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的综合征,在这种状态下,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这时候病人是极度危险的,需要及时抢救。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休克急救 方法 ,供大家参考。
休克急救方法一
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休克病人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把颈部垫高、下颌托起,使头部后仰。同时,将病人的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2、采取合适的体位。休克病人首先应取平卧位。如病人呼吸困难,可先将头部和躯干抬高一点,利于呼吸两下肢略抬高,利于静脉血回流。
休克时最好的体位,是两脚抬高20至30度。若是外伤,则把伤部提高。如果怀疑有骨折,得用夹板夹着伤处才抬高。头部受外伤而致呼吸困难时,把他头肩垫高而卧。不要把头、足都垫高。若怀疑有脊骨骨折,则仰卧于平坦地上。有呕吐或吐血时,采取半俯伏姿势,以防窒息。
3、注意病人的体温。休克病人体温降低、怕冷,应注意保暖,给病人盖好被子。但感染性休克常伴有高热,应予以降温,可在颈、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用酒精擦浴等。
4、进行必要的初步治疗。对于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成人可用鲁米那钠0.1克肌注。因创伤、骨折所致的休克,病人疼痛剧烈时,可适当应用止痛剂,如杜冷丁50毫克肌注。但若休克原因不明,尤其是怀疑有腹内脏器穿孔者,用止痛剂可掩盖其症状而易误诊,应慎用。
5、注意病人的转移和运送。医院外或家庭抢救条件有限,对休克病人搬动越轻、越少越好,尽量避免长途运送。在运送途中应有专人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给病人吸氧及静脉输液。
休克急救方法二皮肤冷而粘湿。同时皮肤可能会显得惨白或者灰沉。眼神无光且凝滞。有时甚至瞳孔也会扩大。使病者仰卧平躺,如果在搬动其腿部时不会引起疼痛或引起其他损伤,请将其双腿抬起,使其高过头部。
脉搏乏力而急促。患者的呼吸可能缓慢而微弱,或者出现强力呼吸(不正常的快呼吸或深呼吸,其结果是血液中损失二氧化碳,从而导致血压降低,手脚颤动,有时还会晕倒),其血压也会低于正常值。
休克的人也可能有所知觉。这时患者可能感到晕眩甚至非常虚弱或者神志迷惑。休克有时还会使人过度兴奋或者焦躁。检查患者的生理循环功能(呼吸、咳嗽或者胸部起伏)。如果循环功能消失,请赶紧为其做心肺复苏急救。
使患者保持温暖与舒适。请解开患者的腰带,脱去比较紧身的衣物并给他盖上一块毯子保暖。即使患者抱怨饥渴,也不要给他进食饮水。
如果患者呕吐或者口中咳血,请让他保持侧卧的姿势以避免噎塞。如果患者流血或者骨折,请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 措施 。
休克的病因1.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为血管内容量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减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偿,可导致心排血量降低。
(1)失血性休克
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的10%时,机体可代偿。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2)烧伤性休克
大面积烧伤,伴有血浆大量丢失,可引起烧伤性休克。休克早期与疼痛及低血容量有关,晚期可继发感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3)创伤性休克
这种休克的发生与疼痛和失血有关。
2.血管扩张性休克
血管扩张性休克通常是由于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内容量不足,其循环血容量正常或增加,但心脏充盈和组织灌注不足。
(1)感染性休克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临床上以Gˉ杆菌感染最常见。根据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有分为低动力休克(冷休克)和高动力性休克(暖休克)两型。
(2)过敏性休克
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到抗原物质时,可发生强烈的变态反应,使容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出现弥散性非纤维蛋白血栓,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良可使多脏器受累。
(3)神经源性休克
交感神经系统急性损伤或被药物阻滞可引起影响的神经所支配的小动脉扩张,血容量增加,出现相对血容量不足和血压下降这类休克预后好,常可自愈。
3.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脏泵功能受损或心脏血流排出道受损引起的心排出量快速下降而代偿性血管快速收缩不足所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低灌注和低血压状态。心源性休克包括心脏本身病变、心脏压迫或梗阻引起的休克。
休克的治疗方法1.一般紧急治疗
通常取平卧位,必要时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利于呼吸和下肢静脉回流同时保证脑灌注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可用鼻导管法或面罩法吸氧,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比较正常的体温,低体温时注意保温,高温时尽量降温及早建立静脉通路,并用药(见后)维持血压。尽量保持病人安静,避免人为的搬动,可用小剂量镇痛、镇静药,但要防止呼吸和循环抑制。
2.病因治疗
休克几乎与所有临床科室都有关联,各型休克的临床表现及中后期的病理过程也基本相似,但引起休克的原因各异,根除或控制导致休克的原因对阻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十分重要,尤其某些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原发病灶大多需手术处理。治疗原则应该是: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对原发病灶作手术处理。即使有时病情尚未稳定,为避免延误抢救的时机,仍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针对病因的手术。
3.扩充血容量
大部分休克治疗的共同目标是恢复组织灌注,其中早期最有效的办法是补充足够的血容量,不仅要补充已失去的血容量,还要补充因毛细血管床扩大引起的血容量相对不足,因此往往需要过量的补充,以确保心输出量。即使是心源性休克有时也不能过于严格地控制入量,可在连续监测动脉血压、尿量和CVP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皮肤温度、末梢循环、脉率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情况,判断所需补充的液体量,动态观察十分重要。当然最好在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楔压的指导下输液。
目前补充血容量的液体种类很多,休克治疗的早期,输入何种液体当属次要,即使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也不一定需要全血补充,只要能维持红细胞压积大于30%,大量输入晶体液、血浆代用品以维持适当的血液稀释,对改善组织灌注更有利。随着休克的逐渐控制,输入液体的种类即显得有所讲究,主要目的是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防止系统和脏器并发症,维持能量代谢、组织氧合和胶体渗透压。
如何正确选择扩容剂,应遵循的原则是:时刻考虑使用液体的目的,“缺什么补什么”,按需补充。其次,还要同时兼顾晶体及胶体的需求及比例。羟乙基淀粉作为临床常用的胶体之一,虽早期剂型存在对凝血及肾功能的影响,但随着新产品如HES130/0.4等出现,提高其在容量复苏中的使用价值。白蛋白在复苏中的作用,并没有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根本的改变。血浆绝不能作为容量复苏的胶体选择,其适应证应为补充凝血因子。纠正酸中毒
病人在休克状态下,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这种酸性环境对心肌、血管平滑肌和肾功能都有抑制作用,应予纠正。但在机体代偿机制的作用下,病人产生过度换气,呼出大量CO2。可使病人的动脉血pH仍然在正常范围内。由此可见,对于休克病人盲目地输注碱性药物不妥。因为按照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的规律,碱中毒环境不利于氧从血红蛋白释出,会使组织缺氧加重。另外,不很严重的酸性环境对氧从血红蛋白解离是有利的,并不需要去积极纠正。而且机体在获得充足血容量和微循环得到改善之后,轻度酸中毒常可缓解而不需再用碱性药物。但重度休克经扩容治疗后仍有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时,仍需使用碱性药物,用药后30~60分钟应复查动脉血气,了解治疗效果并据此决定下一步治疗措施。乳酸钠因需要在肝脏代谢才能发挥作用,休克时不应首选,因为休克可导致肝脏功能下降5%碳酸氢钠可以直接中和血液中的氢离子,但要依靠肺肾的功能最终纠正酸中毒,可以静点200ml左右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不仅直接中和血液中的氢离子,而且不增加血钠,一次可以静滴7.28%THAM40~80ml(加5%葡萄糖液稀释),但要注意呼吸抑制、低血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还要防止外漏出血管,导致组织坏死。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缩血管药和扩血管药。
(1)缩血管药物目前主要用于部分早期休克病人,以短期维持重要脏器灌注为目的,也可作为休克治疗的早期应急措施,不宜长久使用,用量也应尽量减小。常用的药物有间羟胺(阿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去甲肾上腺素、等,使用时应从最小剂量和最低浓度开始。
1.急救方法
对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重点是保护呼吸道通畅,止住活动性的外出血,最大限度地限制患者活动,做好伤肢外固定和补充血容量预防严重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对外出血以压迫包扎为主;内出血在急救现场则很难确诊。因此,休克若不十分严重,能在30分钟内到达治疗单位时就不应在现场输液,以免耽误过多时间;如果需要输液,必须将肢体和输液针头固定牢固以免途中脱出。
(1)休克急救复苏原则 对严重创伤并发休克的急救复苏原则是:①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原因;②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将前负荷调整至最佳水平;③纠正微循环障碍;④增进心脏功能:⑤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
(2)休克复苏程序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危重患者有呼吸困难者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PaCO2≥8.0kPa(60mmHg)时应做机械呼吸,必要时维持PaO2>9.3kPa(70mmHg),但不超过13.3kPa(100mmHg)。②早期快速、足量扩容以预防严重创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③迅速止血:对开放出血伤口加压包扎止血;有骨折的做好伤肢外固定,骨盆严重骨折出血者急诊行手法整复固定并尽早使用抗休克裤;对活动性大出血或体内重要脏器破裂所致的大出血如出血速度快,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紧急手术;如果出血不严重,应在血容量基本补足,血压上升到10.7~12.0kPa(80~90mmHg),休克基本纠正后进行手术。
2.早期液体复苏
(1)早期液体复苏的原则和方法 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①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 使用留置穿刺针,至少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便快速大量输液。②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输液速度原则上在第一个30分钟快速输平衡盐液1000~1500ml右旋糖酐70(中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用输液泵加快输液,如休克缓解,可减慢速度,否则可再快速注入1000ml平衡盐液。如血压仍不上升,而交叉配血又未完成时为了挽救病员的生命,可先输O型全血400~600ml。③输液的晶胶比例 在血源困难条件下,晶∶胶比例为4∶1,但应将血红蛋白维持在50~60g/L(5~6g/dl),红细胞比容保持在0.20~0.25。有条件时晶胶之比为2∶1或1.5∶1,严重大出血时可以为1∶1的比例休克恢复后血红蛋白可以保持在110~130g/L(11~13g/dl),红细胞比容为0.35~0.45,有利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恢复。
(2)复苏液体的选择 ①平衡盐液 因其电解质浓度渗透压、缓冲碱浓度及酸碱浓度均与血浆相似,且对H+有缓冲作用,输入后能使血液稀释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预防和纠正酸中毒,以及预防发生不可逆性休克等。②生理盐水 习惯上将其称为生理盐水并不妥当,因为0.9%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的钠比正常的细胞间液高10mmol/L,而氯的含量实际上要比血浆中高40mmol/L,其pH值为5.0~6.7,偏酸性,大量输入可造成高氯血症,将加重休克时的酸中毒。因此有人主张对轻度或中度代谢性碱中毒,可应用生理盐水治疗。③高渗氯化钠溶液 静脉输入高渗盐液后,能提高血液渗透压,促进细胞内水向外移。④胶体溶液 常用的有全血、血浆、人体白蛋白、右旋糖酐及羟乙基淀粉等。全血:可以提供红细胞、白细胞白蛋白及其他的血浆蛋白等有携氧能力,对严重创伤性休克输用全血是目前最好的胶体液;血浆:含有白蛋白、各种球蛋白和电解质,是扩充血容量的生理性体液,可以较长时间地保留在血管内,对治疗创伤性休克有重要作用;人体白蛋白:由于白蛋白为高分子结构,故有很高的胶体渗透压,为血浆的4~5倍,能保持血容量提高血压;右旋糖酐:中分子右旋糖酐D70,分子量介于70000~100000,在血清内的半衰期为12~24小时,具有很强的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近来才受重视的胶体溶液;羟乙基淀粉:分子量60000~70000,价格低、性稳定无毒、无抗原性对凝血无影响,扩容作用好,维持时间较右旋糖酐长。
除上述代血浆外,新的代血浆的研究还在继续深入,如:氟碳乳剂;无基质血红蛋白;包囊血红蛋白——人造红细胞;交联血红蛋白;遗传工程人体血红蛋白等,但尚未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综合治疗
治疗休克的关键是解除微循环内因血管收缩所致的组织灌注不良,只有组织器官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其功能才能够得到恢复。因此,休克时扩张血管药物的应用远比收缩血管的药物更为合理。目前已较少单独使用α或β受体兴奋剂,更多的倾向使用具有α及β两种功能的药物。
(1)休克的氧疗 足量的通气及充分的血氧饱和度是抢救低血容量休克伤员的关键辅助措施之一。伤员在缺血的基础上再加上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势必增加休克复苏的难度,故应尽快给予高浓度、高流量面罩吸氧,15l/分钟(FiO2约0.7)。如效果不满意,PaO2<8.7kPa(70mmHg)时表明肺内仍有右→左分流,可能达到心排出量的20%~25%应行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或呼气末正压通气,以改善气体交换提高血氧饱和度。
(2)休克的药物治疗 ①血管扩张剂 常用的有多巴胺、酚妥拉明、异丙基肾上腺素山莨菪碱等。②吗啡受体拮抗药 盐酸纳洛酮,为特异性吗啡受体拮抗药。
(3)休克的手术复苏 紧急情况下,在急诊科(室)就地手术是一种救命性复苏措施,对出血性休克病员的抢救性外科手术是起决定性的治疗措施,是休克复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抗休克裤的应用 抗休克裤(AST)是近十几年来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一个新进展,挽救了不少的严重低血容量休克的伤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