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籍贯(the permanent place of residence of someone's great-grandfather and paternal ancestors ),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2、籍,读作jí。释义为书册;登记册、个人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出生地或祖居地、姓。
3、贯,原籍,出生地的意思。
扩展资料:
籍贯的使用频率仍然很高,但特别是年轻人不很重视,他们普遍错误认为籍贯就是户口所在地或出生地,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的一种表述。由于近代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数量巨大的流动人口和人口迁徙,大量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籍贯地或忘记了自己的祖籍地,就勉强以父亲或母亲的户籍地作为自己的籍贯地,这是很错误的一种说法。
户籍地,就是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18周岁以前的户籍所在地,即个人的出生的地方(按照最新的地域划分)或居住地,不是父亲或母亲的户籍地,也不定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户籍地。而“祖籍”要追溯到哪一代,一般是曾祖父辈。
举个例子,张三此前户口在四川,出生地是湖北,祖籍(曾祖父辈及以上)是湖南,如今户口从四川迁到了北京。他的籍贯准确说是湖南。经常使用的XXX人,其中的XXX指的就是某人的籍贯,而不是户籍地,比如“湖南人”,指的就是某人的籍贯地是湖南,是湖南的人,而不是说某人的户籍地是湖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籍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贯
中国人民公民每个家庭都有个一个户口本,上面有一栏就是籍贯。许多人对籍贯的认识也是一知半解。在古代的时候就出现过户籍制度。到了周朝这项制度就逐渐的完善起来,并在全国大范围的推广。在史书上面记载有专门登记人数的官员,会将统计好的资料呈报上级。这些资料里面就有籍贯这一栏。古时的籍贯跟现在不同。它的籍和贯是分开的,籍是指役籍,而贯是指乡贯。
一、古代籍贯的由来在古代的殷商朝就出现过户籍制度,但是那时才刚刚起草,并没有完全的使用下去。而到了周朝的时候,户籍制度就已经十分的成熟和完善了,政府将这个制度在全国大范围的推广下去。在《周礼.秋官.司民》当中就有过详细的记录:说当时的政府设立了专门登记所有民众人数的官员。他们的职责就是统计在住民众的人数、居住地址、性别、出生年月日以及每年死亡的人口等等详细的资料。然后整理订成册子呈报给上级,然后再由上级呈报给君主。这就是中国最早时期的户籍的形式。在古代人员流动和死亡这么严重的国家要做到事无巨细真的是一项巨大又繁杂的事情。
二、古代的籍与贯古代的籍贯是分开的,籍是指役籍也就是这个人或这个家庭在做什么工作,做什么工作就是什么行业的籍。比如如果是做手艺活的就是匠籍、如果是当兵打仗的就是军籍等等。在古代做什么行业是很难改变的。而贯是指乡贯和祖籍,在这一点跟我们现在有些相似。只不过现在的籍贯是指三代内的户口所在地。而古代的祖籍是指祖宗的占籍地。在古代对于审核籍贯最严格的场所就是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因为古代科举乡试会对地域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录取,以确保地区的公平性,所以严格查审考试学子的籍贯是十分重要的。
古代的籍贯跟我们现在的籍贯有些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不同的地方是古代籍贯是分开的,籍是代表从事什么工作,而贯是指祖籍所在地。而我们现在的籍贯只是指三代以内的爷爷辈的户口所在地。所以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细微的差别。在古代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是很难改变的,因为战争年代要活下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所以才会有籍这个单独的存在。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可以自由的从事想做的事情,这也是这个时代最伟大和人性的特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