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高,但应该还不算超标。
D二聚体是人体血液内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它的含量高则意味着血液凝血功能强,容易引发血栓、脑梗等问题。
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患菌血症等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做溶栓治疗过程中也会有D-二聚体升高。
【扩展】
血液内的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为340kDa(千道尔顿,340kDa即分子量34万),呈三联球形,由α、β、γ 三对不同多肽链组成,两端为D 区,中间为E 区,D 区与E 区通过3 条呈α 螺旋的肽链相连。结构如下图:
血管破裂时,血小板会释放凝血致活酶,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催化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将血浆中原本可水溶的纤维蛋白原凝固成为变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扭结其他血细胞成团,凝固成为血块。
血栓的形成与凝血类似,也是纤维蛋白原凝固成纤维蛋白。
但是,人体内也存在与之相反的溶栓反应,纤溶酶会降解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形成X片段、Y片段以及D、E片段,而纤维蛋白降解形成X、Y、D-D、E片段。其中的D-D就是D二聚体。
溶栓反应如下图:
因此,D二聚体含量升高,意味着人体内正在进行较多的溶栓反应,这可能是因为凝血功能太强,血栓较多,人体产生的自发性溶栓反应,也可能是病理性或者药理性的被动溶栓反应。
d-二聚体>0.5mg/l作为诊断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标准,其阳性率为96%,特异性在97%。反应体内凝血酶和纤溶活性时,以d-二聚体最为理想,较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当d-二聚体<0.2mg/l可完全排除深部静脉栓塞(dvt),但不能作为dvt的阳性诊断指标。ami(心梗)患者发病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梗死后6小时可继续升高,反映体内血栓形成。溶栓治疗后,血栓迅速溶解,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急剧上升。如溶栓药物已达疗效,则d-二聚体含量迅速下降,若升高后仍维持在高水平,提示溶栓药物用量不足。d-二聚体在溶栓后6小时升至峰值,24小时降至溶栓前水平。
D-二聚体是人体交联纤维蛋白的特殊降解产物,正常人D-二聚体是阴性的,浓度不超过200μg/L。如果D-二聚体增高,就说明人体有继发性纤溶的情况。D-二聚体增高,在临床上常应用于肺栓塞、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临床诊断依据。上述疾病发生时,D-二聚体会出现明显增高的情况,同时有各种血栓性的疾病,如心肌梗死、脑血栓等也会出现D-二聚体增高的情况。当血栓性的疾病进行溶栓治疗以后,D-二聚体也会明显增高。另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各种疾病引起的血管内凝血,D-二聚体也会出现明显增高,并且D-二聚体越高,往往代表着病情越严重。病情分析:D-二聚体是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经过活化水解产生的降解产物也可以统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升高说明身体处于比较活跃的高凝状态和继发的纤维蛋白溶解的状态。所以D-DIMER通常是在身体当中存在栓塞性疾病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升高,纤维蛋白升高也就是说继发的纤溶亢进,比如说弥漫性的血管内凝血高凝状态,肾脏的疾病器官排斥、溶栓治疗等都可以出现D-DIMER升高。在疾病当中比如说肺拴塞、脑梗死、心肌梗死、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这些情况都可以带来D-DIMER的升高。不同的实验室D-DIMER的参考范围是不一样的,一般在0.3-0.5mg/L以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