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不同
1、回肠位置:连接空肠和盲肠的一段小肠,呈弯曲状,位于哺乳动物小肠的中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后面,然后是大肠。
2、空肠位置:哺乳动物小肠和十二指肠的后部可以进一步分离。前段为空肠,后段为回肠,两者之间无明显界限。
二、特点不同
1、回肠特点:一侧缘连以肠系膜,另一侧缘有回肠进入盲肠的部位。
2、空肠特点:稍粗,由于有很多血管分布而微带红色。
/iknow-pic.cdn.bcebos.com/6f061d950a7b02087cdc06c16dd9f2d3572cc8fc"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6f061d950a7b02087cdc06c16dd9f2d3572cc8f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f061d950a7b02087cdc06c16dd9f2d3572cc8fc"/>
扩展资料:
空肠与回肠均由肠系膜连于腹后壁,其活动度较大。空肠和回肠粘膜形成许多环状褶皱,褶皱上有大量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圆形褶皱是空肠上部1/3节最密集和最高的褶皱。它逐渐下降,几乎消失在回肠下部。
粘膜内有淋巴滤泡,可分为孤立淋巴滤泡和聚集淋巴滤泡。前者散在空肠和回肠黏膜,后者多位于回肠下部。有20~30个,呈梭形,其长轴与小肠长轴一致,常位于回肠肠系膜边缘的对侧。肠伤寒的病变发生在集合淋巴滤泡,可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7%A9%BA%E8%82%A0"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空肠">百度百科-空肠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5%9B%9E%E8%82%A0/3802744?fr=aladdin#3"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回肠">百度百科-回肠
你是属于轻型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为:肠道菌群失调后,一些肠道有害菌或致病菌分泌的毒素、脂多糖等激活了肠粘膜免疫和肠道产酪酸菌减少,引起易感患者肠免疫功能紊乱造成的肠粘膜损伤。因此要有效治疗UC,不仅要抗炎症治疗,还必须改善肠道微环境,补充产酪酸菌,祛除其发病诱因,恢复免疫平衡。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病人血中具有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再者,淋巴细胞经结肠炎病员的血清培养可变为对结肠上皮有细胞毒性。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
2.腹痛
3.其他症状
二、全身表现:
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发热,重者可有高热及心动过速,病程发展中可出现消瘦、衰弱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等表现。
三、肠外表现:
常有眼色素、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免疫状态异常之改变。
临床类型:
(一)轻型
(二)重型
(三)暴发型
①急性期表现
轻度: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有密集分布的小出血点,并见散在渗血及出血。
中度:粘膜充血,水肿明显。
重度:粘膜出血,水肿更显著,病变部位几乎无正常粘膜,粘膜呈粗细不等的颗粒状及假性息肉。
②慢性期表现
活动期:可见正常粘膜结构消失,肠壁僵硬,肠腔狭窄呈管状,有炎性息肉或溃疡。
静止期:粘膜炎症轻,苍白、出血少,正常结构消失,显得干燥粗糙。
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并发症
1.大量便血:
便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但有时难以绝对定量。
2.肠狭窄:
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发生在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其原因的因为粘膜肌层的增厚,或假息肉呈团阻塞肠腔。
3.肠穿孔:
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在严重型。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对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4.中毒性肠扩张
临床表现为肠管高度扩张并伴有中毒症状,腹部明显胀气,最明显的扩张部位在横结肠,体检腹部可有压痛甚至反跳痛,肠鸣音显著减弱或消失。
5.结肠癌
目前已共认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癌的机会要比同年龄和性别组的一般人群明显为高,一般认为癌变趋势和病程长短有关,病程15-20年后,癌变的危险性大约每年增加1%。
6.息肉:发生率10%~80%,常称这些息肉为假性息肉。
7.内瘘: 肠腔与肠腔或肠腔与其他空腔脏器(如膀胱、阴道等)互相粘连,形成内瘘肠腔与皮肤相通形成外瘘,虽较少,但偶有发生。
8.肛门及肛周疾病: 如肛裂、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痔脱出等。
9.其他系统并发症 如非特异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口炎及腮腺炎,以及脂肪肝、小胆管周围炎等。
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进柔软、易消化富营养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贫血严重者可输血,腹泻严重者应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药物治疗
柳氮磺胺吡啶,1.0g,口服,4次/d,思密达,3.0g,口服,3次/d,比特诺尔165mg,口服,3次/d,部位低者可用上述口服药物加氢化可的松50-100mg,保留灌肠,1-2次/d,出血严重者可加用止血药物。中重型者可口服泼尼松40mg/d,或静滴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300mg/d,症状好转后逐步减量。有时需加用广谱抗生素以控制继发感染。
外科治疗
肠穿孔、严重出血、肠梗阻、癌变、多发性息肉、中毒性巨结肠、结肠周围脓肿或瘘管形成可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疾病。临床表现为每日多次不明原因的腹泻,伴有便血或粘液便及腹痛,多呈反复发作,受饮食、精神的诱发。
溃疡性结肠炎的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手术治疗适应证是:①结肠穿孔或将及穿孔。②大量便血。③中毒性巨结肠。④暴发性发作,病情重,经内科治疗1周后效果不满意。⑤慢性病程或反复发作,经内科长期治疗,营养情况很差,难以维持正常工作及生活。⑥结肠已成为纤维狭窄管状物,失去其正常功能以致持续腹泻。⑦已发生或可疑发生癌并发症。⑧肠外并发症,特别是关节炎,不断加重。对有前三项适应证的病人,需行急症手术,手术目的是控制病情恶化,挽救病人生命。此类病人多是病变广、病情重、全身情况差者,因此不能期望一次手术达到根治目的。可供选用的急症手术方法包括:①结肠大部切除,回肠及乙状结肠造口。结肠大部切除后,中毒、出血症状即可显著缓解,穿孔可能性也不复存在。不切除直肠、不缝闭乙状结肠断端可以减轻病人的手术负担,并可防止断端缝合后因愈合不良而引起的腹腔内感染。②单纯回肠断端造口。手术固然较为简单,但因病变结肠仍在,中毒、出血、穿孔等问题不能得到较满意地解决,因此这种手术只适用于因全身或局部原因不可能行结肠大部切除的病人。③回肠断端造口及横结肠或乙状结肠造口,适用于急性中毒性结肠扩张病人而又不能耐受结肠大部切除者,结肠造口后可达到减压防止穿孔的目的。经急症手术,待病人情况稳定好转后,根据需要再行择期性第二期手术。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最有效手术是结、直肠全部切除、永久性末端回肠造口。虽然病人对永久性回肠造口感到不快,对生活和工作也确实有些不便,但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严重损害健康,在缺乏较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时,采用这种手术可以达到“根治”目的,疗效满意。权衡得失,还是值得接受的。手术后90%以上病人可获良好远期效果,健康恢复,生活及工作仍可保持或接近正常。为了使末端回肠口排便次数减少或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在手术方法上有多种不同的设计,如在造口近侧移置短段逆蠕动肠拌,或对造口近侧肠袢做长侧侧吻合使之形成大回肠袋以蓄存较多的肠内容,或在造口处以套叠方式形成唇样瓣以控制排便等。
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西医治疗溃结,主要分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对于有癌变倾向的溃结、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者、暴发性溃结、保守治疗难以控制的溃结、并发症较多的溃结、难治性溃结等,应该考虑或者说应该及时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包括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和保留灌肠。根据病情,三者需配合使用治疗效果才好。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辨证分型,口服汤药治疗溃结的目的,主要是从机体内环境出发,从整体上改善阴阳偏盛偏衰的状况,临床上一般分四个证型。
(1)寒热错杂型:此型临床比较多见,特征是病情时发时止,绵绵不绝,既有腹痛喜温喜按之虚象、寒象,又有心烦、舌红,苔黄之热象,有时还有脓血夹杂、里急后重之实证。总之,病机非常复杂,寒热虚实互见,非专业中医师不得明辨,口服乌梅丸效果比较好,或者将乌梅丸改为汤药并随症加减煎服,见效会更快些。
(2)湿热积滞型:中度和重度溃结或急性暴发型溃结或慢性溃结的急性发作期多见此型。此型的特征是起病急、腹痛明显,暴注下迫、里急后重,甚至恶寒发热。此证兼有表症时要表里双解,宜服葛根荃连汤,无表症时治以燥湿清热止痢之法,可服白头翁汤等中药。对此证还应配合其他疗法,尽快控制病情。
(3)寒湿积滞型:慢性持续型溃结多为此型,此型特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食欲不振,轻度的里急后重感。舌苔白滑或白腻。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利湿之法,可以选胃苓汤、温脾汤、香砂六君子汤服用。
(4)气血不足型:溃结长期不愈,患者身心疲惫,易见此型。此型特征是气血不足,下焦虚衰,多见的症状是神疲乏力,四肢不温,消瘦贫血,腹中隐痛,下痢稀薄,舌淡脉细。治宜温补脾肾之法,可用附子理中汤,金匾肾气丸治疗。
如何预防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
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悬殊。它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学者认为溃疡性结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免疫因素和本病的主要病因,精神因素与本生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发现本病患者多有焦虑、紧张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之表现。
目前也有人提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是外
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三者作用的结果。由于宿主对外源性抗原发生过敏,一旦肠道的免疫启动建立,任何增加粘膜对这些抗原渗透性的伤害都可能诱发肠壁的炎症 性反应。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目前有一定的难度,仅能以饮食调理。平时应以柔软、易消化、富营养原则,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烟酒、辛辣食品;做到劳逸结合,冷暖相宜,消除紧张情绪,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一旦有肠道感染,及早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
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虽有感染、遗传、精神因素及过敏等发病学说,但都不能完全解释本病的全貌。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直接发病原因。但患者肠道菌落计数却多超过正常人,在有些病员的配偶及病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均可检测出淋巴细胞毒素,从大批病例随访中,确实发现有0.5%~8.2%的菌痢患者常常演变为本病。因此也不能排除肠道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
(2)自身免疫因素:
近年来最受重视,研究较深入,据研究事实有以下几点支持自身免疫发病原因。
①临床常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体液免疫。
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抗结肠抗体(主要为IgM),其抗原是结肠上皮细胞内的脂多糖,虽然对胎儿等结肠上皮细胞无细胞毒作用,但它能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细胞,发挥向导作用,使细胞毒细胞杀伤靶细胞——结肠上皮细胞;血清中还可能含有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大肠杆菌O14?型等抗体。另外,血清中还常含有一种( 或一些)抑制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
③细胞免疫。
患者的淋巴细胞与正常成人或胎儿结肠上皮细胞共同培养,使结肠上皮受损,说明患者的淋巴细胞已被致敏,出现了细胞毒作用。这种细胞毒作用可由大肠杆菌O14、O19?等的菌体中提出的脂多糖,刺激正常人淋巴细胞、激发K细胞而产生。细胞毒作用对本病是重要的致病作用。
④免疫复合物存在。
患者结肠固有膜中有IgG、补体C3的F及S表型和纤维蛋白的沉积的免疫复合物,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很可能是引起肠道外病变的因素。
⑤肠壁粘膜局部。
常含有大量的IgG细胞,此系T8(抑制性)细胞减少、T?4(辅助性)细胞增多的结果。
⑥胸腺器官。
免疫器官胸腺常常发生明显增生和肿大,显示淋巴滤泡及上皮细胞B细胞聚集,还可发现有逆病毒颗粒,可以由B细胞诱导传播至其他细胞。
⑦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常起到明显的疗效。
综上说明,免疫学因素研究进展较快,虽还不能认识统一化,但已初见成果。感染为直接病因,而后引起自身免疫的致病变原因,已逐渐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
(3)过敏因素:
尤对食物过敏,如牛乳等。在某些病人中,当从食物中剔除乳类时,可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另发现本病的肠粘膜对机械性刺激有过敏现象存在;又发现少部分病人空肠中缺乏乳糖酶,当疾病急性发作时,外周血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活跃增生,激素治疗有效;本病患者的肠粘膜中肥大细胞增多,刺激后能释放出大量组织胺物质等,以上现象均提示本病和过敏反应的密切关系。
(4)精神与神经因素:
本病患者病情复杂或恶化,每与精神紧张、内心冲突和焦虑不安等情绪变化有关,因此身心因素在本病的起始和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认识到此为诱因,是一种通过植物神经中介作用而产生的结肠的分泌、血管和运动反应紊乱,每使此病促发或加剧恶化。
(5)溶菌酶学说:
溶菌酶是一种溶解粘液的酶,其浓度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大量增多,而在痊愈时降低,认为此酶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体内过度形成,使结肠失去粘液保护作用,而形成了便于细胞侵袭的局部环境。
感谢你的详细叙述。从你的叙述来看,现在是有炎症的,是活动期,但是并不严重,HP(-)不能肯定说明是没有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和治疗都是概率。有的综合判断需要三联疗法的,仍然会使用三联疗法。建议可以服用汤药治疗一段时间。
(西苑医院李博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