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达到逐渐清除的目的。
目前抗病毒治疗比较有效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1)阿糖腺苷: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可使HBeAg 转阴率达40% 左右。用法是阿糖腺苷10 ~ 15mg/d/kg 加入5%或10% 葡萄糖液100 ~ 200ml 静脉滴注,每日一次,3 周为一疗程,副作用有消化道症状、粒细胞减少。
(2)干扰素及其诱导剂: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的是人干扰素和基因工程制干扰素,作用机制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病毒复制,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功能,刺激组织溶抗原I 型蛋白合成及其细胞膜的表面。治疗慢性乙肝及丙肝,其用法是300 ~ 500万单位,隔日1 次肌内注射,HBeAg 转阴后减为每周3 次,疗程3 ~ 6个月。HBeAg 转阴率40% ~ 50%,HBsAg 转阴率10%。慢性丙肝用同样方法和疗程使血清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水平下降。
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每日0.5 ~ 1mg;双嘧达莫50ml,每日1 ~ 3 次口服,3 个月为一个疗程。两药诱导产生干扰素而起抗病毒作用。
(3)阿昔洛韦:是一种合成的无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多种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增殖作用,特别在抗疱疹病毒时效力比阿糖腺苷高160 倍,且毒性小,但对乙肝病毒抑制机制尚不清楚。其用法是15mg/kg(体重),每日加入10% 葡萄糖500ml 内,疗程2 ~ 4 周。
干扰素和阿昔洛韦联合应用,疗效更好。乙肝和丙肝经用干扰素及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病情都有好转,对防止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对慢性肝炎的纤维化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4)干扰素与激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当单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采取类固醇脱离疗法,激发乙肝病毒复制后再用干扰素治疗,对乙肝病毒增殖活跃的慢性肝病患者效果较差,用干扰素为佳。
用法是泼尼松40mg/ 日口服,用4 周停药,2 ~ 4 周后再用干扰素。
阿糖腺苷也可和激素联合应用,能取得同样效果。
(5)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肌内注射隔日一次,每次5 万单位,连用8 周后,改为隔两日一次,连用4 周。或基因工程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 联合应用。
(6)猪苓多糖与乙肝疫苗联用:据临床观察病例统计结果,表面抗原转阴率15%,e 抗原转阴率40% 左右。
临床常用的抗肝炎病毒药物有:(1)干扰素类:可分α、β、γ三种,其中以α干扰素应用最多。而α-干扰素又有重组。α--干扰素αa(商品名ReferonA)、α-干扰素αb(商品名干扰能IntrollA)、α-干扰素a1(商品名干扰素灵)及天然。α-干扰素n1,(商品名惠福仁Wellferan)等,其中又以重组α-干扰素应用最多,效果较好。(2)无环鸟苷类:包括无环鸟苦和脱氧无环鸟甘。无环鸟苷是一种新合成的核苷类似物,具有独特而强有力的抗疱疹病毒活性的能力。其选择性地抗病毒DNA聚合酶(DNAP)比抗宿主细胞DNA聚合酶(DNAP)作用更为有力。临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降低DNAP活力,抑制病毒的复制。而脱氧无环鸟苦为无环鸟苷的前体,其口服可充分吸收。两药作用相似,有人认为单用无环乌苦,其疗效出现较晚,若与干扰素合用则效果较好。(3)阿糖腺苷、单磷酸阿糖腺苷:均为嘌吟类似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病毒去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和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体内外均对DNA病毒有较广泛的抗病毒作用,且抗病毒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DNAP)的作用远比对人体DNA的作用强,故毒性相对较低,已被推荐用于治疗全身性疱疹病毒感染及单纯疱疹脑炎。临床用于治疗乙肝,可明显抑制DNAP活力,抑制乙肝病毒(HBV)的复制。(4)三氮陛核苦:又名病毒唑,是一种核酸类似物;具有广谱抗RNA和DNA病毒的活性。病毒唑集中于肝脏,主要起抑制单磷酸鸟苦合成物中的酶的作用。(5)磷甲酸:磷甲酸三钠和磷乙酸都是焦磷酸类似物,当RNA和DNA合成时,它干扰聚合酶接触到三磷酸核苷,其抑制病毒聚合酶活力所需浓度远比在封闭宿主细胞的聚合酶活力所需的浓度低。因此是个很有用的抗病毒化合物。(6)嵌入药物:可干扰DNAP反应,被设想为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法之一,包括阿的平、氯喹、氯丙嗪及伯氨喹。它们相对无毒性,但临床应用效果不理想。(7)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等。可诱生干扰素,不仅具有抗病毒作用,而且有刺激吞噬作用,可增强抗体形成,但毒性较大,对某些血清内尚有干扰素寄生剂抑制的慢性乙肝患者,无法诱生干扰素,故疗效不明显。(8)联合疗法:凡以上药物单独应用疗效不甚满意时,可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以增强疗效。(摘自帮助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