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总是喜忧参半、悲喜交加的。
一方面,盼着宝宝快快学会坐立、学会爬、学会走;另一方面,又担心一不留神ta爬到危险的地方、碰到不该碰的东西。尤其是那双小手,在怀里抱着的时候抠爸爸妈妈的鼻子、眼睛、嘴巴,独立活动的时候抠地板的缝隙、玩具的洞洞、抽屉的夹缝,甚至是墙上的插座……
其实,孩子不光是热衷于“抠洞洞”、把手指头塞到细小的缝隙里,会爬以后的孩子,还常常撕纸、吃任何能拿起来的东西。这是因为,0~3岁的宝宝正处在触觉、前庭运动和本体感觉发育的黄金时期,6个月以后,他们逐步掌握了抓握的技巧,就为之后手的敏感期打下了基础。
“抠洞洞”也是个敏感期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几个敏感期。敏感期是指在某个时间阶段,由于孩子智力、秩序感、节奏感、行走、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而产生的一段对环境、秩序、感官、动作、社会规范等方面格外敏感的情况。在敏感期阶段,孩子接受某种刺激的需求和能力是异乎寻常的,ta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和特殊感受会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
4个月~3岁的孩子,一般会进入手的敏感期,所有和手相关的事情都是他们最爱做的。主要表现有:喜欢移动物体、扔东西、垒高,把容器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把外面的东西塞进去,钻进大小不同的各种空间去感受,爬上爬下……看上去孩子只是在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实际上,ta是在通过捕捉到的这些事物来认识世界。
敏感期是孩子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些探索行为能进一步促进大脑和智力的开发和提升。所以,不管这些行为在大人看来多么幼稚、无聊、像是调皮捣蛋,都不应该过多干涉。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自由并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让ta的身体和手部得到充分的运动和体验,帮助ta完成探索,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如果一味制止甚至批评孩子,不仅影响ta的正常发展,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导致孩子心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
怎样愉快地“抠洞洞”
了解到宝宝爱抠小洞、小缝的心理,爸爸妈妈给孩子选购玩具的时候,要选择适龄、安全的,不要选带有易脱落小物件、锋利或尖锐的棱角、容易卡住宝宝手指的,然后,就让ta尽情地用小手、小嘴去触摸、感知它们吧。 市面上有很多专门帮助孩子发展精细小动作的洞洞书,能够让他们在抠、挖、戳的过程中,促进小肌肉群、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还能引发其关注细节的能力及探究事物的欲望。精心的设计,还能让孩子充分感知洞洞的形状、颜色和不同方位。 充分利用家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帮孩子DIY一些适合ta探索的东西。比如,把纸盒剪出一些小洞,或者找一些不易碎的小瓶子、小盒子,将小球、豆子等小的物品放进去再拿出来。同样,也要保证这些物品的“洞”不至于伤害或卡住宝宝的小手。 放手让宝宝做一些ta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与其让宝宝用手指一次次抠钥匙孔,不如在回家的时候直接给ta钥匙,让ta尝试去开门,并及时向ta表示感谢。通过丰富的体验和经验,能让宝宝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深层的认识,从而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通过其它方法来释放孩子用手探索的需求,比如,让孩子使用美吉姆艺术课上专用的无毒颜料,用手指作画,不仅能让ta得到更多的触感,还能充分激发ta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抠洞洞”的注意事项
安全是第一考虑,要避免宝宝手受伤,并及时给ta洗手; 家里全部更换为安全插座,或者插上安全插,防止宝宝触电; 如果宝宝的手指被卡住,千万不能强行拔出,应想办法撑大孔洞或夹缝,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从小反复教育宝宝不要做危险的动作,比如把手放到抽屉、衣柜、门的夹缝里,用手或金属物品等触摸插座,触摸饮水机的出水口等危险的“洞洞”,并告诉ta做这些事情的严重后果。宝宝吃手安慰自己入睡属于正常现象。宝宝认识这个世界,首先是通过嘴开始的,而手对于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的宝宝来说,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而不是自己身体的一个器官。
因此宝宝常会用嘴来吃手、啃玩具、咬衣角。
有的宝宝在浅睡状态时,会用吮手指来寻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
总之,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种心理需求和行为,是宝宝一种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