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患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轻,甚至很多儿童也患上了高血压;如果无法通过控制饮食、控制盐的摄入等生活方式干预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则必须尽早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否则会对心脏、肾脏、大脑、眼底等靶器官造成损害;长期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会造成高血压性心脏病;那么,什么是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有哪些症状呢?如何检查呢?如何预防呢?
一、什么是高血压性心脏病:
长期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引起活动后胸闷、气喘、双下肢浮肿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包括早期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厚(LVH),逐步发展后,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同时由轻到重,逐步产生头晕、胸闷、下肢浮肿、气喘、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上,70%的心力衰竭由高血压所致,同时高血压也是冠心病、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
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1 早期没有特殊症状: 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头痛、胸闷等不适,这些症状主要是高血压的一般症状,无特殊性。因为高血压早期病人没有典型的症状,所以不容易引起病人的重视,常常是在 健康 体检或者因其他疾病做常规的血压测量时才被发现,有的甚至是出现了并发症去就诊才被发现。 没有早期症状的疾更危险,更不容易早期识别,因此预防就显得更加重要
2 进展期主要表现为心衰症状
高血压时,由于动脉血管压力过大,阻碍心脏泵出血液,心肌收缩力会增强以维持足够的心脏排血量,但长时间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可引起心肌肥厚和僵硬度增加,随着心肌进一步的肥厚,心脏的进一步肥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发作生。它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无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还是收缩功能减退,都是心脏功能的减退,是早期的心衰,不加控制就会发展为严重的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为:轻者仅于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重者则出现端坐呼吸、呼吸极为困难,称为心源性哮喘;更为严重者发生急性左心衰,引发急性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久病患者可发生右心衰竭最终导致全心衰竭;
1)左心衰:
由于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严重减退,血液不能正常进入主动脉流向全身血管,可导致肺脏淤血,患者主要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喘;不能平卧,平卧时气喘加重,坐起后好转,因此患者常常处于高枕卧位或端坐体位;耐力下降,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减小,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不活动也出现呼吸困难,可在睡梦中被憋醒,出现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
2)全心衰 :左心衰竭常可导致右心室功能下降,形成全心衰竭,除可有左心衰的临床表现,还可特征性的表现为:(1) 颈静脉明显充盈 。(2)右上腹出现隐痛、胀痛等不适,并有肝脏肿大。(3)双下肢浮肿,用手指按压下会出现明显凹陷,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全身水肿 。(4)少尿。
3)心衰常用的简单分级方法 :常用而简单的分级方法是沿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心功能分级方法,它分成四级:
Ⅰ 级心衰: 日常活动不受限 ,有基础性心脏病,彩超有舒张期功能和(或)收缩功能的减退,但还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的体力活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Ⅱ 级心衰: 日常活动轻度受限 ;患者处于休息状态下,并没有明显的心衰症状,但是在一般轻度活动后,就出现明显的疲乏、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休息之后,明显的缓解。
Ⅲ 级心衰: 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在稍微从事一点点体力活动时,就会胸闷、乏力、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休息后能缓解;
Ⅳ 级心衰: 日常活动严重受限 ,病人在卧床等静息状态下也有胸闷、疲乏、气促、喘息等心衰症状。
三、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危害
高血压心脏病早期也许没有任何症状,在出现心衰的早期也只是导致病人活动能力、耐力轻度降低,比如只是在轻体力活动后觉得有点乏力、腿软,对生活的影响并不大,很容易被患者忽视;随着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的程度不断加重,心衰程度不断加重,病人不能进行任何活动,就连端坐在床上都成问题。因为心脏是给肝脏、肾脏、肺、大脑等全身的组织器官提供新鲜血液的,严重心功能衰竭时,随时都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四、高血压性心脏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心电图 : 心电图检查可出现左心室肥厚和ST段和T波改变的图形;但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代偿期的心电图常常无异常表现,难以敏感反映心室结构及功能变化,如果仅凭心电图检查易因此出现漏诊、误诊情况;
2 胸部X线检查 :可表现为主动脉延伸迂曲,主动脉弓上缘可达到或超过胸锁关节水平,主动脉结明显向左突出,心腰凹陷,表现为典型的“主动脉型心脏”,还可有 肺淤血、肺门上的血管影增强;右下肺动脉内径增宽、 肺门模糊,胸膜下水肿,肋膈角渗液,心脏增大等等 ;心力衰竭患者的X线检查可以明确左心衰,肺水肿,并且有助于心衰与肺部疾病的鉴别。患者的心影大小和形态,也可为心脏病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心脏扩大的程度和动态改变,可以间接地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3 超声心动图 : 心脏彩超是现阶段唯一能够对心脏结构进行动态显示的检查技术,心脏彩超能够获取叠加的血流信号,更好地将心脏的解剖结构还原出来:能清晰显示出心腔内结构、血管管径大小、具体分布情况、血流情况、心脏搏动情况;能清晰显示左心室结构,精准评估左心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功能,为诊断高血压心脏病提供更加翔实、可靠的参数和数据;同时心脏彩超还能够将大多数患者的瓣膜情况、残留血流、心脏结构异常、心脏异常位置等心脏畸形清晰地显示出来,并且可结合超声波直观测量,尤其是对左室肥厚、主动脉扩张、左房增大、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进行准确测量;心脏彩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
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1、有高血压病史,有心衰的临床表现 ,
2、体格检查的异常表现 : 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性,心界向左下扩大;主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可呈金属调,肺动脉瓣听诊区可因肺动脉高压而出现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或(和)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Ⅱ 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左心衰竭时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全心衰竭时,患者皮肤黏膜重度紫绀、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并有胸、腹腔积液等表现。
3、 辅助检查 :可做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尤其是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单侧心室或双侧心室肥厚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射血分数降低等表现。
依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4、高血压性心脏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区别: 高血压性心脏病主要与肥厚型心肌病进行鉴别,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可能与遗传等有关,其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患者发病年龄一般较早、无高血压史等可鉴别。另外,酒精性心肌病有明确的长期过量饮酒病史;
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
1 尽早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尽早把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内,是防治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首要任务,应考虑把血压控制在 130 /80mmHg以下;心衰患者收缩压应控制在 140 mmHg
2 防治心室重构、逆转左室肥厚 :控制盐的摄入、控制体重、戒烟戒酒、避免浓茶和咖啡等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食物,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等应激状态,这些非药物的生活方式调整不仅有利于血压的控制,也对心脏有益;沙坦类、普利类降压药均可阻止心衰重构,预防左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对左室肥厚有预防和逆转作用。动物和人体实验均证实钙拮抗剂(CCB)也能逆转左室肥厚。防止或逆转左室肥厚可降低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
3 、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死率较高,因此,要加强对早期无症状心力衰竭(即心脏收缩期功能减退或舒张期功能减退)的防治。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普利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沙坦类降压药和(或)醛固酮抑制剂,也可以使用达格列净(一种新型降糖药,但是对心衰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和新型抗心衰药沙库巴曲缬沙坦,以降低病死率及住院率。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以及高血压合并收缩功能下降的患者,应考虑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下。
4 、合并冠心病的治疗 :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收缩压 140 mmHg后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急剧升高;对于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压目标值应 130 mmHg。近期有心肌梗死史的冠心病患者,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其他冠心病患者,所有降压药均可获益,但优先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因为这两种药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
5、合并房颤的治疗 :高血压是房颤最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占房颤病因的 15%以上。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危害具有叠加效应,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异常和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对于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评估其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一般除非有禁忌,否则大部分患者应接受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等抗凝药治疗以预防脑卒中及其他栓塞事件的发生。对于高血压和左室肥厚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推荐使用ACEI或ARB以预防房颤的发生;也有证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与醛固酮拮抗剂可预防房颤的发生;中成药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也可用于预防房颤的预防和治疗。
七、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预防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长期高血压引起的 ,所以预防高血压是预防高血压性心脏病最根本、最有效果的方法 ;限制钠盐摄入,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鱼类以及减少总脂肪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通俗地讲,就是饮食要清淡,少吃肥肉)、增加钙和钾、镁的补充,控制体重,戒烟戒酒,保持这样的 健康 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使心情愉悦;这些非药物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高血压。
长期血压升高是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根本原因,因此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好血压可预防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高血压患者,发现活动后乏力、胸闷、气喘等症状后必须尽快到医院检查,通过检查可尽早确诊,早期确诊后,积极、规范的治疗即可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其进一步发展、加重。长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能改善、甚至逆转已经肥大心脏的损害程度,甚至完全恢复正常形态。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不能仅仅满足于血压的控制,更应在降压的同时注意心脏的保护,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在降压药物治疗方面,一定要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科学选择用药,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 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出现在高血压病起病数年至十余年后,根据心功能变化情况可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心功能失代 偿期。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感心悸、气喘、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上述症状呈阵发性发作,多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 痰中带血,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肺水肿。由于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可导致肺淤血,主要表现为: 1) 出现疲劳、气喘、心悸、咳嗽、咯血等症状; 2) 平卧时出现气急,坐起后即好转; 3) 活动量不大,但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患者可在睡梦中惊醒。 左心衰竭常可累及右心室功能下降,形成全心衰竭,主要表现为 1) 紫绀 2) 颈静脉明显充盈; 3) 右上腹疼痛,并有肝肿大; 4) 双下肢浮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浮肿; 5) 少尿,多出现于心衰失代偿期; 6) 中老年人常出现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全身系统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高血压初期,血压比较轻情况下,可以出现轻微症状,比如头疼、头晕、颈部僵硬、心慌、胸闷、疲劳感等。如果任其进一步发展,比较严重时会导致以下危害:
1、首先会导致脑血管疾病,可以出现脑出血、脑血栓、脑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危及生命或致残。脑梗塞、脑出血以后,均可以出现后遗症,比如无法说话,甚至不认家、无法走路,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需要让别人来照顾;
2、累及心脏,出现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等;
3、累及肾脏,会出现少尿、血尿,甚至无尿,肾功能衰竭到最后阶段就是血液透析,自己很痛苦,另外给家庭带来很严重的负担;
4、主动脉夹层,为致命性疾病,一旦发生主动脉夹层,胸背部出现撕心裂肺疼痛,伴有大汗、血压剧烈升高,如果不及时救治,死亡率很高,随时可以要命;
5、视网膜病变,可以造成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渗出、视网膜动脉痉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