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简介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放血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 中医 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症“,常表现为心烦不安、口舌生疮、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等症状,放血疗法可以直接适用于解决多种热证。
适用病例
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 神经 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座疮,银屑病, 湿疹 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我在临床治疗多例病人,这种方法疗效可靠,效果好。
治疗方法
方法:分别在病症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 拔罐 拔到没有鲜血流出为度,在这个拔罐期间,要多上几次罐,观察出血量。我一般拔到三次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新鲜的血液流出来。若治疗有需要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 决定 间隔放血的天数。
退热作用
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发热。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止痛作用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临床许多急 性病 ,例如咽喉痛及 偏头痛 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解毒 作用
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疮疡痈疽。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
泻火作用
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口舌生疮、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谵语等症状。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
消肿作用
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止痒作用
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缓解麻木作用
气虚不能帅血达于四末,或者血虚失于濡养,则往往出现麻木的症状。用毫针点刺患侧肢体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疗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的,效果较好。
镇吐作用
急性呕吐多属胃热炽盛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滞停留,放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疏导肠胃积滞下行的作用,故能镇吐止呕。
止泻作用
放血治疗泄泻的范围,一般是指肠胃积滞化热而成的热泻,或者感触流行时疫,造成清浊不分的泄泻等。其机制是泻火降热而达到升清降浊的作用。
急救作用
所谓急救作用,是指卒然昏倒,惊厥不省人事的闭证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抢救方法。
放血疗法 注意事项
1、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2、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4、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5、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禁忌症
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 血友病 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
2、 贫血 、低 血压 、 孕期 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猜你喜欢:
1. 刺血疗法的功效和作用
2. 针灸放血的作用
3. 拔火罐放血排毒
4. 调理气滞血瘀的方法
5. 艾灸的排毒反应
对于放血疗法,体验过的人知道其功效与作用,但是对于未体验过的人来说确实有一种疑惑的心情,甚至忐忑。那么,放血疗法能治湿气重吗?放血疗法治病的原理是什么?放血疗法能治湿气重吗
中医认为气血并行于脉中,气血充足,运行正常,则精神充沛,抗病力强,生命活动正常。反之,气血壅滞,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多种疾病。《黄帝内经》说:“苑陈则除之”,就是说要通过刺络放血的方法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紊乱的脏腑功能,使气滞血淤的病理变化恢复正常,从而达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可见古人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
刺络放血治疗作用,主要通过泻热解毒、调和气血、活血祛淤、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泻热定惊、清热开窍等途径,来调整人体脏腑,使脏腑和谐、经脉畅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治病祛疾。刺络放血疗法不仅能治疗各种急慢性病,也可以治疗临床急症,对许多疑难杂症,沉疴痼疾,常有神奇疗效。现代医学也对放血疗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放血疗法具有降低感染性疾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的作用,对机体的免疫机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激发体内防御机制,同时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血管弹性及组织缺血状态,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放血疗法技术简便易行,主要工具是三棱针,还可以采用毫针、梅花针、注射针,情况紧急时甚至可以用缝衣针。放血疗法适应症广泛,涉及内外妇儿。如内科疾病:发热、中风闭症、中风后失语、高血压症头痛、偏头痛、中暑、精神分裂症、失眠等;外科疾病:疮疡、疖肿、急性乳腺炎、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顽癣、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妇科疾病如带下病;儿科疾病:惊厥、小儿高热、小儿疳积、流行性腮腺炎等;五官科疾病:麦粒肿、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等。
放血疗法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的放血疗法是以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方法。
操作时,先行皮肤常规消毒,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速刺速出,针刺入一般不宜过深。常用于中暑、头痛、咽喉肿痛、疔疮、腰痛等。
刺络放血能治病,但主要针对的是血淤、血热、实证、急症等,并非能治百病。
放血疗法的起源
中医的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
《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现在的一次性点刺针更适合临床应用和百姓大众的自我治疗方式。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
西方的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源自古希腊的医圣希波克拉底和伽林,说人的生命依赖四种体液,血,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这四种体液对应空气,水,土和火,和中国的“金木水火土”接近,多了个“气”少了“金木”。
古希腊人认为血在四种体液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伽林大夫认为血是人体产生的,经常“过剩”,正如中医里滋阴派讲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样,中医滋阴,古西医于是就放血。伽林还和把人体皮下的动静脉血管和身体各个内脏器管联系起来,所谓“相表里”,得不同的病,就在“相表里”的血管上开口子放血,例如放右臂静脉的血治疗肝病,放左臂静脉的血治疗脾脏的病。
在中国河北省曲阳县北台乡超树岭村有位老中医用刀片割耳朵上很青的血管放少量的血,和加硫磺鸡蛋油的秘方来治疗癣的。其效果很好,得到了康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