCO3-。补碱过多,血pH值升高,脑脊液pH值反常性降低而加重颅内酸中毒补碱过多,血pH值升高,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而红细胞2,3-DPG升高和糖化血红蛋白(GHb)下降相对较慢,因而加重组织缺氧过多补碱还促钾进入细胞而加重低血钾或产生反跳性碱中毒还可加重低血磷。因此,DKA时要求有指征时才给以补碱。

①补碱指征:DKA时严重酸中毒,即血pH值<7.1,或HCO3-<10mmol/L,或CO2CP<10mmol/L者才给补碱。

②补碱种类及剂量:常用5%碳酸氢钠,而不用乳酸钠,以免加重可能存在的乳酸性酸中毒。用量常用5%碳酸氢钠100~200ml(2~4ml/kg体重),将其稀释成1.25%的等渗液静脉滴注。

③注意事项:A.输入碱液时,避免与胰岛素使用同一通路,以防胰岛素效价下降B.当血pH值≥7.2或CO2CP≥15mmol/L时,应停止补碱。

(6)其他:如去除诱因及辅助治疗等。

①感染:既可作为DKA的诱因,又是DKA时多见的并发症。DKA时体内粒细胞动员受抑制,吞噬能力减低、抗体产生减少,酮体使乳酸的抑菌能力减弱。因此,机体抗感染抵抗力下降而易并发感染。DKA时还易发生霉菌感染,其原因除抗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外,有人认为酸中毒时血中铁离子与转运铁蛋白结合受阻,血中游离铁离子浓度增高,造成有利某些真菌(例如毛霉菌、根霉菌和犁头霉菌等条件致病菌)生长的环境。因而值得临床重视。

②休克持续不好转者,应细寻原因,是否有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如无特殊情况应输入血浆等胶体溶液扩充血容量及加强其他综合抗休克措施。

③有急性胃扩张者,或严重呕吐者,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④老年患者伴昏迷或有严重高渗状态,可考虑小剂量肝素治疗,同时监测有关凝血指标,以防DIC或血栓形成。

⑤昏迷病人苏醒后,可认为酸中毒极期已缓解,此时应调整好静脉胰岛素向皮下胰岛素的转换,防止酮症酸中毒反复。

⑥辅助治疗,如吸氧、导尿、抗心衰、降脑压等。

(7)如何防止酮症或DKA反复

①理论依据:酮体产生过多导致酸中毒根本原因是胰岛素不足,糖代谢障碍,脂肪分解亢进,游离脂肪酸过多致酮体生成过多而形成酸中毒。可以下列模式概括。

胰岛素不足——糖代谢↓

脂肪分解↑→脂肪酸↑→酮体生成↑→酸中毒

因此,治疗DKA最根本的是补充胰岛素,如上所述推荐小剂量胰岛素恒速持续静脉点滴是最佳和安全有效的措施。在DKA治疗缓解后如何处理静脉点滴胰岛素向皮下注射胰岛素的转换,对防止酮症反复十分关键。

静脉点滴胰岛素的特点是作用快、半衰期短(12~16min)。缺点则是不能产生胰岛素储存库。故停输静脉胰岛素,又无皮下胰岛素注射,即无皮下胰岛素储存,无皮下胰岛素注射缓冲体系。临床上,凡发生DKA者,大部分是1型糖尿病,本身基础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所以停输静脉胰岛素后,无向皮下胰岛素过度的可能,导致酮症或酮体反复。

归纳之,DKA病人胰岛素静脉向皮下转换存在3个问题:A.皮下组织缺乏胰岛素储存库B.病人(尤其是1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缺乏C.升糖激素(尤其是胰高糖素)分泌增加时,胰岛的作用更差。

②防治方案:防止酮症或DKA反复:应给予足够的葡萄糖应及时给予基础胰岛素应频繁监测血糖及酮体,有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措施。

③具体措施:输液时注意输入足够的葡萄糖。由于DKA时,肝糖过度输出既加重了高血糖,又使肝糖原耗竭。此时补充足量葡萄糖以促酮体氧化非常重要,故主张打破以往的限定(即血糖水平下降至250mg/dl或13.9mmol/L时输入5%葡萄糖或糖盐水),不论血糖水平,或只要血糖不是过高,开始输液即可以5%葡萄糖输入,尤其不能进食者有助肝糖原储备,并为皮下注射胰岛素时提供防止低血糖的葡萄糖储备。如输入5%葡萄糖后,血糖升高,可增加胰岛素的用量如果血糖水平下降,则增加输液中葡萄糖,而不减少胰岛素用量,有利防止DKA反复。

④注意基础胰岛素水平的建立:当DKA纠正,静脉胰岛素转向皮下胰岛素时,一定在停止静脉输注前半小时或1h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确保皮下胰岛素吸收时间。例如,晚上停输静脉胰岛素,停输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胰岛素R N,按1∶3,用量按全日量的1/6,保证夜间胰岛素基础用量。如为早晨停输静脉胰岛素,患者在发生DKA前,血糖控制稳定者,停输第1天恢复以前注射量皮下注射。如为新开始胰岛素治疗者,则建立新方案转入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表2)。

2、预后

早在1921年胰岛素问世前,DKA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死亡率高达60%~70%。目前已明显降低,仍在1%~5%。因此,临床上应针对导致死亡的原因进行积极地防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9895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1
下一篇2023-08-01

随机推荐

  • 慈溪维纳斯化妆品有限公司咋样

    好。1、企业产品质量好。宁波维纳斯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一家以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产品质量得到客户普遍认可。2、企业正规可靠。宁波维纳斯化妆品有限公司在慈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是

    2023-12-14
    22400
  • 悦薇御光赋活系列和悦薇珀翡区别

    资生堂的护肤品这么火,相信大家也用过不少啦,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分不清悦薇和悦薇珀翡今天小薇就来说下两者的区别:首先,这两个品牌都是资生堂集团滴~不同的是,悦薇是独立品牌,而悦薇珀翡则是资生堂集团旗下的资生堂品牌的一个系列~资生堂(Shisei

    2023-12-14
    33000
  • 干性皮肤护肤品推荐

    干性皮肤护肤品推荐干性皮肤护肤品推荐,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每个人的皮肤也有所不同,有的是干性皮肤,有的则是湿性皮肤,不管是干性皮肤还是湿性皮肤,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养皮肤的护肤品。那么来看

    2023-12-14
    32500
  • 请问一下云南哪个牌子的按摩精油较好谢谢!!!

    问得好!云南精油,首选肯定是百草童话,你去昆明有卖本土精油的地方逛一逛,基本生产厂家都是云南西草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比如,云南红药的古云草精油,七彩云南的植物圣典品牌,万芳得,香欣源精油等等,百草童话是西草的自有品牌,昆明地区 14家专柜,百

    2023-12-14
    21400
  • 韩国化妆品品牌前十名有哪些

    品牌列表:雅诗兰黛化妆品,迪奥化妆品。雅诗兰黛是全球最大的护肤、化妆品和香水公司之一,倩碧、阿拉米斯、芭比布朗等都是其旗下品牌。一开始是以护肤霜和抗衰老护肤品出名,但是它的化妆品也很受欢迎,有底妆。十大大牌护肤品动词(verb的缩写)香奈儿

    2023-12-14
    28800
  • 化妆品能经常换牌子用吗

    如果你现在用的护肤品没有让你的肌肤感觉不适,就不需要经常更换。反而是不一定要坚持用某个品牌的功鼎哆刮馨钙鹅水珐惊一系列产品。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做些选择,比如化妆水可以选高丝的补水效果好的,乳液可以选资生堂的美白产品,眼霜可以用雅诗兰黛的等等

    2023-12-13
    19600
  • 化妆品开店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依据我国《个体工商户条例》的规定,开化妆品店需要以下手续和证件:1、到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备案;2、到消防部门办理消防检查,到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3、带齐本人的身份证、健康证、经营场所证明文件等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法律依据《个

    2023-12-13
    30500
  • 我用美凯莲祛斑全套有一个星期了,脸开始脱皮有针扎般痛,是过敏了还是有副作用

    祛斑不但要使用具备正规备案的祛斑产品,内外结合 同时使用。而且还需要配合改善日常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科学的祛斑效果才是最好的。祛斑单单只依靠一种祛斑产品是不能够把色斑去除的,首先要分析身子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根据色斑形成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

    2023-12-13
    29400
  • 欧莱雅标签里是欧博亚金典,咋办

    别郁闷,你没上当,请看下面的简介欧博雅金典属于专业线产品。 欧莱雅金典与欧博亚金典是巴黎欧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监制出品。 来自法国的世界护肤专家——欧莱雅金典-欧博亚金典。 欧莱雅国内产地 中国苏州 生产商:苏州尚美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 欧

    2023-12-13
    21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