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分类: 医疗、疾病、医学、卫生
疾病概述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由肾小管酸化尿液功能失常产生的一种表现。它与肾小球疾病晚期尿毒症之酸中毒不同,后者是体内酸性代谢产物不能经肾小球滤出所致。
疾病描述
肾小管酸中毒(RTA)是由于近端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障碍和(或)远端肾小管排泌氢离子障碍所致的一组成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
①慢性高氯性酸中毒。
②电解质紊乱。
③肾性骨病。
④按尿路症状等,特发性者为先天性缺陷多有家族史,早期无肾小球功能障碍。继发性者可见于许多肾脏和全身疾病。
分类
肾小管酸中毒分4型,高氯酸中毒为其共同特点。
①Ⅰ型肾小管酸中毒
又称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疾患致使泌氢能力下降,或已分泌的氢又回渗入血,因之氢潴留引起酸中毒而尿偏碱性,氯化铵负荷试验不能使尿pH降至5.5以下。肾排水、钠、钾、钙、磷增多,故引起烦渴多尿,低钾血症,甚至发生周期性麻痹、心律紊乱;低钙血症可导致骨病及钙性结石。治疗原则为纠正酸中毒,补充钾盐,补充钙剂纠正骨病。
②Ⅱ型肾小管酸中毒
又称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多见于儿童。近端肾小管回吸收重碳酸盐能力明显减退,致使大量重碳酸盐离子进入远曲小管,超过其吸收阈,因之重碳酸盐随尿排出,血重碳酸盐减少,引起酸中毒。常伴低血磷、低尿酸、氨基酸尿及肾性糖尿。输注碳酸氢钠后仍有血pH低,且尿排出大量重碳酸盐即可确诊。重症和儿童生长迟缓及有骨病者应补充大量重碳酸钠。
③Ⅲ型肾小管酸中毒
近端及远端肾小管均有障碍,临床表现同Ⅰ型,但尿重碳酸盐丢失比Ⅰ型多。治疗同Ⅰ型,但应补充重碳酸盐。
④Ⅳ型肾小管酸中毒
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一型,常伴有高钾血症,血磷正常或略高,血钙、血钠均下降,可有多尿脱水,尿中重碳酸盐不多,尿pH>5.5,尿铵排泄减少,多见于肾盂肾炎及间质性肾炎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例。高钾及酸中毒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有关,应补充氢皮质素及醛固酮类药物,同时纠正高钾血症及酸中毒。
症状和体征
Ⅰ型,Ⅱ型RTA都伴有慢性代谢性酸中毒,轻度容量缩减和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引起肌肉无力,反射减弱和瘫痪。Ⅰ型RTA尿中枸橼酸盐排出减少,骨钙动员增加和高钙尿。这些可引发骨质疏松,骨痛和尿中钙石形成或肾钙质沉着,肾实质损害和慢性肾衰均可发生。Ⅳ型RTA常仅有轻度酸中毒而无临床症状,但如果高钾血症很严重可致心律失常或心肌麻痹。治疗使用碳酸氢钠可缓解症状,预防或制止肾衰和骨病的发展。
疾病病因
Ⅰ型肾小管酸中毒有原则性和继发性,原发者见于先天性肾小管功能缺陷,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隐性遗传和特发病例。继发者可见于很多疾病,如肾盂肾炎,特发性高γ—球蛋白血症、干燥综合征、原则发性胆汁性干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纤维素性肺泡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中毒、特发性高钙尿症、肝豆状核变性、药物性或中毒性肾病、肾髓质囊性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碳酸酐酶缺乏症等。
病理生理
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因导致远端肾小管排泌H+和维持小管腔液-管周间H+梯度功能障碍,使尿液酸化功能障碍,尿pH>6,净酸排泄减少。正常情况下远曲小管HCO3-重吸收很少,排泌的H+主要与管中Na2HPO3交换Na+,形成NaH2PO4-与NH4+不能弥散至细胞内,因此产生较陡峭的小管腔液—管周间H+梯度。Ⅰ型RTA病人不能形成或维持这个梯度,故使H+储积,而体内HCO3-储备下降,血液中CL-代偿性增高,发生高氯性酸中毒。由于泌H+障碍,Na+-H+交换减少,必然导致Na+-K+交换增加,大量K+、Na+被排出体外,造成低钾、低钠血症,病人由于长期处于酸中毒状态,致使谷质脱钙,骨骼软化而变形,游离出的钙可导致肾钙化或尿路结石。
诊断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①血浆pH值、HCO3-或CO2结合力降低,②血氯升高,血钾、血钠降低,血钙和血磷偏低,阴离子间隙正常,③血ALP升高。
2、尿液检查
①尿比重低,②尿pH值>6,③尿钠、钾、钙、磷增加,④尿氨显著减少。
3、HCO3-排泄分数(FE HCO3-)<5%方法
从每日口服碳酸氢钠2~10mmol/hg起,逐日增加剂量至酸中毒纠正,然后测定血和尿中HCO3-和肌酐(Cr)按下列公式计算:
FE HCO3-=(尿HCO3-/血HCO3-)÷(尿Cr/血Cr)×100
4、NH4CL负荷试验
口服NH4CL0.1g/kg,1小时内服完,3~8小时内收集血和尿液,测量血HCO3-和尿pH值,当血HCO3-降至20mmol/L以下时,原pH>6具有诊断价值。尿pH<5.5,则可排出本病。NH4CL负荷试验对明显酸中毒者不宜应用。
5、肾功能检查
早期为肾小管功能降低,待肾结石、肾钙化导致梗阻性肾病时,可出现肾向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和BUN升高。
6、X线检查
骨骼显示骨密度普遍降低和佝偻病表现,可见陈旧性骨折。腹部平片可见泌尿系结石影和肾钙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以上典型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尿pH>6者,即可诊断dR—TA,确定诊断应具有:①即使在严重酸中毒时,尿pH也不会低于5.5,②有显著的钙、磷代谢紊乱及骨骼改变,③尿铵显著降低,④FE HCO3-<5%,⑤氯化铵负荷试验阳性。
如早期发现,长期治疗,方法肾钙化及骨骼畸形的发生,预后良好,甚至可达正常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些病人可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病人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而死亡。
治疗方案
1、纠正酸中毒
儿童有6%~15%的碳酸氢盐从肾脏丢失,在成人<5%,故可给予2.5~7mmol/(kg.d)的碱性药物。常口服碳酸氢钠或用复方枸橼酸溶液(Shohl液,含枸橼酸140g,枸橼酸钠98g,加水1000ml),每ml Shohl液相当于1mmol的碳酸氢钠盐。开始剂量2~4mmol/(kg.d),最大可用至5~14mmol/(kg.d),直至酸中毒纠正。
2、纠正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可服10%枸橼酸钾0.5~1mmol/(kg.d)每日3次。不宜用氯化钾,以免加重高氯血症。
3、肾性骨病的治疗
可用维生素D、钙剂。维生素D剂量5000—10000IU/d,但应注意:①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量,②监测血药浓度及血钙之尿钙浓度及时调整剂量,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4、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可减少尿钙排泄,促进钙回吸收,防止钙在肾内沉积。如氢氯噻嗪1—3mg/(kg.d),分3次口服。
5、补充营养
保证入量,控制感染及原发疾病的治疗均为非常重要的措施。
格外提醒
对有尿崩症、失钾、周期性麻痹、反复发生的肾盂肾炎,骨或关节痛、病理性骨折病人,尤其是女性患者,应考虑dRTA可能性,怀疑时检查血气分析、电解质,同时留尿测pH。
糖尿病人葡萄糖氧化过程受阻滞,增强了葡萄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如乳酸脱氢酶不足,乳酸不能继续氧化成丙酮酸,使乳酸的合成大于降解和排泄,体内乳酸聚集而引起的一种糖尿病急性代谢性合并症。其病因为:老年肾功障碍或伴组织缺氧疾患如肺气肿、肺心病、心力衰竭、休克和服用双胍类药物治疗等。多见于老年糖尿病人,多在服用双胍类降血糖药物后,早期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渐渐呼吸快、烦躁、谵妄、昏迷。
首先应与其它原因的昏迷及酸中毒相鉴别。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等。另外也应与其它原因的乳酸中毒相鉴别。由于不能直接消除血内,尤其脑内乳酸,故疗效差,死亡率较高。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由于近端及(或)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主要临床特征是:慢性高氯性酸中毒,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如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低钠、低钙血症;多尿、烦渴、多饮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肾性佝偻病或骨软化症;骨钙化及(或)肾结石等。本综合征可分五个临床类型。
临床表现
1.近端肾小管酸中毒(Ⅰ型)(PRTAⅠ)型,(1)多见于男性婴儿或儿童;(2)多尿、烦渴、遗尿,可出现低血钾,肌无力,骨软化、骨疏松等;(3)尿pH值可降至5.5以下;(4)有代谢性酸中毒及钾、钠、钙等电解质紊乱。2.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Ⅱ型)(1)女性多见,多发病于20-40岁,亦可见于任何年龄;(2)典型的高氯性酸中毒、伴低钾、钠、钙血症;(3)早期可有多尿、烦渴、多饮颇似尿崩症;(4)尿pH>6;(5)高钙尿、肾结石和/或肾钙化。3.混合型肾小管酸中毒(Ⅲ型)临床特征是Ⅰ型和Ⅱ型RTA的表现同时存在,临床症状较严重。4.全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GdRTA,Ⅳ型)(1)高氯性酸中毒伴持续性高钾血症;(2)部分病人有肾素分泌障碍,导致低肾素,低醛固酮血症,高血压可存在。5.肾功能不全的肾小管性酸中毒任何慢性肾病,当GFR降至20-30ml/min常伴此型RTA,酸中毒较轻,症状不多。
诊断依据
1.多尿,烦渴,多饮;除外糖尿病、尿崩症;2.常有骨骼及肌肉疼痛;3.代谢性(高氯性)酸中毒,无氮质血症(或轻);4.有钾、钠、钙等电解质紊乱(常见低钾或高钾血症、低钠、低钙血症);5.未明原因的双肾结石和肾钙化。
治疗原则
1.矫正代谢性酸中毒。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3.治疗原发病。4.治疗并发症。5.高钾血症严重、明显时可行血透。6.对症支持疗法。
用药原则
1.轻型者以口服碳酸氢钠、枸橼酸钾和其他支持疗法。2.重症病例改用静脉给药并加强辅助治疗,可选用“C”项药物人血白蛋白或复方氨基酸。3.合并肾结石者必要时排石治疗。4.肾小管性酸中毒(Ⅳ型)出现高血钾者,口服离子交换树脂或加强利尿、补碱、补钙等;若症状无改善,可行透析治疗。
辅助检查
1.对早期轻症病人检查以“A”项为主,可选择性地查“B”项。2.较重病例或临界病例检查“A”+“B”项。3.疑难病例检查“A”+“B”+“C”项。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水、电解质紊乱纠正。2.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水、电解质紊乱基本纠正。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常有合并症,水、电解质紊乱难于纠正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遭受各种应激时,糖代谢紊乱加重,酮体生成增多并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诊断要点:
1糖尿病病史。
2诱发因素:如感染、创伤、手术、饮食不当、停药等。
3临床表现:主要为酸中毒和脱水的表现,如恶心、呕吐;口干、皮肤粘膜干燥、脉细速、血压下降、休克;呼吸深快、呼气如烂苹果味;头痛、嗜睡、甚至昏迷。
4实验室检查:血糖升高;尿糖、尿酮阳性;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治疗:
1补液:应立即大量补液,第一日总量4000-5000ml,开始2-4小时内给予1000-2000ml,以后4-6小时补充1000ml;如血糖高于300mg,选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当血糖低于250-300mg时,可用5%葡萄糖盐水以防低血糖和脑水肿。
2胰岛素降血糖:一般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每小时4-6IU静点或肌注。对较重病例,可考虑冲击疗法,冲击量为20IU静点。
3纠正酸中毒:随着补液和血糖的降低,酸中毒大多能够得到改善,只有伴有严重的酸中毒时,才考虑补充碱性药物,但不宜过早过多,以免出现脑水肿。
4纠正电解质紊乱:经胰岛素、补液和补碱治疗后,血钾可以骤然下降,因此应积极补钾,原则上见尿补钾。
5防治诱因:如感染、外科疾患等。
6防治并发症:如休克、继发感染和多脏器损害等。
多尿是怎么回事呢?有这个症状的小伙伴们,哪个才是你多尿的原因?
什么是多尿
多尿,医学术语,正常成人24h排尿量约为1~2L,平均为1.5L。多尿是指人体每天24小时排尿多于2500ml。多尿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液24h可达170L,其中99%以上的水分被肾小管重吸收,若肾小球功能正常或相对正常而肾小管功能受损,再吸收功能下降,可导至多尿。若肾小球功能亢进滤过率增加,尽管肾小管功能正常,超过了肾小管工作负荷是引起多尿的另一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内分泌激素缺乏,最常见的是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
多尿的病因
病因
一、病因分类
1.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1)尿崩症:因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引起肾小管再吸收功能下降而引起多尿。
(2)糖尿病:因血糖过高尿中有大量糖排出,可引起溶质性利尿。由于血糖升高机体为了代谢增加饮水量,以便稀释血液也是引起多尿的原因。
(3)钾缺乏: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由于丘脑-神经垂体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患者表现狂渴多饮(每日饮水量在4升以上)。多尿失水,随着尿量增加,尿中丢失钾增加而引起顽固性低钾血症。继发于各种原因长期的低血钾,可引起肾小管空泡变性甚至肾小管坏死,称失钾性肾炎,肾小管重吸收钾障碍,大量钾从尿中丢失,患者表现烦渴多尿,实验室检查除低血钾外肾小管功能受损是其特点。
(4)高钙血症: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时或多发性骨髓瘤时,血钙升高损害肾小管,使其再吸收功能下降表现多尿。亦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使肾小管功能进一步受损加重病情。
2.肾脏疾病引起的多尿
见于慢性肾衰竭的早期,此时以夜尿量增加为其特点。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或非少尿型的急性肾衰竭都可表现多尿,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的表现。名型肾小管性酸中毒一般都存在多尿。Ⅰ型肾小管酸中毒亦称远端型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远端肾小管泌氢泌氨功能障碍,表现顽固的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尿的pH值一般在6以上,高氯血症,低血钾、低血钢、低钙血症。Ⅱ型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近端肾小管目吸收碳酸氢钛障碍而表现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近端肾小管不能完全回吸收糖,因而尿糖排泄增加呈肾性糖尿是其特点。Ⅲ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近端远端肾小管同时受损,其临床特点具备Ⅰ型 Ⅱ型两者特点。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缺乏醛固酮或远端肾小管对醛固酮不敏感、反应低下引起多尿,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是其特点。各型肾小管酸中毒的共性是:烦渴多尿,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尿的 pH值在 6以上,Ⅱ型Ⅲ型可出现肾性糖尿Ⅳ型表现高血钾。
3.溶质性多尿
因治疗原因须用甘露醇,山梨醇,高血糖可表现多尿,若同时应用利尿药物则多尿更显著。
4.其他
大量饮水、 饮茶 、进食过咸或过量食糖亦可多尿。
多尿的鉴别
鉴别诊断
1.尿崩症
尿崩症是下丘脑一神经垂体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狂渴多饮、多尿、失水。
2.糖尿病
典型病史应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不典型病历多见于老年人,尤其多见老年肥胖者,表现多饮多尿,可不表现多食。糖尿病实验室检查表现血糖高、尿糖高,胰岛素释放和C-肽检查不正常,不典型病例须做糖耐量试验或馒头试验方可确诊。
3.肾性多尿
注意肾脏病史,肾功能的检查尤其肾小管功能的检查表现异常。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患者顽固性高血压,顽固性低血钾,周期性肌肉软瘫、麻痹、抽搐及痉挛。CT或MRI检查可发现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
5.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是由于甲状旁腺腺瘤(占90%)增生肥大(占10%)和癌肿(极少见),患者烦渴多尿,肌肉松弛乏力软弱,恶心呕吐,便秘。实验室检查血钙高,尿钙高,碱性磷酸酶升高。X线检查,骨骼脱钙,骨质吸收。
6.精神性多饮、多尿症
患者往往可以耐口渴,此时尿量可以明显减少,而尿相对密度可升高至1.015以上。患者易同时有一系列神经官能症临床表现。水剥夺试验或高渗盐水试验可以与尿崩症鉴别。
7.遗传性肾性尿崩症
少见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常染色体异常,女性遗传,男性发病,有家族史,但可隔代发病。出生后即表现多尿,多尿先于多饮。禁水试验和高渗盐水试验无反应。
8.低钾血症
一般低钾不表现多尿,只有长期低钾如3个月以上,顽固的低血钾,引起肾小管空泡变性时称失钾性肾炎时才表现多尿,此时血钾低,尿钾高,肾小管功能受损是其临床特点。
9.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临床上分肾衰竭前期,少尿无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四期,多尿期尿量逐渐增加是其特点,一般分三种形式:跳跃式,每日尿量的增加在100%以上,此型预后良好阶梯式增加,每日尿量以50%-100%的量增加,此型预后亦佳缓慢增加型,每日增加尿量50%以下,代表肾小管功能恢复不完全或有新的因素影响肾功能恢复,常见感染、肾毒性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应及时加以解决,此型少尿无尿期一般比较长,往往超过半个月,部分患者可直接过渡到慢性肾衰竭,造成永久性肾损害。大约l/3的病例,急性肾衰竭从发病开始即表现多尿,称多尿型急性肾衰竭。
10.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的早期,往往表现多尿,主要夜尿量增加,代表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此时尿相对密度低,往往固定在l.010-l.012,尿渗透压低,放射性核素肾图表现低平曲线。
11.梗阻性肾病
是一组主要累及肾间质-肾小管的疾病,因此又称小管-间质性肾病。其病因复杂,常见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免疫功能损害肾毒性物质损害肾脏血供障碍代谢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物理因素见于长期照射X线或肿瘤放射治疗尿路梗阻引起的反流性肾病以及遗传性疾病多囊肾等。其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特点是肾间质、肾小管损害,因为肾小管损害,则小管的浓缩功能障碍,表现多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