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导联分为联肢体导联和胸导联,它们的连接方法如下:
一、心电图肢体导联连接法:
(1)右上肢:红线。
(2)左上肢:黄线。
(3)左下肢:绿线。
(3)右下肢:黑线。
二|、心电图胸导联连接法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同V4水平。
V6:左腋中线同V4水平。
V7:左腋后线同V4水平。
V8:左肩胛线同V4水平。
V9:左脊旁线同V4水平。
V3R~V6R:右胸部与V3~V6对称处。
注意:V5~V9导联水平均是指同V4水平,并非指的是都在第5肋间。
V1~V6接线颜色顺序为红、黄、绿、褐、黑、紫。
/iknow-pic.cdn.bcebos.com/a08b87d6277f9e2fc00b6a441130e924b899f344"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a08b87d6277f9e2fc00b6a441130e924b899f344?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08b87d6277f9e2fc00b6a441130e924b899f344"/>
扩展资料:
心电图导联的监测意义:
1、12导联监测系统能及时反映心肌缺血事件,70%~90%的心肌缺血是通过心电图发现的,而临床上常无症状。
2、对有心肌缺血危险的患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12导联ST段持续心电监测,能及时发现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事件,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室性心动过速与伴有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单一使用Ⅱ导联很难准确区别。正确区别两者的最好导联是V和MCL(P波和QRS波群的形态最清楚)。
4、评估异常心脏节律时,使用多导联比使用单一导联更正确。
5、12导联监测系统比传统单导联监测系统更能准确及时了解患者有无心律失常,以及心律失常的种类、发作率、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
6、持续12导联心电监测对确定心律失常的性质、选择诊断治疗手段、观察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7、12导联监测系统也有其局限性在临床应用中,易受干扰等。当患者体位改变或电极片使用一段时间后,屏幕上会出现很多的干扰波,会影响心电图的判断分析。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5%BF%83%E7%94%B5%E5%9B%BE%E5%AF%BC%E8%81%94/22542689?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心电图导联">百度百科—心电图导联
正常心电图的特点是: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形态为钝圆形,在Ⅰ、Ⅱ、aVF、Ⅴ4到Ⅴ6导联向上, aVR导联向下,时间小于0.12秒。
肢体导联振幅小于0.25mv,胸导联的振幅小于0.2mv,正常成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时,PR间期为0.12-0.20秒。随年龄、心率的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老年人小于0.22秒。
扩展资料:
两两电极之间或电极与中央电势端之间组成一个个不同的导联,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两个电极之间组成了双极导联,一个导联为正极,一个导联为负极。双极肢体导联包括Ⅰ导联,Ⅱ导联和Ⅲ导联;电极和中央电势端之间构成了单极导联,此时探测电极为正极,中央电势端为负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心电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