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速查找穴位的方法
内庭穴主要位置在脚的背部,在第二和第三个脚趾间,选择这个穴位按摩的时候,最好是选择仰卧位,在第2跖趾关节前方,第2、第3趾缝间的纹头处。
二、按摩内庭穴的方法
在按压内庭穴时,可采取坐位屈膝的姿势,腰部向前倾,用拇指的指腹点揉穴位。点揉时的力度要均匀、柔和,不要过于用力,按压时有明显的酸痛感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2~3分钟即可,两侧的穴位可同时或交替点揉。
三、内庭穴功效与作用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说是热证、上火的克星。《难经·六十八难》中指出:“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
内庭穴是治疗胃部疾病最好的穴位,可以祛除胃部上火症状,有很好的疗效,中医们都说是胃部上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内庭穴首见于《灵枢•本输》,是足阳明胃经上的荥穴。在五行中属水,具有清胃泻火、通经理气的作用,是治疗胃火炽盛所致病证之要穴,临床以泻法为常用。
内庭穴准确位置:在足的次趾与中趾之间,脚趾缝尽处的陷凹中。如图
内庭穴具有如下功用:
1.清热泻火。
荥穴,性善清热;又按五输穴生克补泻法,胃经实证发热,应当取厉兑穴,因厉兑穴为井之所出,脉气尚微,所以有“泻井当泻荥”的原理,因此可以用泻内庭穴治疗一切胃火亢盛的症状。临床上可根据病症搭配相关穴位用之。同时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少食辛辣肥甘之物,少熬夜,多吃青菜水果,可有效地清降胃火。
2.治肠胃病。可用于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痢疾的治疗。自古便有相关运用记载,如《千金要方》曰:“三里内庭穴,肚腹妙中绝。”由此可见,内庭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确有很好的实效性,尤其对胃火旺盛引起的食欲亢进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3.其他方面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中内庭穴还常用于消渴病、口歪、面瘫、面痛、荨麻疹、痛经、足背肿痛、肥胖等病证。
内庭穴取穴方法:
正坐屈膝,把脚抬起,放另一腿上,用对侧手之四指置脚掌底托着,手大拇指在脚背,并置于次趾与中趾之间,脚叉 缝尽处的陷凹中即是。
内庭穴的日常运用:
弯曲大拇指,用指尖下压揉按穴位,早晚各1次,先左后右,各揉按1〜3分钟。
治疗功用:清胃去火,理气止痛。
内庭穴配伍
鼻出血 | 配伍穴位:神庭穴、迎香穴、内庭穴。
按摩顺序与技法:发现鼻子出血马上抬起头,用手掌轻拍额头数十下,再用中指轻按神庭穴1分钟左右,然后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迎香穴1〜3分钟,最后按压内庭穴3分钟。
其他病症配伍穴位
牙龈肿痛 | 配伍穴位:天冲穴、大迎穴、合谷穴、内庭穴。
胃痛 | 配伍穴位:中脘穴、肓俞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内庭穴。
牙痛、咽喉肿痛:内庭配合谷治疗。
鼻衄、牙龈出血:内庭配上星治疗。
足背肿痛:内庭配八风治疗。
痛经:内庭配陷谷治疗。
胃痛、腹胀、吐泻:内庭配足三里治疗。
湿热泄泻:内庭配内关、曲池、天枢。
口歪:内庭配地仓、颊车、颧髎、攒竹治疗。
内庭穴禁忌:
内庭为荥穴,荥穴宜泻之,根据子母补泻法也应泻之本穴,故不宜用补法,虽然本穴可灸,但根据穴性,临床一般不用灸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