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别名川乌、草乌等。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野生乌头的侧生块根入药称乌药,主根入药称草乌;乌药经栽培后侧生块根入药称附子,主根入药称川乌。根含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塔拉乌头胺等成分。草乌性火热,味辛、苦,有毒。具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痛、中风瘫痪等症。附子性大热,味辛,有毒。具温里、回阳、止痛、祛风湿的功效,主治亡阳虚脱、四肢蕨冷、脉微欲绝等阳气亡失症状,又用于治疗心腹冷痛,虚寒泄泻、心力衰竭症。川乌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具祛风湿、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冷痛、坐骨神经痛、腹中寒痛、跌打损伤等症。
乌头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四川、陕西、云南、湖北、甘肃等地,尤以四川江油所产者质量最佳,驰名中外。
乌头 (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
乌头主产四川、陕西。云南、贵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省有栽培。
乌头株高60-150厘米。侧根常数个,侧生于主根四周。栽培品种的侧根(即称附子)通常1-2个,倒卵圆形至倒卵形。茎直立。叶互生。总状花序,花大,蓝紫色。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 :乌头 拉丁学名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毛莨目 科 :毛茛科 亚科 :金莲花亚科 族 :翠雀族 属 :乌头属 种 :乌头 组 :乌头组 系 :蔓乌头系 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范围,栽培技术,选地整地,播种方法,田间管理,药用价值,乌头作用,化学成分,成分药理,现代套用,毒性,毒副反应,用药禁忌,食用禁忌,中毒症状,临床诊断,急救处理,植物文化,变种, 形态特征 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粗1-1.6厘米。茎高60-150厘米,中部之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离生叶,分枝。 乌头 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长柄;叶片薄革质或纸质,五角形,长6-11厘米,宽9-15厘米,基部浅心形三裂达或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有时倒卵状菱形或菱形,急尖,有时短渐尖近羽状分裂,二回裂片约2对,斜三角形,生1-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通常只沿脉疏被短柔毛;叶柄长1-2.5厘米,疏被短柔毛。 顶生总状花序长6-10厘米;轴及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的狭卵形至披针形;花梗长1.5-3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长3-5毫米,宽0.5-0.8毫米;萼片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自基部至喙长1.7-2.2厘米,下缘稍凹,喙不明显,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无毛,瓣片长约1.1厘米,唇长约6毫米,微凹,距长2-2.5毫米,通常拳卷;雄蕊无毛或疏被短毛,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心皮3-5,子房疏或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蓇葖长1.5-1.8厘米;种子长3-3.2毫米,三棱形,只在二面密生横膜翅。 花期9月至10月,果期10月至11月。 生长环境 乌头喜温暖湿润气候,选择阳光充足、表上疏松排水良好、中等肥力土壤为佳,适应性强,忌连作。因为乌头为宿根性草本植物,生产上一般采用块根繁殖。于12月上中旬,表土10厘米地温10℃以上时栽种,7天后发出新须根。一般冬至前20天栽种的先发根后出苗,产量较高;冬至后20天栽种的先出苗后发根,产量较低。 船形乌头 分布范围 在中国分布于云南东部、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辽宁南部。在四川西部、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一带分布于海拔850-2150米,在湖南及江西分布于700-900米间,在沿海诸省分布于100 -500米间;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山东烟台。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乌头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蔬菜、小麦或黄连地作物收获后,进行翻晒,充分风化,使土壤细碎,作畦,宽100-130厘米,高16厘米,沟宽26厘米,在畦上施腐熟厩肥,堆肥,每公顷15000千克以上,翻入土中,充分混匀,整平畦面呈弓背形。 播种方法 乌头播种方法多半是根块繁殖,分直接下种,贮藏备种。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必须选择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区培育、繁殖材料。 1、直接下种 适时下种很重要,7月下旬至8月初将土地备好,收乌药时,适合作种栽的附子立即按行距50厘米,株距26厘米,深10厘米开穴,栽1-2个种栽,使芽口向上,覆土3厘米,再套种蔬菜、蚕豆、豌豆、小麦等。天干旱时7-8天浇水一次,让附子在地里休眠,第二年出苗生长。 2、贮藏备种 收附子时,大的药用,小的留在蔸上,假植沙质壤土中,种时取出种栽;若从老蔸取下种栽,用沙质壤土或砂土挖66厘米左右深的坑,在下面铺一层种栽,上盖16厘米厚砂土,再铺一层栽子,盖上砂土,直到地面,作成瓦背形,四周和中间立几束玉米秆等物使之通气。12月份,到备好的地里,分大中小三等,大株行距26厘米,中株行距20-23厘米,小株行距16厘米,施足底肥,以厩肥和适量的过磷酸钙(每公顷225千克)施人穴内,覆土6-10厘米,每公顷下种量为750千克,冬裁时要选择健壮整齐、产量高、质量好的幼苗。过于寒冷的地方木能冬种也可春天栽种,方法同上,和玉米、花生、甘薯等套种,每公顷产乌药60万个左右,一般只能繁殖两年。山区培育品种,防止退化,优良品种以“和尚头”为最好,块根大产量高。 3、间套作方法 附子栽完后,随即在畦的一面套种青笋,每隔16厘米远种一窝。第二年4月底或5月初青笋收后,套种玉米,每隔50厘米种一窝,每穴留两苗,套种玉米只套种在畦的向阳面,主要为附子遮荫。附子收获后,立即在畦上播种白菜,不必施肥,每公顷可产白菜52500千克。也可在附子收获后,再栽晚稻苗,先把稻秧寄栽在别的稻田内,6厘米距离一株,7月底8月初附子收获后,立即灌水整地栽秧。如果玉米还未成熟,可暂留不收,如果水浅,可在挖了附子的畦内栽秧,不影响玉米最后成熟。这样能粮药双收。例如在陕西南郑县五拱公社1976年收获了0.27公顷附子,每公顷产附子8250千克,玉米4500千克,晚稻每公顷产3000千克。 田间管理 加强管理是保证附子优质高产的关键。 1、修根打尖 修根分两次进行,第一次4月上旬苗长出4-5片叶时进行,把植株附近泥土刨开,现出母根及附于大的在母根内侧留2-3个较大的附于,小苗留一个,其余的附子全部摘掉。第二次在5月中旬,刨13-16厘米深以露出附子上半部为度,削去母根上的新生小附子及所保留的大附子上的须根,只留下面一个独根,使附子表面光滑,注意勿损伤母根。 打尖:每次施肥前要打尖。3-5天后,在植株叶腋间长出腋芽,立即拿去,使营养集中于附子的生长。 2、除草追肥 乌头栽植宜精细,除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外,见草就除,夏天忌积水,适时追肥,苗高 6厘米时,追第一次肥,每公顷施腐熟饼肥750千克,混合稀粪液37500于克,施在行间。第二次施肥在第一次修根后,施腐熟饼肥1500千克混合稀粪水37500千克,施在每两株距间。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修根后,粪量加大施在上次未施的两株距间。注意病植株,发现即拔掉烧毁,缺苗者要补齐。 3、培土 为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促进块根膨大,在追肥时将畦两侧的土搂入植物根部作成鱼背形。 4、灌水排水 如果遇到春旱或土壤过于干旱,应及时浇水,气温升高后,应浇早晚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乱根。 5、 采收加工 附子栽后第二年7月收获。如遇连续阴雨,块根容易腐烂,可提前采收。最晚不要超过立秋。留种地冬季随挖随栽。用锄头刨出块根去掉须根泥土,去掉地上茎叶将附子和母根分开,每公顷产附子7500千克左右,母根晒干称为川乌、附子含有乌头成分,属剧毒药,用药前必须加工。 药用价值 乌头作用 乌头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适应症:乌头能散经络之寒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如乌头汤治历节病,散脏腑之寒而止痛,适用于寒邪所致心腹疼痛,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赤丸治腹满痛,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治寒疝腹痛。 乌头除单独为方外,多与它药配伍使用。有相辅相成配伍者,如乌头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热之乌头为主药,逐寒止痛,与大辛大热之附子、蜀椒、干姜合用,相辅相成,以加强其温阳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饮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乌头与相反药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强散寒化饮降逆之功。 化学成分 附子含中乌头碱(mes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异乌头碱(isoaconitine)、塔拉弟胺(talatisamine)、川乌碱甲、乙(chuan-wubaseA、B)。 草乌含剧毒的双脂类生物碱: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等。 成分药理 川乌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约0.4%-0.8%。如乌头碱、中乌头碱等。经水解可成为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另有报导含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乙。草乌含果宁、β谷固醇等成分。 乌头 实验证明,乌头注射液(每ml含乌头碱0.4mg)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前胃癌Fc和肉瘤S180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抑制Lewis肺癌自发转移。以生川乌为主组成的复方三生针注射液体外实验,对人肺癌、肝癌、胃癌细胞均有直接杀伤效应和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以前,与长春新碱的作用相似。并能抑制人肺癌细胞、小鼠Lewis肺癌细胞及肝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尤对RNA的合成抑制最强。复方三生针的不同浓度对癌细胞的抑制率,肺癌为59.8%,肝癌为 82.7%。该药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 ANAE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IgG及菌酶含量均无明显影响,提示复方三生针的抗癌机制可能主要是与其抑制细胞生长和核酸代谢有关。草乌能提高血清总补体的活性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现代套用 恶性肿瘤 汤铭新等报导,用0.8mg/2ml的乌头注射液,每日1-2次肌肉注射,30天为1疗程,休息15-30天后继续给药,治疗晚期胃癌不能手术者16例,总有效率为61.54%;治疗胃癌姑息术后患者46例,有效率为80.0%;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 22例,有效率为 54.54%。有效病例表现疼痛缓解,食欲增加,存活期延长。临床观察认为四川产乌头制成的注射液疗效显著,它不但能缓解胃癌、肝癌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而且还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无毒副作用,不成瘾,优于化疗。 白血病 郑金福等等报导,用生川乌配巴豆、雄黄等药组成“抗白丹”治疗10例白血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血象或骨髓象检查确诊,其中急淋2例,急粒6例,急单2例。抗白丹剂量成人每天4-8丸,小儿l-4丸,于清晨5时开水一次送服。连服3-5天,休息1天。一般先从小量开始,逐步加量,以保持大便每天4-5次为度。结果,单用抗白丹治疗的6例中,有效2例,无效4例,抗白丹合并化疗的4例中,有效3例,无效1例。 毒性 毒副反应 乌头中毒多与超量、生用、配伍不当或与酒同用有关。表现症状为口舌、四肢及全身发麻、头晕、耳鸣、言语不清及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腹痛腹泻等症。可用中药蜂蜜冲服解毒或饮绿豆汤。 用药禁忌 用量过大乌头分川乌、草乌。草乌毒性更大。乌头因采集时间,炮制、煎煮时间不同,中毒剂量差别很大。川乌为3-30克,草乌为3-4.5克,乌头碱0.2毫克口服即可中毒。川乌中毒可见口舌及全身发麻、恶心呕吐、胸闷、痉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心律紊乱、神志不清、昏迷,以至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草乌中毒症状与川乌基本相同。乌头类中毒量个体差异很大,有人仅煎服川乌6克,亦有仅服草乌1克即引起中毒。因此应特别注意中毒的早期症状,及早救治。临床使用乌头也宜以小剂量开始试用。 未经炮制
乌头毒性大,故必须经过炮制才可内服,内服处方上也应写明制乌头或制川乌、制草乌。未经炮制服用,很少量即可引起中毒。 配伍不当
前人认为乌头不宜与贝母、白芨、半夏、瓜蒌同用。另外,临床有乌头与麻黄同用引起中毒的报导。 煎煮时间太短
乌头久煎或新近采用的高压蒸制,能减少毒性。如病情需加大乌头用量,更宜久煎。煎煮时间过短易致中毒。乌头切忌生用。 蓄积中毒
长期服用乌头,可蓄积体内引起中毒,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更易发生此类中毒。如病情需要久服含乌头的制剂,可用间断服药法。服用数日或数周后,间断1周。另外,每日服药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将每日总量分几次服用,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食用禁忌 服用乌头时,不能食用豆鼓、鼓汁、盐酸等食物。因为它们药性相反,同食影响疗效并对身体不利。 中毒症状 1、神经系统 四肢麻木,特异性刺痛及蚁行感,麻木从上肢远端(指尖)开始向近端蔓延,继后为口、舌及全身麻木,痛觉减弱或消失,有紧束感。伴有眩晕、眼花、视物模糊。重者躁动不安、肢体发硬、肌肉强直、抽搐,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2、循环系统 由于迷走神经兴奋及心肌应激性增加,可有心悸、胸闷、心动过缓、多源性和频发室性早搏、心房或心室颤动或阿-斯综合征等多种心律失常和休克。 3、呼吸系统 呼吸急促、咳嗽、血痰、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可因呼吸肌痉挛而窒息,甚至发生呼吸衰竭。 4、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少数有里急后重、血样便、酷似痢疾。 临床诊断 1、病史:有用乌头碱类植物病史。 2、临床表现:口服中毒者,首先表现口腔及咽部黏膜刺痛及烧灼感,舌及口腔周围有麻木感,言语笨拙。 急救处理 1、口服或外用含有草乌头或附子的中药或药酒者,应立即停止使用。 2、早期应即刻催吐、洗胃和导泻。洗胃液可用高锰酸钾及鞣酸溶液。导泻剂可在洗胃后从胃管中注入硫酸钠或硫酸镁。也可用2%盐水高位结肠灌洗。 3、大量补液,以促进毒物的排泄。 4、对心跳缓慢,心律失常者可皮下或肌肉注射阿托品1-2mg,4-6小时可重复注射,重者可用阿托品0.5-1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注。 5、对症治疗经阿托品治疗后心律失常仍不能纠正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血压下降者可给予升压药。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等均可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6、乌头中毒可用甘草100g,土茯苓50g,绿豆50g煮水饮用。甘草能抑制乌头碱的毒性反应,可作为乌头碱中毒的解毒剂。绿豆和土茯苓有清热解毒、利尿排毒的作用,可与甘草合用解乌头毒。如不能配齐三味药,应先及时使用甘草。严重者应及时静脉注射阿托品,能对抗乌头碱中毒后心律失常造成的死亡。另,远志、防风也可解乌头之毒。 植物文化 南北朝梁代的大医学家陶弘景已指出:“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 宋朝人杨天惠在他所写的《彰明附子记》一文中指出:“盖附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天锥,又附而上者为侧子,又附而散者为漏篮子”。 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指出: “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他并将乌头分为川乌与草乌二类:“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谓之川乌头,……,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及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乌头、附子的主产区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带。通常药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母根)加工后称“川乌”,侧根(子根)则称“附子”,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化合物(药学学报,12卷7期)。 乌头的花美丽,可供观赏,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写过较生动的描述:“其花色碧,殊娇纤,名鸳鸯菊,花镜谓之双鸾菊,朵头如比邱帽,帽拆内露双鸾并首,形似无二,外分二翼一尾”。(“双鸾”指的是两个花瓣。) 变种 黄山乌头(变种)吓虎打(浙江天目山) 与乌头的区别:叶质地较薄,草质,中央全裂片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小裂片较狭;花序轴极短,因此花序常似伞形花序。 分布于江西东北部、浙江西北部、安徽南部(黄山)。生海拔1000米一带山地。 块根药用,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等症,还可作箭毒(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展毛乌头(变种)草乌(浙江) 与乌头的区别:花序轴和花梗有开展的柔毛。叶的中央裂片菱形,顶端急尖。 分布于浙江北部、江苏、山东、辽宁南部。生山地草坡、林边或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山东青岛。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上册,图201是黄山乌头的图,可以参考。 毛叶乌头(变种)大乌药(甘肃岩冒),乌药、草乌(陕西) 与乌头的区别:茎和叶背面密被短柔毛。叶的中央全裂片顶端急尖。 产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秦岭一带。生山地草坡。 深裂乌头(变种) 与乌头的区别:叶片掌状分裂不达基部,至距基部0.5-1.5厘米处。叶的中央全裂片顶端急尖。 产江苏南京和句容一带。生山地草坡,松林边或灌丛中。
乌头
【释名】 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鸦。苗名:莨、芨、堇、独白草、鸳鸯菊。汁煎名射罔。
【气味】 (乌头)辛、温、有大毒。(乌喙,一名两头尖)辛、微温、有大毒。(射罔)苦、有大毒。
【主治】
1、中风瘫痪(手中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生乌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此方名“左经丸”。
2、瘫痪顽负(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烧熏痛处。此方名“雷丸”。
3、腰脚冷痛。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
4、久患头风。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上。
5、耳鸣耳痒(耳中如闻流乐声及风声,不治成聋)用新掘得的生乌头,乘湿削如枣核大,塞耳内。一天换二次,几天病愈。
6、喉痹口噤。用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擦牙,并吸入鼻内,牙关自开,又驻京:用草乌尖、石胆,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醋煮皂荚的液汁调稀,扫涂肿上,流涎几次,其毒即破。
7、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寒多热少,百黄腹痛,脾疟)用上等草乌头削去皮,开水泡几次,密盖一段时间,取出切细、焙干,研为末,加猛然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送下,吃一点枣子坟往。隔一、两小时再服药一次。
8、腹中症结。用射罔二两、椒三百粒,共捣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渐至三丸,病愈为止。
9、内痔不出。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睡,疔自拔出。
10、疔毒恶肿。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睡,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
11、遍身生疮(阴囊及两脚最多)。用草乌头一两,盐一两,化水泡一夜,炒红,研为末;另取猪腰子一个,去膜煨熟。竹刀切细、捣烂,加醋、糊调药末为丸,如绿豆在。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12、瘰疬初起(未破,发寒发热)。用草乌头头半两、木鳖子二个,加米醋磨细,再投入捣烂的葱头和蝗蚓粪少许,调匀敷患处,外贴纸条,留通气孔。
提醒您:乌头(附子、川乌)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