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翅目幼虫原来生活在水中,背面有一个呼吸管。这种形态与陆上的蚕大同小异,昆虫学家归纳为举尾虫类昆虫,所以双翅目的蚊虫与鳞翅目的蚕,在分类学上的血缘是很亲近。所不同的,蚊子孵出后,生活在水中,蚕儿生活在树上啮食有水分的营养物,有些器官被生活条件所分化了。蚊子幼虫没有腹足,在呼吸时全身倒悬在水中,依靠尾节背面的呼吸管,露在水面上呼吸;然而家蚕的树上生活,使腹足尾足发达起来,而呼吸管因身体两侧各节的气门功能替代了呼吸管,呼吸管退化为尾角,残留的一个遗迹,
尾角这一器官看来好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有研究说,尾角在生理上作用主要是平衡蚕体内的水压,使蚕儿 前后水压保持相同,以利于蚕儿的生长发育。蚕在幼虫时期,体型较长,在体壁的包围下,肠部,马氏管,气管,神经等组织都浸泡在血液之中,加之蚕儿的体型是 前部稍大,尾部稍小,若无尾角存在,那么蚕儿尾部承受液体的压力就会比胸部的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蚕尾角还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其实,许多的昆虫,其幼虫都有尾角这一器官,其作用都是相同的。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决定于液面的高度,尾角的挺立,改变了蚕儿尾部的弱小状态,使蚕儿胸部和尾部保持液面高度一致,维持了蚕儿体内水压的平衡。
小尖刺是尾角。是退化的气门。
蚕,是蚕蛾的幼虫,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北部,主食为桑叶,也可用鹅菜补充。茧是由一根长度为300~900米(1000~3000英尺)连续的丝织成的。家蚕的虫及蛹可以食用,并有食疗功效。成虫的蛾不能飞,它又被称为"蚕蛾",只是用于产卵以繁殖后代,产卵后即死亡。因为其久远的历史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家蚕的基因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蚕蛾是昆虫的一种,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故又称家蚕。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公元551年,有两个外国修道士把蚕茧带到欧洲。蛾体中型,雌、雄触角皆为栉齿状,雄性栉齿略长;喙退化,下唇须短小,无单眼,体翅灰白色,翅脉灰褐色。蚕吐丝结茧时,头不停摆动,将丝织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字形丝圈。每织20多个丝圈(称一个丝列)便动一下身体的位置,然后继续吐织下面的丝列。一头织好后再织另外的一头,因此,家蚕的茧总是两头粗中间细。家蚕每结一个茧,需变换250~500次位置,编织出6万多个8字形的丝圈,每个丝圈平均有0.92厘米长,一个茧的丝长可达1500~3000米。丝腺内的分泌物完全用尽,方化蛹变蛾。
蚕尾巴上的刺是它的尾角,这是它的一个器官,属于退化的气门。作为双翅目昆虫,它们的幼虫原本生活在水中,因此需要尾角伸出水面来呼吸。值得一提的是,尾角的大小和坚挺程度可以判断蚕的健康状况。一般尾角坚挺的蚕生长状况良好,如果尾角变黑,说明它即将结茧化蛹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