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的功效: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
溪黄草为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大,粗壮,有时呈疙瘩状,向下密生纤细的须根。茎直立,高达1.5(2)米,钝四棱形,具四浅槽,有细条纹,带紫色,基部木质,近无毛,向上密被倒向微柔毛;上部多分枝。
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土黄连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
/iknow-pic.cdn.bcebos.com/faedab64034f78f0ae57202577310a55b2191c83"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faedab64034f78f0ae57202577310a55b2191c8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aedab64034f78f0ae57202577310a55b2191c83"/>
扩展资料:
溪黄草的禁忌:
1、孕妇忌服。很多人用溪黄擦泡茶喝,但是孕妇是切忌食用的,溪黄草味苦,性凉属于凉茶类,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流产。
2、儿童上火,生黄痘服用溪黄草一定要在医生的诊疗下服用,不宜喝多。
3、不能长期服用溪黄草,长期服用会适得其反,加重肝脏负担。
4、野生的溪黄草有毒副作用,短时间大量服用和长时间大量服用都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影响肾小管的健康。
5、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因为此药性凉。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6%BA%AA%E9%BB%84%E8%8D%89/757003?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溪黄草">百度百科-溪黄草
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特征。西医的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 溶血 性黄疸,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黄疸 中药 方,希望能帮到你。
黄疸中药方
黄疸的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其中目黄为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
患病初期,一般是黄疸还未出现,常以畏寒、发热,食欲不振,疲乏等类似 感冒 症状为先驱,3~5日后才出现黄疸,故应注意早期诊断。
检查 血液 胆红素升高。
黄疸的辨证分析
黄疸外因多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所致,内因多与脾胃虚寒,内伤不足有关。病机关键是湿邪为患,病变部位为脾胃肝胆。
本病辨证以阴阳为纲。阳黄以 湿热 为主,病程较短,黄色鲜明如橘色急黄为阳黄之重症,湿热夹毒,郁而化火,热毒炽盛、黄色深褐如金,病情凶险阴黄以寒湿为主,病程较长,黄色晦暗如烟薰。本病治疗以化湿邪利小便为法.
黄疸的辨证论治
I.阳黄
热重于湿型
【证见】 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腹胀满,口干口苦,恶呕,尿短赤,大 便秘 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热 化湿,佐以泄下。
【方药】
1.主方茵陈蒿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绵茵陈30克,栀子12克,大黄10克,鸡骨草30克,车前草2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因砂石阻滞胆道者,可加柴胡、枳实、郁金各12克,金钱草30克。
2.中成药
(1)鸡骨草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2)溪黄草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广益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绵茵陈、金钱草、丹参、板蓝根、茯苓、薏苡仁各30克,郁金、柴胡、败酱草、甘草各10克。水煎服。
(2)退黄方(湖南中 医学 院验方)
处方:赤芍30—60克,大黄10~30克,绵茵陈、板蓝根各30克,泽兰、车前子各15克,郁金12克。水煎服。
(3)茵田虎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茵陈30克,田基黄30克,虎杖30克,柴胡9克,茯苓15克,栀子9克,布渣叶15克,山楂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肝炎 解毒 汤(《浙江 中医 杂志》)
处方:茵陈30克,苍术10克,木通9克,栀子10克,赤小豆20克,连翘20克,板蓝根10克,厚朴9克,车前子15克,金银花15克,石菖蒲5克,青皮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湿重于热型
【证见】 身目俱黄,头重身困,胸脘痞满,纳呆,恶呕,腹胀,便溏。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治法】 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
1.主方茵陈五苓散(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绵茵陈30克,茯苓、猪苓各15克,白术、泽泻、藿香各12克,薏苡仁20克,布渣叶15克,厚朴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参照热重于湿型中成药。
3.单方验方
(1)肝四方(钟耀奎验方)
处方:茯苓15克,白术12克,泽泻15克,郁金12克,山楂18克,丹参15克,白背根、绵茵陈、鸡骨草、虎杖各30克。水煎服。
(2)白术厚朴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白术5克,厚朴5克,猪苓5克,泽泻5克,茯苓9克,陈皮3克,砂仁3克,藿香6克,广木香3克。水煎服,每日l剂。
Ⅱ.急黄
【证见】 发病急骤,黄色迅速加深,其色如金,高热烦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瘀斑。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营开窍。
【方药】
1.主方清瘟败毒饮(余师愚《疫疹一得》)加减
处方:水牛角30克,黄连、栀子、黄芩各15克,生地黄20克,玄参18克,石膏30克,牡丹皮、知母、赤芍各12克,大黄15克,金银花20克,人工牛黄3克(冲),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清开灵注射液,40毫升加入于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2)大黄廑虫丸,每次2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退黄下急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茵陈60克,栀子10克,大黄30克,郁金15克,连翘15克,枳壳15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金钱草30克,薏苡仁3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牡丹皮10克,青黛3克(冲服)。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2剂。
(2)急黄汤(李玉琼验方)
处方:茵陈30克,虎杖30克,栀子15克,金银花30克,板蓝根30克,龙胆草10克,柴胡10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金钱草30克,大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剂。
Ⅲ.阴黄
【证见】 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见腹胀,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
【治法】 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方药】
1.主方茵陈术附汤(程钟龄《医学心悟》)加减
处方:绵茵陈30克,白术15克,熟附子12克,干姜10克,茯苓15克,陈皮6克,党参18克,泽泻12克。水煎服。
若胁下有痞块,可加丹参20克、土鳖虫10克、鳖甲30克。
2.中成药
(1)鳖甲煎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紫参保肝冲剂,每次l包,每日3次。
(3)消炎利胆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阴黄方(李宝顺等《名医名方选》)
处方:绵茵陈、党参、黄芪各30克,冬瓜皮、木通各15克,茯苓、当归各12克,熟附子、鸡内金、枸杞子、干姜、白术、泽泻各10克,石菖蒲6克。水煎服。
黄疸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数次,黄水流尽则愈。
(2)茵陈蒿1把,生姜1块,捣烂,擦于胸前、四肢。
2. 针灸 疗法
针刺章门、太冲、脾俞、肝俞、劳宫、脊中等穴。若嗜卧、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里。
3.饮 食疗 法
(1)鸡骨草煲红枣:鸡骨草60克,红枣8枚,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阳黄、急黄。
(2)溪黄草煲猪肝:溪黄草60克,猪肝50克,水煎服。适用于阳黄、急黄。
(3)丹参灵芝煲田鸡:丹参30克,灵芝15克,田鸡(青蛙)250克。将田鸡去皮洗净同煲汤,盐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阴黄。
4.五绝指针疗法(周身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
5. 预防调护
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
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
你好,湿热体质从临床辨证分型来看,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常用药如滑石、生甘草、杏仁、薏苡仁、白寇仁、茅根等。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紫地丁、黄岑、黄连、葛根等。中成药可服甘露消毒丹、君泰口服液、清热祛湿冲剂、溪黄草冲剂。注:清热祛湿的中药不宜久服,炎症消除即可停药,这类药毒性大。
饮食调养:
应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鸭肉、鲫鱼、冬瓜、葫芦、苦瓜、黄瓜、系挂、芹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莲藕等。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