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家庭已经放弃味精,津津有味的吃鸡精了。关于鸡精和味精这两个调味品,真是有好多的误解,不药博士一一道破!
鸡精与味精的成分(行业标准最权威)鸡精以磨碎的鸡肉或鸡骨或其浓缩提取物及其他辅料为原料加工而成,允许添加食用香料,具有鸡的浓郁鲜味和香味。
主要成分:40%~60%谷氨酸钠(味精),10%~20%食盐,淀粉10%~30%。
不同厂家的配料成分略有不同,主要有呈味核苷酸二钠,食用香精,维生素B2,食用盐,大米粉,白砂糖,鸡肉,鸡蛋,咖喱粉,葱,蒜,白糊精。可见鸡肉成分并不多,大约占比8%左右。行业标准中规定,总含氮量不低于1.75克/100克,对应蛋白质大约11克(每含氮1克大约对应含蛋白质6.25克)。
味精以淀粉质、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提取、中和、结晶精制而成的谷氨酸钠。
普通味精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含量≥99%。加盐味精中添加氯化钠含量≤20%),增鲜味精中添加增鲜剂呈味核苷酸二钠含量≥1.5%。
误解1:鸡精更健康这个误解源于大家对味精的恐慌。味精常规使用并无危害,但在高温下(120摄氏度以上)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对人体而言,是一种毒素。而鸡精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大约一半是谷氨酸钠,还含有大量的食盐等,对于健康而言,二者均不宜多吃。
误解2:鸡精更有营养这个其实不算误解,从成分来看,味精成分单一,鸡精确实更丰富一些。但是人是不靠鸡精和味精补充营养的,他们用量很少,只是调味品而已。
误解3:味精高钠,鸡精低钠鸡精的氯化钠的量基本在10~20%左右(行业标准中规定鸡精含氯化钠≤20%),再加上40~60%谷氨酸钠,鸡精中总钠含量不亚于味精,所以鸡精同样是高钠的,不适合高血压病人长期过量食用,烹饪时要注意减少食盐的添加量。
误解4:鸡精更安全鸡精含有呈味核苷酸二钠,在体内能代谢产生额外的嘌呤,加重痛风。此外,鸡精更容易增加食盐的摄入,因为鸡精比味精难溶化,所以最好溶解后加入,如未溶解完全,会导致菜肴味道变的很重。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食用卫生标准规定,味精和鸡精都不设定每日允许摄入量标准。正常食用情况下,二者对身体基本没有危害。所以“儿童吃味精长不高”、“吃味精易痴呆”等传言都是没有根据的。作为调味剂,均可按照菜肴中添加量为0.2%左右较为适宜。需要注意的是味精勿在高温下使用。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鸡精和味精都作为调味品,那么哪一个对人体危害更大呢?
单从名字上看,很多人会认为味精不如鸡精,而且肯定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事实上,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1907年,日本人蒸了很多海带汤后得到了谷氨酸钠,发现这种东西尝起来像很多食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味精水解和纯化第一种味精现代工业生产是由一些善于生产谷氨酸的细菌发酵而成的。发酵的原料可以是淀粉、甜菜、甘蔗甚至废糖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事实上,鸡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而味精是一种复合调味品。味精含量约为40%。除味精外,鸡精中还有淀粉(用来形成颗粒)、调味核苷酸(增加味精的风味)、糖等香料。增强味觉的核苷酸也能产生香味。当与味精混合时,新鲜的味道将远远大于两者的总和。这叫做协同效应。
无论是味精还是鸡精,吃得太多或对身体有害,说它致癌可能有点夸张,但味精会在消化过程中分解谷氨酸,后者也可以通过脑组织中的酶催化作用转化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如果摄入太多的话很多时候,它会干扰神经系统的自然规律。
因此,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在食用过量的味精或鸡精后会出现头晕、头痛、困倦、肌肉痉挛甚至休克。有些人也感到焦虑和困惑。
很多人有很强的品味。他们通常在烹调时放很多味精或鸡精。有人建议你改变这个习惯。刺五加汤用刺五加叶2G、酸枣仁2G、茯苓1g、红枣百合1g、红参0.5g煮沸。每天一次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刺五加叶,这些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有作用。刺五加叶不仅改善了兴奋过程,而且增强了抑制过程,使抑制趋于集中,使分化更加完整,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内抑制过程。
此外,味精过量摄入是导致视力丧失和眼轴失控生长的视力杀手。因此,常吃味精的人要注意α-亚麻酸。α-亚麻酸具有维持大脑和视网膜功能,延缓大脑衰老,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胆固醇,增加有益的高密度胆固醇。富含α-亚麻酸的食物包括紫苏油、亚麻油和三文鱼,这些食物可以依次替换。
如若长期食用,两者对人体危害都很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