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常吃的鱼鲞是什么?

宁波人常吃的鱼鲞是什么?,第1张

宁波鱼鲞,有一个盛名的传说。相传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与越国交战,带兵攻陷越地鄞邑(今宁波)时,御厨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猪肉外,巧取当地鳗鲞作菜,吴王夫差食后,觉得此鱼味道特别鲜美,与往日宫中常吃的鲤鱼、鲫鱼不一样,回宫后虽餐餐仍有鱼肴,但他总觉得不如鄞邑的可口,后来特从鄞邑找来一个老渔民,专门为他烹制鱼宴,老渔民将带来的鱼鲞加调味蒸熟献上,吴王夫差食后大悦,赞不绝口,从此鳗鲞身价倍增。

当然,让宁波人着迷的红膏炝蟹(也叫呛蟹),也有经典传说。相传几百年前,由于没有冰箱等设备,当地渔民就将吃不完的鲜蟹埋在盐巴内,就像腌咸菜一样,也不加水,自然腌,可以储藏较长时间,想吃了就刨出来,则色彩艳红、鲜咸滑嫩。再后来,慢慢演变成用卤水腌,再后来盐水配比腌,后来红膏炝蟹就成了浙江宁波传统的风味 美食 。

那么顶呱呱的鱼鲞和红膏炝蟹是怎么做出来的?

鱼鲞

宁波人爱吃的东海鱼鲞有五样,分别是东海海鳗鲞、风带鱼、黄鱼鲞、橡皮鱼和龙头烤。

制作地道的宁波风味鱼鲞,选材一定要正宗,要选东海捕捞来的海鳗,然后将买回来的新鲜海鳗从背脊剖开挖去内脏,洗干净并用盐轻轻抹一层,15分钟后擦掉,再以细细的竹条将鳗撑开挂在通风阴凉处,晾干,收起即可。

又比如制作风带鱼,首先要选小眼睛的东海带鱼,像撒雪花一样地抹上盐,腌制两小时洗掉,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收起。其他鱼类的鱼鲞制作方法类同。

炝蟹

大汤黄鱼摆咸齑,红膏炝蟹咸咪咪。西风起,冬至到,梭子蟹,体肥膏又红。

作为普通家庭消费,蟹的个头大小不重要,关键是原料要好,做红膏炝蟹就得选圆脐的雌蟹,而且脐越红越好。其次,盐水配比一般是3:1到4:1(以蟹浮起来为适宜)。

将活蟹整只放到容器里,蟹背朝下,码放完后用一个大小适中重物加压,最后倒入配置好的盐水,记住一定要没过梭子蟹,以便让盐分充分渗透。

第三,腌制的时间最好在15 18小时,一般晚上腌早上取出来较好。腌制好的红膏炝蟹可以放在冰箱冷冻室,想吃的时候提前半小时取出来,趁冷冻容易切块,半小时蟹解冻后,即可食用。

谢谢,被邀!海里的鱼做成的鱼鲞,一般以鳗鱼做为最佳,带鱼,小黄鱼,还有宁波人用河豚鱼做成鲞!烤肉很美味的噢!但一定要处理的很干净!我们家里自己从不晒河豚鱼鲞的!当时我在本市渔业公司晒个这个!领导可是道道把关的噢!

不少其他地方的小伙伴可能鱼鲞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不过看到却也认识。其实鱼鲞,不过就是将新鲜的鱼处理好剖开之后,将其晒干之后做成的鱼干。这种今天看似有些简陋的食物,曾经却是老宁波人过年的时候的一道大菜。

这种食物还是起源于过去宁波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过去的时候,因为宁波的渔民出海捕鱼每次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渔民捕到鱼之后,为了长时间的存放导致变质,所以一般都采用腌制或者做成鱼鲞的方式。

相比于腌制来说,做成鱼鲞更能长期保存,而且分量还轻很多,味道也非常好吃,咸咸的,带着一丝丝海鲜的腥味,吃起来肉质非常得丰满,因此被广泛使用。一般来说,鱼鲞一般还是小黄鱼和鳗鱼使用得比较多。一到过年的时候,阿拉宁波人就会把之前做好的鱼鲞拿出来招待客人,算是非常豪华的食物了。

宁波人说的鱼鲞,也就是鱼干子,是指剖开晾干的鱼干子。

鱼鲞是宁波人很喜欢的一道菜,在老宁波的口味中,淡鱼鲞是下酒的好菜,咸鱼鲞是地道的压饭榔头。

晒鱼鲞,先要将鱼用刀剖成片状,所以剖鱼的技术很关键。剖鱼鲞有专用的刀具,叫“鲞刀”。鲞刀手掌般大,形状犹如小斧子。

不同的鱼又有不同的剖法。鲳鱼鲞、黄鱼鲞和马鲛鱼鲞,一般都是咸晒。将浸在咸卤里的鱼取出后,放在桌板上,用鲞刀从鱼尾落刀,沿着鱼的脊背一直上来,通过内脏,直至头部,然后稍微用点力,将鱼头中间劈开。一刀下来,原来一条长形的鱼,被剖成了扇形。然后,去掉内脏和鱼鳃,用清水洗净后,就可以晒了。

老宁波把墨鱼鲞称为乌贼鲞或螟脯鲞。墨鱼鲞一般是淡晒的。剖墨鱼的套路要多一点,一般来说要剖三刀。第一刀从头部落刀直至腹部正中切开,接下来再在两只眼珠上左右各剖一刀,然后由尾部起清理内脏,但保留背骨。经过阳光下多次翻晒和海风吹拂,墨鱼就晒成了鲞。接下来渔民会把晒干的墨鱼鲞堆积在一起,让它“发花”。一段时间后,墨鱼鲞的表面会出现一层像柿饼一样的白霜,这就成了标 准的上 品墨鱼鲞。

鱼鲞有两种晒法,一种是在竹器或渔网上晒,另一种是用绳子扎住鱼鲞尾部,吊在支架上晒。吊晒必须在鱼身上用竹篾撑住,以防鱼身合拢,影响干燥。

黄鱼鲞以前有白鲞,三刀鲞等几种,白鲞是黄鱼从背部剖开,晒干后一成大大的“,”形状。全干。三刀鲞是整条的,只是鱼身两边各划三刀腌制。半干。1972年渔区鲜黄鱼0.08元一斤。那时还没有养殖黄鱼,全是野生的。

过去宁波每年消耗最大的鲞是鳗鲞。其它有白鲞(大黄鱼干)、明府鲞(墨鱼干),淡水有青鱼鲞、朋鱼鲞等。最好吃的是乌狼鲞(河豚鱼干),这大概是最顶级的鲞了。这个量也很大,入秋后,奉化到处是乌狼鲞。

所谓“鲞”,《尔雅.翼》释义为:“诸鱼薨干皆为鲞。”意思就是将鲜鱼剖干、洗净、晾晒而成,在宁波就是将捕获的海鱼,剖干、洗净、晾晒成鱼鲞。鲞,字的本意就是美下有鱼,可见鱼鲞的美味诱人。

宁波人常吃的鱼鲞有黄鱼鲞、乌狼鲞、鳓鱼鲞、带鱼鲞、风鳗鲞等,皆是餐桌上的美味,下酒下饭好佳肴。

黄鱼鲞最为有名, 南宋的文臣罗愿说:“诸鱼薨干皆为鲞,其美不及石首,故独得专称。以白者为佳,故呼白鲞。”石首就是黄鱼,野生黄鱼的过于金贵,晒鲞大多以养殖黄鱼为主。将黄鱼剖干洗净,用盐抹匀,晒干后真空密封存放。吃的时候,上锅一蒸,那咸香肉嫩,久吃不厌。

清朝大吃货袁枚对黄鱼鲞真爱有加,他在《随园食单》上说道:“肉软而鲜肥,出时拆之,便可当做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鲜肉同煨,须肉烂时放鲞,否则鲞消化不见矣。”

宁波沿海地区,还有这么个习俗,毛脚女婿第一次上门,都要带上黄鱼鲞,这是鲞中的精品,有面子,所以也被称为“郎君鲞”。

宁波有道盛名在外的名菜, 称为“乌狼鲞烤肉”, 这乌狼鲞就是海里的河豚。这个需要点技术活,要将捕捞上来的河豚非常仔细、小心地将内脏、血液、生殖腺等去除干净,在水中反复清洗,均匀抹上盐分,在烈日下晒干即成。

晒干后的乌狼鲞,可以清蒸,也可以烤肉。清蒸的乌狼鲞,那肉一丝一丝的,很有韧劲,特别鲜美。跟五花肉一起烤,乌狼鲞的鲜美配上五花肉的滋润,油而不腻,入口松软,让人食欲大开。

鳓鱼鲞, 在宁波还有个名字叫“三抱鳓鱼”。所谓三抱,不是三次拥抱鳓鱼,而是三次用盐抹鳓鱼腌制而成。宁波、舟山地区用盐腌制海鲜方式称之为“抱”。鳓鱼鲞具有松而不散、粗而不糙、入口即化的口感,更是具有咸而不涩、咸鲜味重、醇厚浓郁的味道。

清朝大吃货袁枚在《随园食单》上说:“夏日选白净带子勒鲞,放水中一日,泡去盐味,太阳晒干。入锅油煎,一面黄取起。以一面未黄者铺上虾子,放盆中,加白糖蒸之,一炷香为度,三伏日食之,绝妙。”由此可见,这鳓鱼鲞配上虾子,风味独特,三伏天绝佳美味。

宁波有句俗语,叫“新风带鱼,抱鳗炝蟹”, 新风带鱼就是带鱼鲞,抱鳗也称为新风鳗鲞 。带鱼鲞、风鳗鲞一般都要在秋冬季节,东风呼呼刮的时候最好。选择条子长、肉厚实的带鱼、鳗鱼,剖干、洗净,用盐抹匀,将绳子从鱼嘴里穿过,挂在空阔的场地上,让西北风自然吹干。或者晾晒在竹篾子上,自然风干即可。

为什么将带鱼鲞称为新风带鱼,将鳗鲞称为新风鳗鲞,这意思是带鱼鲞、风鳗鲞都是需要西北风自然吹干,不能太阳暴晒晾干。太阳一晒,这带鱼、鳗鱼容易出油,还有股哈喇子味,就变质了。

鳗鲞里有种精品,就是 沙鳗鲞 。沙鳗小巧瘦长,油脂厚重。一般鳗鲞稍显干巴,沙鳗鲞就多了温润柔腻,风味更佳。

当然,大多海鱼都是可以做鲞的,譬如鲳鱼鲞、米鱼鲞、鲨鱼鲞等等,都是下酒下饭的宁波好味道。

宁波人鱼鲞和鱼干是有区别的,从鱼背部剖开都叫鲞,从鱼肚子剖开叫干或者筒。

鱼鲞是提剖开晾干的鱼干儿。

近日,老家奉化桐照的渔船在东海捕获大量野生大黄鱼,数量达到1500斤左右,每条份量在一斤以上。据说,现在大黄鱼的市场价在每斤1000元以上,就是批发收购价也在每斤600元以上,最低价折算也是达到了近百万的收益,这是20多年来首次捕获如此大量野生大黄鱼。

大黄鱼,曾经只是海上的普通一员,书名为石首鱼。明朝万历年间的浙江宁波人屠本畯在《海味索隐》中说道:“黄鱼,谓之石首者,脑中藏二白石子,故名。”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生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其上所说的黄鱼脑中有白石二枚,指的是黄鱼头骨中的耳石,长1.5~2厘米,宽0.8~1.8厘米,中间宽,一端稍圆,另一端尖。质坚硬,不易破碎,以洁白、无杂质者为佳。

唐朝刘洵在《岭表录异记》中说:“石首鱼,状如鳙鱼,随其大小,脑中有二石子,如荞麦,莹白如玉。有好奇者,多市鱼之小者,贮于竹器,任其坏烂,即淘之,取其鱼脑石子,以植酒筹,颇为脱俗。”这小小的莹白脑石子,从黄鱼脑里取出来,洗净晾干后,还能作为饮酒时用来计数的骰子,也是有点意思。

早在吴越期间,就有黄鱼传说。唐代学者陆广微在撰写的《吴地记》上记载:“阖闾十年东夷侵吴,吴王亲征之,逐之入海。据沙洲上,相守月余。时风涛,粮不得渡。王焚香祷之,忽见海上金色逼海而来,绕王所百匝。所司捞得鱼,食之美。三军踊跃,夷人不得一鱼,遂降吴王。以咸水腌鱼,腹肠与之,因号逐夷。王归,会群臣索,余鱼俱已曝干,其味美,因书美下著鱼,是为鲞字。鱼作金色不知其名,见脑中有骨如白石,号为石首鱼。”吴地指的是江浙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嘉兴、常熟等区域。这黄鱼也是抱大腿的鱼,见吴王亲征东夷,粮食紧缺,就主动献身,为其食用,而东夷一鱼未得,只能归降。这里也可知“鲞”字得来原由,是因为黄鱼味美,美字下有鱼,谓之“鲞”。

大家都知道黄鱼鲞味美,我记得小时候,黄鱼是普通经济鱼类,在晒海带的时候都能捕上几条。那时的黄鱼,为了保存,将黄鱼剖干洗净,用盐抹上,暴晒后存放。吃的时候,上锅一蒸,那咸香肉嫩,散发着橙黄的光泽,味道绝佳。难怪南宋文臣罗愿会说:“诸鱼薨干皆为鲞,其美不及石首,故独得专称。以白者为佳,故呼白鲞。若露风则变红色,失味也。”在各种鲞里,黄鱼鲞、乌狼鲞是最为美味的。如今乌狼鲞是常吃,黄鱼鲞都是养殖货了,野生黄鱼鲞仅存在记忆中。

关于黄鱼鲞,晚晴时期的诗人姚燮曾经在避难象山的时候,写过一句“软骨虾蛄谁许聘,郎君鲞自爵溪来”。意思是说虾蛄骨软的样子谁会下聘来娶呢?不用担心,它的郎君来自象山爵溪的郎君鲞,这郎君鲞就是黄鱼鲞。浙江宁波沿海地区,新晋“毛脚女婿”去见丈母娘的时候,有个习俗,必须要带上鲞。黄鱼鲞是鲞中颜值最高、营养最好的首选,拿出去倍有面子,所以也称之为“郎君鲞”。

除了黄鱼鲞以外,黄鱼的吃法是很丰富的。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中,提到的就有:“石首玉叶羹、石首桐皮、石首鲤鱼、石首鳝生、石首鲤鱼兜子等”,具体做法就不知道了。唐代徐坚在《初学记》上记载:“石首鱼,鳞色甚黄如金,和莼菜作羹,谓之金羹玉饭。”这就是著名的杭帮菜“莼菜黄鱼羹”,大宋第一部官修药典《开元本草》中,也有写道:“(石首鱼)和莼菜作羹,开胃益气”。莼菜是种水生蔬菜,似睡莲叶,漂浮在水面上,摘鲜嫩叶片同黄鱼碎肉做羹食用,不过我是没吃过。

清朝大吃货袁枚,在《闲情偶寄》中说道:“黄鱼切小块,酱酒郁一个时辰,沥干;入锅爆炒两面黄,加金华豆鼓一茶杯、甜酒一碗、秋油一小杯,同滚。候卤干色红,加糖、加瓜姜收起,有沉浸浓郁之妙。又一法:将黄鱼拆碎,入鸡汤作羹,微用甜酱水、纤粉收起之,亦佳。大抵黄鱼亦系浓厚之物,不可以清治之也。”这把黄鱼整成红烧还是鸡汤啊,宁波沿海一带,应该是没有这吃法。

我倒是喜欢清朝另一个吃货李渔的做法,他在《闲情偶寄》中说:“有一种烧鱼的法子,能使鲜和肥同时发挥出来,不失去自然的风味。慢烧、快烧、慢吃都没有关系,而且不必担心火候,那就是蒸鱼。因为鲜味都在鱼里,这是最好的方法。”清代大学者朱彝尊所撰的饮食文献《食宪鸿秘》中就是此法,谓:“黄鱼,治净,切段。用甜白酒煮,略加酱油、胡椒、葱花,最鲜美。”

宁波吃大黄鱼,最有名的还是雪菜黄鱼汤。锅里稍放油加热,放入葱段、姜蒜略炒,将剖干洗净黄鱼放入锅中,倒入开水煮个五六分钟。我是不大喜欢将黄鱼在油锅中煎一下,把鲜嫩滋味都给煮没了。待黄鱼汤色略白,倒入雪菜和笋丝,最好是霜过后制作的雪菜,煮上两三分钟。根据雪菜咸淡加盐,撒葱,出锅即可。一道开胃生津,清香鲜美的大菜就上桌了,保准让你食欲大开,争相品尝。

过去,黄鱼就是大众产品,身价不高。如今,黄鱼已经挤入豪门,身份倍增。看着这价格,要吃到正宗的野生大黄鱼,估计我是吃不起的。

色香味:“乌狼鲞”是浙江奉化方言,即经特殊加工后已无毒性的河豚鱼的干制品,此菜油而不腻,鲜而不腥

主料:乌狼鲞(中段)1250克、熟猪五花肉200克

辅料:水发毛笋干100克、葱段10克、姜片2.5克、绍酒50克、味精1克、熟菜油25克 制作:

1)将乌狼鲞用水漂洗,剔去刺,切成4厘米的方块;毛笋和五花肉切成大小相同的块;

2)将炒锅置旺火上,下入熟菜油,烧至五成热,投入猪肉块、

姜片煸炒一下,加入绍酒和笋块,舀入清水,煮沸后,改用中火煮10分钟左右,投入乌狼鲞,再煮10分钟左右,放入味清和葱段,即成。

该答案来自中华美食网官方网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9709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7
下一篇2023-07-27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