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 ,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 点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 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看到这些,老师感慨: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导入新课】
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12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上突出了现实性,主题为“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围绕“儒家理论与市场理论”、“中华元典与现代文明”、“儒学与国民教育”等重大现实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俗话说“有实力才有魅力”,一个人在2500多年后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孔子的魅力在哪里?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推进新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概念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o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合作探究1:“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合作探究2: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直接原因: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争鸣”局面。
3、主要派别代表:
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三教九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P4历史纵横)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等。
4、历史影响
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派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合作探究3: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学生回答)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无人不晓。你对孔子知多少?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孔子生平。)
1、孔子的思想
合作探究4:对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认识?
(1)“仁”:①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德”是孔子“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②评价:这一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制约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盘剥,对中华民族传统理论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礼”:①主要内容:“克己复礼”。②评价: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他承认阶级压迫,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但“礼”的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力、制约社会下层的反叛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1)主张
2.影响:①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孔子、孟子、荀子思想比较
合作探究6:如何认识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德治”?
(1)儒家的德治与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别:
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德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加强道德建设,可以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
(1)老子:①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③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福祸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庄子:①把世间万物都看做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1)代表:韩非子
(2)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3)评价: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课后小结
课后习题
高考真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14o山东文综)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2012o海南单科)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3.(2012o山东文综)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题干材料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其主要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来“学在官府”的局面,即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项为正确答案。宗法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冲击瓦解宗法分封制,故B项错误。周王室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政治基础是宗法分封制,孔子的教育思想既没有冲击井田制,也没有动摇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仁”“礼”为主要内容,含有反对当时诸侯争霸的内涵,故D项错误。
答案:A
2.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好礼”“好义”“好信”,并没有反映“民本”和法治,故A项和C项错误。材料内容并未涉及“礼治”,故无法体现“礼治为先”,D项错误。礼、义、信都是仁政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
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注重实践”“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和轻视商人与学者等信息可知,该学派否定贵族政治,主张法治,重农抑商,注重实践。结合所学,可知该学派应为法家,故D项正确。材料中对商人和学者的认识不符合战国儒家学派的观点,排除A项战国时的道家抱有“逍遥”的人生态度,材料中对“贵族”的认识不符合该学派的观点,排除B项墨家主张非攻、尚贤、节俭,材料内容均不能体现该学派的观点,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二】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指导学生填表,之后启发他们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后小结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板书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1、不停息的旋律2、传承的神韵
幕后相关(20张)
3、当茶遇到咖啡
4、地球成长史(上)
5、地球成长史(中)
6、地球成长史(下)
7、风雅百代存
8、撼天之旅
9、华夏春秋志
10、建筑不是房子
11、冷眼看热点
12、女人说话(上)
13、女人说话(下)
14、品读水浒
15、人的生与活
16、生命的奥秘
17、时代的加速器——数字
鲍鹏山节目18、探寻宇宙
19、文明的发动机
20、文学的个性
21、物理的挑战
22、相识数学
23、与健康手拉手
24、智慧的痛苦
25、清十二帝疑案
26、论争象牙塔
27、面对缪斯女神
28、企业的方向盘——管理
29、社会的源动力——经济
30、新解《红楼梦》
31、语言的方程
32、身边的礼仪
33、孔庆东看武侠小说 易中天 节目34、明亡清兴六十年
35、易中天品三国
36、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
37、于丹《论语》心得
38、于丹《庄子》心得
39、王立群读《史记》
40、我读经典
41、玄奘西游记
42、我心中的陈嘉庚
43、新解三十六计
44、武则天
45、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46、诗歌唐朝
47、李连英
48、唐高宗真相
49、于丹《论语》感悟
50、李清照
51、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
52、《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53、易中天品三国-历史回眸
54、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林黛玉、薛宝钗 袁腾飞 节目、贾宝玉、史湘云)
55、汉代风云人物
56、易中天品三国
57、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58、玄奘西游记
59、李斯
60、班墨传奇
61、鲍鹏山新说水浒
62、两宋风云
63、金戈铁马辛弃疾
64、苦命皇帝咸丰
65、大明嘉靖往事
66、风雨张居正
67、白居易
68、唐宋八大家
69、长恨歌
70、破解幸福密码
71、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72、水墨齐白石
73、胡雪岩的启示
74、名相管仲
75、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76、塞北三朝-辽
77、永乐大帝
78、南唐后主李煜
79、走近曹操
80、解码关公
81、解读《弟子规》
82、王树增解读大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83、竹林七贤
84、东汉开国
85、末代皇帝溥仪
86、梅毅话英雄
87、传奇王阳明
88、三言二拍
89、侠骨柔情陆放翁
90、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
91、大国医
92、名人酒故事
93、中华孝道
94、大风歌
95、英雄项羽
96、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98、商贾传奇
97、大隋风云
98、信仰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