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分子式为C8H11O2N。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特殊的多巴胺能系统,由黑质致密带发出的黑质纹状体束及黑质苍白球束,即属于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其神经介质是多巴胺,由神经细胞或突触本身合成。多巴胺除了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身外,还是维持锥体外系神经功能的重要神经介质。
一定的α受体激动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加快心率作用较轻微,对周围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升高动脉压。
扩展资料
多巴胺神经元位于中脑与间脑交接处,有3条通路。第一条是黑质-纹状体通路,第二条是中脑-边缘通路,第三条是中脑-皮质通路。
黑质-纹状体通路起自黑质致密带,投射至尾核-壳核,该通路激活能增加运动,动物黑质损害能引起运动迟缓和反应时间延长。抗精神病药阻断多巴胺D2受体,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
中脑-边缘通路起自腹侧被盖区外侧神经元,多数投射到伏膈核和嗅结节,少数投射到中膈、杏仁核和海马,激动时引起愉快体验,抑制则引起心绪不良。当睾酮升高时,增加 γ-氨基丁酸(GABA)回收,多巴胺突触前膜上的GABAA受体激动不足,导致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巴胺
降低高血压不能依赖药物的一时性降压,如果长期降不到正常水平,应从新找取原因和改变饮食。
1. 分类
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
发病原因不明的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或简称高血压。是一种与遗传、环境有关的可导致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眼底等靶器官病理损害并致功能障碍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约有10%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的升高是因为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及疾病所致一种临床表现,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
2.. 临床表现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
3. 治疗
一线治疗药物
按照中国2005年高血压指南分为6类:利尿药、肾上腺素β 受体拮抗药、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药(ARB)和α 受体拮抗药(2007年ESC/ESH公布的指南中已不将α 受体拮抗药列为一线治疗高血压药物)。
利尿药:通过利尿排钠,降低容量负荷,改善增高的血压。主要具有降压作用的排钾类利尿药有噻嗪类(如氢氯噻嗪、氯噻嗪)及袢利尿药(如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兼有排钾及扩血管作用的利尿药(如吲达帕胺)以及排钾、保钾双重作用的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如氢氯噻嗪/阿米洛利)。
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通过降低心率及交感活性使心排血量降低从而起到降压作用。常用于高血压治疗的β受体拮抗药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和拉贝洛尔等。。
钙通道阻滞药(CCB):通过拮抗平滑肌上的L-型钙离子通道从而发挥扩血管(二氢吡啶类)以及降低心排血量(非二氢吡啶类)的降压作用。二氢吡啶类CCB包括: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尼卡地平和拉西地平等。非二氢吡啶类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缓释地尔硫卓和缓释维拉帕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通过抑制ACE酶使血管紧张素Ⅱ减少,增加缓激肽生成而降压。主要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咪哒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通过拮抗血管紧张Ⅱ的AT1受体有可能继而激活AT2受体发挥降压作用。主要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等。)
α受体拮抗药:通过拮抗血管平滑肌上的α1受体,使血管扩张而降压。主要药物:多沙唑嗪、特拉唑嗪、哌唑嗪、乌拉地尔、酚苄明、妥拉唑林等。
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通过不同降压机制药物的小剂量联合起到协同降压、不良反应下降作用。主要药物: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本蝶啶片(降压0号)、氯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培垛普利/吲达帕胺、复方罗布麻等。
高血压治疗药物选用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应当针对在有明确高血压或伴有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降压治疗中本着个体化的原则,例如以容量增高为主的高血压或老年人以CCB和利尿药作为优先初始治疗,交感活性增高无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以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作为初始治疗,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或有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以ACEI或ARB作为基础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要本着时间治疗学原则,对非杓型(夜间高负荷血压)以及凌晨血压增高的患者可以选择长效、控释剂型抗高血压药物或改变服药时间,以保证全天的血压控制。
高血压分层治疗:
低危、中危组:患者通常无临床症状,常规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导治疗,当无效时可考虑药物治疗。如有代谢综合征可考虑首选ACEI或ARB。如无代谢综合征,但有心率偏快,可使用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
高危和极高危组:
无危险因素但血压水平在3级(>180/110 mmHg)或有1~2个危险因素而血压水平在2级(160~179/100~109mmHg),通常在生活方式的干预基础上采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原则是要使血压值达标(<140/90 mmHg)。一般应用2种以上药物的联合治疗。也可以应用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
有心脏靶器官损害(左室肥厚),血压在1、2级水平的高危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但LVEF>50%。通常应用ACEI或ARB联合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药,或在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的基础治疗上联合CCB治疗。
有肾脏靶器官损害(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血压在1、2级水平的高危患者,常伴有夜尿增多现象,尿常规或尿蛋白/肌酐比异常,或24小时尿蛋白排泄异常,eGFR <60 ml/min。临床药物治疗以ACEI 或ARB作为基础抗高血压药物,通常采用双倍剂量,在血压没有达标时(<130 /80 mmHg)可联合应用CCB。
有血管靶器官损害(颈、股等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血压在1、2级水平的高危患者,多数为高龄,血压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特征。治疗方案以CCB联合ACEI或ARB为首选。
高危和极高危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选择依从性好、不良作用小、降压质量高的药物(长效、高谷/峰(T/P)比值、高平滑指数)尽可能减少血压的波动,避免增加不良的代谢异常,以达到较好的改善靶器官损害,延缓疾病的进展,降低心血管发生和死亡的风险。
联合用药的原则:
根据中国2005年高血压指南、2007年ESC/ESH指南及美国JNC7指南,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联合治疗:
2级以上高血压(≥160/100mmHg ,无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
高危以上高血压患者(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及有靶器官损害和有相关心血管疾病)。
单药治疗血压仍未达标者。
联合降压方式及方案:具有2种方式。
第一种是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的联合。它具有使用方便,临床依从性好的特点,但存在调节剂量不方便的缺点。新型2种药物的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有氯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等。我国传统的多种药物组合的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也可用于单药控制不良的高血压。
第二种是药物临时组合的联合。它具有可根据疾病的和血压的程度调整剂量和品种特点,主张的联合是以联合机制协同、不良反应减少为原则。具体药物联合方案为:
ACEI/ARB+噻嗪类利尿药
CCB+ACEI/ARB
CCB+噻嗪类利尿药
CCB+β受体拮抗药
特殊情况的处理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对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高血压也是有益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小剂量利尿药或CCB是有效的,必要时可加ACEI/ARB。降压治疗时注意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对于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是困难的,因此建议收缩压目标为<150mmHg。
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糖尿病的血压目标<130/80mmHg,首选ACEI或ARB,往往需要联合治疗,必要时加CCB或利尿药。
高血压肾脏病:血压目标为<130/80mmHg,首选ACEI或ARB,必要时加CCB或襻利尿药。
高血压合并妊娠:选用硫酸镁、甲基多巴降压治疗是安全的,二氢吡啶CCB,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也是有效的。肼苯哒嗪静脉用药可用于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ies)的特点为:血压严重升高(>180/120mmHg)并伴发进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衰竭伴肺水肿、不稳定型心绞痛、主动脉夹层。高血压急症需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进一步损害。高血压亚急症(Hypertensive urgencies)是高血压严重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危象治疗原则:
持续监测血压和尽快应用适合的抗高血压药,通常应采用静脉药物,如α受体阻滞药乌拉地尔静脉制剂与规格,有心衰症状者可采用硝普钠静脉制剂与规格治疗,老年人或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考虑首选硝酸酯类静脉制剂与规格。
控制血压降低的速度,尽可能不要降得过快、过低,避免患者出现不耐受的症状。第一小时血压下降约25%左右。在以后的2~6小时内血压降至约160/100~110mmHg。在24~48小时内逐渐降至原血压水平。
降压的幅度可维持在1级高血压水平(140~159/90~99mmHg)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没有明确的临床试验证据要求立即抗高血压治疗主动脉夹层应将收缩压迅速降至100mmHg 左右(如能耐受)
4 总结 : 高血压患者首先要降低血压,但不能仅求表面上的降压,不能依赖药物的一时性降压。定时检测血压。参加小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如气功、 太极拳 。通过气功锻炼,可积极扶持机体的自稳调节能力,从根本上治疗高血压。不要选择有握、拉、提、举等项目的运动。精神舒畅,戒怒戒躁。 饮食清淡。有利于自疗的食物有:豆类、胡萝卜、芹菜、海带、紫菜、冬瓜、丝瓜、白木耳、食用菌、花生、葵花子、芝麻、核桃、香蕉、柚子、苹果等。少食一些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如蛋黄、奶油、猪肝、猪脑等。忌烟酒、咖啡、浓茶。少吃盐,每日最好不超过5克。 宜晨起即服降压药,忌睡眠前服降压药。如果长期没有降到正常水平应该是服用的药物不对症引起的,平时的饮食要注意少盐才不会引起高血压不下降。建议你可以医院检查高血压引起原因,对症下药,不要盲目服用,饮食注意清淡少盐,多做运动。
虽然所有的休克患者都有相似症状,但引起休克的原因却有很多种,所以治疗休克时除了要积极抗休克以外,还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否则休克不容易纠正。一、 紧急治疗
紧急治疗包括积极处理引起休克的原发疾病,如处理伤口、大出血进行止血、保证呼吸道通畅等。休克病人的体位一般采取卧位,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度,下肢抬高15~2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减轻呼吸的负担。同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可以间断的吸氧,增加动脉血氧含量,减轻组织缺氧。患者还应注意保暖,但也不必加温,因为加温会使得皮肤血管扩张而影响生命器官的血流量和增加氧的消耗。
二、 补充血容量
病人出现休克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正常工作的血量不足,所以休克患者补充血容量很重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可以纠正组织缺血、缺氧。虽然补充血容量对休克患者很重要,但也不是补的越多越好,而是要适当补充。所以补充血容量时要根据病人的状况如四肢温度、血压和脉搏的状况、尿量、中心静脉压等确定补充量。
补充血容量时,必须迅速建立1~2条大的静脉输液通道,以便快速的输入液体,使血容量快速得到改善。补充血容量主要采用盐溶液,根据受伤情况、休克程度等初步估计血量丢失多少以确定补充量,必要时可以在10~30分钟内输入500~2000毫升液体,应争取在救治6~8小时内使休克病情好转。待患者病情改善后,再根据尿量、血压值、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入压进一步调节输液量。
三、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引起休克的病因比较复杂,应先纠正休克,待血容量恢复、休克好转后,应抓紧时间彻底治疗病因,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休克,如内脏大出血者要开刀止血或切除器官;消化道穿孔要开刀修补、坏死肠袢切除等等。
在紧急止血方面,可先用暂时性止血措施,待休克初步纠正后,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手术。若暂时性止血措施难以控制出血,应一面补充血容量,一面进行手术止血。
四、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在补足血量之后,使用收缩血管药、扩张血管药以及强心药,可以更好的解除各器官缺血、缺氧的状况。常用的缩血管药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常用的扩张血管药物有酚妥拉明、酚苄明等;强心药多用西地兰。
五、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已经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可用肝素治疗。
六、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
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具有抗休克、抗感染的作用,可用于感染性休克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严重休克,治疗时一般采用一次使用静脉滴注大剂量药物。为了避免多用此类药物引起的副作用,一般只用1~2次,不宜多用。
七、控制感染
对于严重感染引起的休克,还应积极抗感染,主要是使用抗菌药物和处理感染病灶。抗菌药物应根据病人感染的病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如果不能确定感染何种病菌,可选用广谱抗菌药。对局部的感染灶如胆道感染应及时处理,才能纠正休克和巩固疗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