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肝脏的保护,一方面更加注重对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善,另一方面,保肝药也逐渐被一些人纳入到日常的护肝计划中。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合成和转化的场所,身兼数职,功能强大。肝脏一旦发生病变,若放任不管,最后会引起全身性的病变。
而保肝药是保护肝脏功能的一类药物,并被大众赋予了新的称号,即“ 肝脏的守护神 ”。很多人认为,在对肝脏的保护过程中,保肝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保肝药的确能够起到保护肝功能的作用,并且种类繁多,各类保肝药的作用和功效也不相同,生活中常见的保肝药主要包括以下这六大类:
1、抗炎保肝药
在临床上,抗炎类保肝药比较常见,主要用于针对炎症反应的治疗,属于肝脏炎症综合治疗中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这些抗炎药物中,常见的有 双环醇、复方甘草酸苷 等,具有抗炎、改善肝功能、抗过敏、抗纤维化的作用。
2、降酶保肝药
降酶保肝类药物,主要针对在进行肝功能检测后,体内出现谷丙转氨酶异常、指标数值明显偏高的人群。若对肝功能检测、对肝病有所了解的话,会知道 谷丙转氨酶是判断肝脏 健康 状况的重要指标 ,因此,出现指标异常升高的情况,就需要服用降酶保肝类药物进行调整,恢复肝脏 健康 。
3、解毒类保肝药
我们知道,肝脏具有强大的解毒功能。当肝脏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解毒功能出现障碍时,服用解毒类保肝药能 有效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 ,帮助人体 正常排泄毒素 。常见的解毒类保肝药主要包括 谷胱甘肽、硫普罗宁、葡醛内酯 等,可以为人体提供葡萄糖醛酸,从而增强人体的解毒功能。
4、利胆类保肝药
利胆类保肝药主要的作用是 控制肝脏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通常情况下,随着肝脏疾病的发展,肝脏受损情况会加重,将影响人体内的胆汁分泌,出现胆汁淤积。此时,服用利胆类保肝药,能有效 清除淤积的胆汁 ,使胆汁正常分泌和排泄。常见的 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茴三硫 均属于利胆类保肝药。
其中腺苷蛋氨酸是存在人体中的一种生理活性分子,可以有效防止胆汁淤积;而熊去氧胆酸能 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 ,增加胆汁酸的分泌;茴三硫可以增强肝细胞活力,使胆汁分泌增多,能够起到利胆的作用。
5、促进能量代谢类的保肝药
这类保肝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比较广泛,服用后可以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生活中,常见的具有促进肝脏代谢的保肝药主要有 维生素C、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肌苷、辅酶A、门冬氨酸钾镁 等,能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帮助肝脏代谢脂肪。
6、促进细胞修复再生类保肝药
顾名思义,这类保肝药可以修复人体内出现损伤的肝细胞,提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代表药物包括促肝细胞生长素、多烯磷脂酰胆碱,能 刺激新生肝细胞的DNA合成 ,恢复病变细胞,促进肝组织再生。
可能正是因为保肝药在保护肝脏方面,有着这么多的功效,所以,生活中,无论是肝病患者,还是常喝酒应酬的人,又或是经常熬夜的人,不少人把保肝药当作保健品来吃。那这样的吃法,真的是在护肝吗?
可能正是因为“保肝”两字,使得大多数人将保肝药当作万能的“护肝神器”,认为长期吃护肝药能保护肝脏,有效预防肝病的发生。
但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这是人们对保肝药的误解。
上文提到,保肝药的种类很多,每种保肝药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如修复肝损伤、护肝利胆、促进代谢和解毒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长期吃保肝药能起到预防肝病的作用。
对于肝功能正常、肝脏 健康 的人来说,吃过多的保肝药没有任何意义, 反而还会吃出肝损伤。因为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点,那就是保肝药其实是一种药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论哪种药物,长期服用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况且,长期服用的保肝药,大多都需要经过肝脏进行代谢和转化,即使药物中含有的毒素只是微量的程度,但 若是长期服用,日积月累之下,毒素会一点一点聚积,进而损伤肝脏 。
因此,对于 健康 人来说,若想预防肝病,相比于吃保肝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定期体检的习惯会更有效。
那既然如此,是不是肝功能出现异常,或者得了肝病的人需要经常吃保肝药呢?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肝脏的保护,也逐渐养成了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的习惯和意识。检查之后,如果发现谷丙转氨酶指标升高,即肝功能出现了异常,不少人就会自觉地选择吃保肝药,尤其是降酶类保肝药。但是,这样的行为往往是不可取的,一般情况下,专家并不建议在这时马上吃保肝药。
虽然,一些降酶类保肝药的确能帮助人体降低谷丙转氨酶的水平,但是, 我们要理清楚一个问题,降酶就等于护肝了吗?
导致谷丙转氨酶指标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是 生理性升高,如果生活中长期喝酒、剧烈运动、经常熬夜、暴饮暴食等 ,也会导致体内的转氨酶升高。生理性升高只是暂时性的,只要合理饮食、调整好作息、坚持运动,指标就能恢复到正常数值。
另外一种是 病理性升高 ,如出现 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炎 ,体内的转氨酶也会出现升高,如果立即服用降酶类保肝药,只能治标并不治本。虽然体内的 指标下降了,但并不代表清除了造成肝损伤、肝功能异常的病灶,即乙肝病毒, 如果不进行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异常、肝损伤的情况依然存在。
因此,出现肝功能异常,应该先查出病因,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把握服用保肝药的时机。而且其中不少是生理性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不用立刻服用保肝药。
保肝药其实是肝病的辅助治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与其他治疗方式结合使用,通常对肝脏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前提是要合理服用,因此服用保肝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依据肝病类型合理选药 。保肝药的种类繁多,应根据具体病症合理选择。病毒性肝炎一般选用解毒、抗炎类保肝药作为治疗首选,且 临床上一般不把降酶药作为首选药物 。如果是轻度的肝功能异常,往往选用一种保肝药进行对症治疗,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定期做好安全监测。 在服药期间,要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 ,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过度依赖保肝药的服用。尤其在服用转氨酶类药物时,不少人以为转氨酶指标降低,就代表肝功能已经正常,其实这是一种“病好了”的假象。
避免同类药物重复服用。 临床上的药物联用一般采取2 3种的联用方案,服用的药物种类不超过三种。如果重复服用同类药物,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反而增加肝脏负担,出现不良反应,加重病情。
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如 解毒类保肝药物硫普罗宁 ,部分患者在服用期间,会出现过敏反应,偶有瘙痒、皮疹、皮肤发红等,长期大量服用会损伤肾脏。因此,在服药时,一定要查看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禁忌。
温馨提示
保肝药并非是大家所认为的“护肝神器”,它能保护肝脏不假,但前提是要吃对。不论是 健康 的人还是肝病患者,如果长期且大量服用保肝药,不但无法成为“肝脏的守护神”,反而还会伤肝伤己。
临床上可以用于护肝的药物非常多,常用的有以下几大类:第一、解毒类药物,可以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常用的有谷胱甘肽、硫普罗宁、葡醛内酯。
第二、抗炎类,主要是甘草酸制剂,比如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酶等。
第三、必须磷脂类,如多烯磷酯酰胆碱。
第四、利胆类的药物,如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可以防止肝脏胆汁淤积。
第五、有一些生物制剂,比如肝细胞生长因子。
第六、一些维生素或辅酶类的药物,包括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与辅酶a等。
第七、一些中草药制剂,比如五味子、茵陈、鸡骨草等,也具有一定的保肝功效。
1.疏肝解郁常用中药:香附,木香,青皮,佛手,苏梗,橘叶,川楝子,荔枝核,玫瑰花,枳壳,绿萼梅。
能够治疗因肝气不舒,情志不畅导致的两胁胀痛,腹胀,食欲不振,烦躁易怒等病症的药物。
2.清热泻火常用中药:丹皮,栀子,黄连,黄岑,竹叶,夏枯草,龙胆草,生地,赤芍,公英,柴胡。
用以治疗因肝郁化火或平素性情暴躁,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则引起肝火上炎所致的头晕头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便秘,尿黄等病症的药物。
3.消利肝胆湿热药:龙胆草,黄芩,车前子,木通,苍术,陈皮,茵陈,金钱草,薏苡仁,通草。
用以治疗因外感湿热,或过食辛辣、肥腻,酿生:湿热,蕴结肝胆所致的胸胁胀痛,口苦口粘,恶心厌食,身目发黄,大便不爽,小便色黄而痛等病症的药物。
4.平肝息风药:石决明,牡蛎,珍珠母,代赭石,全蝎,蜈蚣,地龙,僵蚕,钩藤,磁石,夏枯草。
用以治疗因肝阳。上亢,阳化风动所致的头晕目眩::抽搐惊痫等病症的药物。
5.暖肝行气通络药:吴茱萸,干姜,肉桂,小茴香,乌药,高良姜,附子。
用以治疗因寒凝肝脉所致的睾丸冷痛坠胀,少腹:疼痛,遇寒加重,得热则减等病症的药物。
6.补肝血类药:白芍,当归,熟地,阿胶,何首乌,龙眼肉。
用以治疗因失血过多,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所致的头晕耳鸣,面色无华,爪甲不荣,视力减退,妇女月:经量少,闭经等病症的药物。
7.补肝阴药常用中药:女贞子,早莲草,枸杞子,何首乌, 菟丝子,生地,白芍,阿胶,天冬,麦冬,龟板,百合鳖甲,乌梅。
用以治疗因肝火灼伤肝阴或慢性病暗耗肝阴所致的头晕耳鸣,两目干涩,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舌干燥等病症的药物。
8.滋肾养肝药常用中药: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龟板,鳖甲,何首乌,阿胶,天冬,石斛,黄柏,熟地。
用以治疗因肾水不足,不能养肝所致的肝区隐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病症的药物。
9.疏肝健牌和胃药:苏梗,竹茹,橘皮,莲子,白豆蔻,白术,苍术,云苓,山药,太子参,疏肝类见.上述的疏肝解郁药。
用以治疗因肝气不舒,横逆乘脾犯胃所致的腹胀食少,厌食,恶心呕吐,泄泻等病症的药物。
10.清肺平肝药:青黛,蛤粉,桑白皮,栀子,杏仁,栝楼。
用以治疗因肝火壅肺所致的胸胁疼痛,咳嗽,咯血等病症的药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