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液不足 与失血、失液、体液分布异常有关。
2、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组织灌流量不足、肺水肿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 与脑细胞缺氧导致的意识障碍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侵入性监测、留置导尿管、免疫功能降低、组织损伤、营养不良有关。
6、潜在并发症 多器官系统衰竭(MSOF)。
二、扩充血容量的护理
1、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以便随时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
3、观察尿量与尿比重,以判断有无急性肾衰竭、补液量是否足够、休克有无好转。
4、安置头胸及双下肢各抬高10°-30°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有利于呼吸。
5、认真记录出入量,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三、改善组织灌流的护理
改善组织灌流,除迅速扩充血容量外,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也是重要措施之一。扩充血容量的护理已如前述,在此主要归纳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护理。
1、血管收缩剂,因可加重组织缺氧,带来不良后果,多不主张单独使用;血管扩张剂,能解除小血管痉挛,关闭A-V短路,疏通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和回心血量,但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才可使用。
2、根据病情,尤其在休克早期,可联合使用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
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应从小剂量、低浓度、慢速度开始,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浓度和速度。
4、静脉滴注血管收缩剂时,应慎防药物溢出血管外而导致组织坏死。
四、其他护理
1、促进气体交换 ①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常规间歇性给氧,6-8L/分,以提高血氧浓度。③鼓励深呼吸、有效咳嗽,以促进肺扩张,增加肺泡气体交换量。④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机,给予呼气末正压辅助呼吸,以改善缺氧状态。
2、处理体温异常 对于体温过低者,采用保暖措施,如提高室温、加盖棉被,但不可用热水袋、电热毯等体表加温,以防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使内脏器官血流更加减少加重休克。输入库血时,应将库血复温后再输入,避免加重体温过低。对于体温过高者,应采取降温措施,维持体温在38℃以下。
3、防止损伤和感染 ①对烦躁不安者,应妥善保护,防止坠床。②做好皮肤护理,经常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粘膜感染和溃疡。③各种诊疗用品严格消毒,各项诊疗操作遵守无菌规程。④遵医嘱准时正确地给予抗生素,防止二重感染。⑤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4、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和亲属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立即停药,就地平卧位或休克卧位。2.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小儿酌减,若症状不缓解,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
3.氧气吸入,呼吸受抑制时进行人工呼吸。
4.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地塞米松或扑尔敏),升压药物(多巴胺),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抗组织胺类药物(异丙嗪)。
5.如发生心跳骤停,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同时施行人工呼吸。
6.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患者未脱离危险期前不宜搬动。
休克早期在原发症状体征为主的情况下出现轻度兴奋征象,如意识尚清,但烦躁焦虑,精神紧张,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休克几乎与所有临床科室都有关联,各型休克的临床表现及中后期的病理过程也基本相似,但引起休克的原因各异,根除或控制导致休克的原因对阻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十分重要,尤其某些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原发病灶大多需手术处理。治疗原则应该是: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对原发病灶作手术处理。即使有时病情尚未稳定,为避免延误抢救的时机,仍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针对病因的手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