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极泉穴
治疗心悸
极泉穴治心痛干呕,四肢不收。
——《铜人》
心悸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心悸虚型患者常表现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等而心悸实型患者常伴有上火、瘀血、口渴等现象。心悸一般虚实结合,两者都存在,所以会出现复杂的病症。
除了口服药物之外,有心悸症状的人还可以按压极泉穴,以缓解不适,对心脏起到保健作用。
极泉穴在腋窝的顶点处,也就是腋窝的最深处,这里也是腋动脉搏动处。每当我们出现胸闷、喘气费力、心慌等症状的时候就可以按揉此穴位。
2、太渊穴
保护心脏
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背痛痹逆气,寒厥急,烦心,善唾哕噫,胸满嗷呼,胃气上逆,胸痛病温身热,五日以上,汗不出,刺太渊留针一时取之。若未满五日,禁不可刺也。
——《针灸甲乙经》
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腕前区,桡骨茎突和舟状骨之间,腕横纹桡侧凹陷的位置。太渊穴不光对肺有很强的作用,对心脏也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太渊穴所处的位置和把脉的位置很相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脉搏的情况来对此穴进行按揉。
感觉脉搏跳动不稳定时,就可对太渊穴进行揉按,一般几分钟便可使脉搏恢复正常。心脏不好的人或者想养心的人每天均可按揉太渊穴,每次几分钟就能对心脏起到保健的作用。
3、内关穴
缓解心律不齐
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
——《千金要方》
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
——《针灸甲乙经》
导致心律不齐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体内新陈代谢出现紊乱或者异常,可能就会导致心脏跳动不均匀另外人们的情绪在严重波动及激动的时候,体内的内分泌系统会受到影响,也会出现心律不齐。
此外,一些心脏类疾病也会导致心律不齐,例如冠状动脉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还有我们食用的一些食物和药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物质,也会导致人体出现心律不齐,如有人饮咖啡、浓茶等就会出现心慌等症状。
心律不齐包括心动过速、过慢和不规律,其中包括很多类型,如窦性心律不齐、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内关穴的位置很好找,在前臂的内侧。我们将左手掌伸出,然后将右手三个手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臂的腕横纹上,这时食指和手腕交会之处就是内关穴的位置。将右手拇指放在此穴位上,会感到有两根筋,而准确的内关穴就位于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内关穴对心脏类疾病和一些肠胃病都有很强的治疗作用,常揉按此穴位可以达到预防心脏病、缓解疲劳、安神镇定等功效,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心绞痛等症状有特殊的效果。所以心脏病患者可以长期按压此穴位,并且不需要他人帮助,自己左右手轮换,每只手臂按压十分钟左右,每日按压 2 ~ 3 次即可。
4、耳中穴
可治疗突发心绞痛
盖心窍本在舌,以舌无孔窍,因寄于耳,此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
——《医贯》
患者一旦出现突发性心绞痛,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最好在送医的过程中让患者在舌下含一片硝酸甘油。如果在户外,身上没有药物,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耳中穴。
我们可以将患者放到安全的位置,让其身体放松,将头部垫高,让其平躺,然后就近找一根小木棍,用其末端按揉耳轮脚正中的位置,找到其最敏感的痛点,即是耳中穴。
穴位找到以后,便可以用细木棍按压此处,用力要适中,而且速度要均匀,一般几分钟后心绞痛症状就会明显减轻,之后再按压就会消失。按压时可以采用两耳轮换按压,直到患者疼痛减轻或者消失为止。
5、膻中穴
治心脏病、冠心病
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
——《甲乙经》
膻中穴属任脉,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此穴位还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交会穴,也是宗气汇聚之处。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也就是活肺脏之气皆汇于此,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
如果不好理解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比喻,膻中穴就好比古代皇上居住的深宫,位于整个宫廷最中央的位置,外面包围着层层大殿,而且每层都有相应的人进行把守。皇宫如若出现问题,那么外面宫殿的人都会汇聚于此,来保护皇上,不让他受到伤害。
所以说膻中穴有行气化瘀、宽心顺气、疏通经脉等作用。平时感到肺气不足,出现心慌气短时便可按揉此穴位另外咳嗽哮喘、胸口疼痛时也可按压此穴位。
膻中穴的位置十分好找,它位于人体的正中线上,也就是人体两乳的正中间。我们自己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这个穴位。人们平时所说的“心窝”,指的就是膻中穴。
6、少府穴
防治心绞痛
厥心痛,与背相控,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针不已,取然谷。心痛,少腹满,上下无常处,便溲难,刺足厥阴。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
少府穴属于手少阴心经穴中的一个,位于手掌,具体位置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之间。正常握拳时,小手指的指尖触碰掌心的位置就是少府穴。按压少府穴对治疗胸闷、遗尿、小便不顺畅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少府穴对治疗心绞痛、心悸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患者按压此穴三至五分钟,心绞痛、心悸等症状便会明显减轻。曾患有心绞痛的病人可早晚各按一次,以防止心绞痛的发生。
7、承山穴
促进血液循环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针灸大成》
之所以说承山穴可以预防心脏病,是因为此穴位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老年人经常会拍打小腿,这并不是简单的放松筋骨,而是在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拍打、揉按小腿可预防腿抽筋,让血液循环更有动力,同时还可以平衡心脏血液回收的能力,所以说此穴位对心脏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当我们踮起脚尖时,此处的肌肉会略微隆起,隆起尾端的凹陷处即是承山穴。按揉承山穴可稍微用力一些,有助于排出湿气,促进血液循环。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帮助我们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这几个穴位都是对我们的身体非常不错的,这些穴位有利于心脏血液的回流,还能预防那个心悸的情况,因此大家可以试试这些穴位的按摩。
作为人体发动机的心脏只有正常运作了才能保证其他器官的正常运作,但是看似强大的心脏却十分容易受伤害,如今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疾病频发,又有多少人因为小看心脏病的症状而丢失了性命?
七种表象提示心脏有异常
很多患者对心脏病的认识局限在心慌、胸闷等方面,通常他们只有当症状发作的时候才会去医院检查治疗,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阜外医院心内科唐闽副主任就提醒广大群众:心脏病的类型有很多,某些心脏病其实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此时更应该留心的观察体表的变化。
1.面部浮肿: 晚上睡觉喝很多水或者饮食过咸都会在早晨出现面部浮肿的问题,但是排除这个情况则要警惕有心脏病的问题,此时脸部的肌肉过于松弛且按压后会留下压痕,皮肤回弹性很差。
2.皮肤嘴唇发紫: 临床发现慢性心衰以及晚期的肺心病患者心脏长期缺氧可致皮肤暗紫色或者深褐色,二尖瓣狭窄以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皮肤则为暗红色,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可导致肌肤青紫色。另外嘴唇颜色发青提示心脏病已经影响了血液循环了。
3.指端粗大: 先天性的紫绀型心脏病以及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手指或脚趾末端明显的粗大并呈现鼓槌状,而且局部皮肤发紧、带有光泽感。
4.眼睑黄色瘤: 体内脂质代谢异常会导致眼睑部位有黄色的肿块,这个情况通常提示体内血脂过高并会提高心脏病患病风险。
5.脖子变粗: 男性颈围大于39cm或者女性颈围大于35cm就需要提高警惕,往往说明血脂、血糖或血压较高且有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6.耳垂褶皱: 冠心病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会影响远端毛细血管的供血情况,此时耳垂养分不足而容易出现褶皱或深沟,临床称之为冠状沟,有资料显示冠状沟越深则患心脏病的概率就越高。
7.头颈处有筋包: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不到头颈部位的血管但是可以摸到,因此头颈处血管跳动明显且“青筋暴露”就要警惕颈部静脉压力过大且提示有心脏病的问题。
心脏不好时按压这些穴位,越按越 健康
中医的穴位按摩是非常 养生 的保健方式,通过对局部经络穴位的刺激可以起到疏通经络以及调整阴阳等作用,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更具有护心的益处。
首先,心绞痛时点压内关穴和神门穴。
心脏病患者体力劳动后容易出现心绞痛等不适,此时点压内关穴与神门穴就能扩张血管并改善心肌供血不足的问题,能够缓解之痛、宁心安神并保护心脏。
内关穴在前臂内侧且腕横纹上两寸位置,而神门穴则在手腕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部位。心脏病患者手指指腹轻触穴位后先按轻揉后按压,左右手交替进行,力度由浅入深且至局部有轻微酸胀热痛症状后即可,最好早上下午各一次且每穴三分钟,可作为心脏病患者日常保健或心绞痛发作时急救操作。
其次,心律失常时点按郄门穴。
郄门穴位有活血以及宁心理气的功效,作为心包经主要穴位之一,对于心绞痛急性发作以及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以及改善作用。
伸直胳膊并保持仰掌的姿势,此时在腕横纹上五寸的位置即可找到郄门穴,一般郄门穴会在腕横纹和肘横纹的中心点处。找准郄门穴后用食指或大拇指的指峰先揉后按压,左右手依次交替进行即可,因为郄门穴这个穴位比较深,所以按压的力度可以稍微大一些,上午下午各一次且每次持续五分钟即可。
心脏病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是不及时治疗都会影响心肌供血并威胁性命,生活中注意观察自己体表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就医。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01
内关穴:缓解心律不齐
内关穴的位置很好找,在前臂的内侧。我们将左手掌伸出,然后将右手三个手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臂的腕横纹上,这时食指和手腕交会之处就是内关穴的位置。将右手拇指放在此穴位上,会感到有两根筋,而准确的内关穴就位于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内关穴对心脏类疾病和一些肠胃病都有很强的治疗作用,常揉按此穴位可以达到预防心脏病、缓解疲劳、安神镇定等功效,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心绞痛等症状有特殊的效果。所以心脏病患者可以长期按压此穴位,并且不需要他人帮助,自己左右手轮换,每只手臂按压十分钟左右,每日按压2 ~3 次即可。
02
耳中穴:可治疗突发心绞痛
患者一旦出现突发性心绞痛,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最好在送医的过程中让患者在舌下含一片硝酸甘油。如果在户外,身上没有药物,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耳中穴。
我们可以将患者放到安全的位置,让其身体放松,将头部垫高,让其平躺,然后就近找一根小木棍,用其末端按揉耳轮脚正中的位置,找到其最敏感的痛点,即是耳中穴。穴位找到以后,便可以用细木棍按压此处,用力要适中,而且速度要均匀,一般几分钟后心绞痛症状就会明显减轻,之后再按压就会消失。按压时可以采用两耳轮换按压,直到患者疼痛减轻或者消失为止。
03
膻中穴:治心脏病、冠心病
膻中穴有行气化瘀、宽心顺气、疏通经脉等作用。平时感到肺气不足,出现心慌气短时便可按揉此穴位;另外咳嗽哮喘、胸口疼痛时也可按压此穴位。
膻中穴的位置十分好找,它位于人体的正中线上,也就是人体两乳的正中间。我们自己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这个穴位。人们平时所说的“心窝”,指的就是膻中穴。
饮食方面
要戒烟少酒。烟酒对心脏的影响,虽然不是直接的,但是长期嗜烟如命、酗酒的人,心脏受到冲击往往很大。经常吸烟酗酒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好几倍,因此为了我们的心脏健康的工作,要戒烟少酒。
要少吃肉。我们平常吃的猪牛羊等肉类都是红肉,红肉中的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坏胆固醇,威胁心脏健康。而这些饱和脂肪酸的大量摄入,容易引发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因此我们呢应该少吃红肉,每周最好吃几次海鱼、鸡肉等肉类。有助于提高体内的好胆固醇水平,改善心脏健康。
适当摄入食盐。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入食盐过多,就会大大增加罹患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风险,一般成人每天摄入盐不能超过6克,对于那些有心脏不适的人,吃饭还要清淡一些。所以想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心脏,还是要适当的吃盐。
多吃坚果。坚果护心脏,这我们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能坚持每天都吃,其实每天只要一小把,就能有效的保护我们的心脏,尽量吃原味的坚果,那些加了很多调料的,吃多了反而不利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