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邪的四大特点是: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为春天的主气,具有轻扬浮越、升散开泄、向上向外的特性,故为阳邪。风性开泄是指风邪侵袭人体容易使腠理疏泄,汗孔张开,表现为汗出、恶风等症。
如风邪循经上扰,则出现头昏头痛、颈项强直、口眼喎斜等。风邪客于肌表,则见发热、恶风等症。
2、风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具有善动不居、行无定处的特点。风邪致病,病位游移不定。痹症中的“行痹”,表现为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均属风邪偏盛的表现。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骤、变化无常的特点。如譬如风疹来势急剧,数分钟则可遍及全身,体现了传变快的特性。
3、风性主动:风邪具动摇不定之性,故其致病具有振摇动掉的特点。因此,凡动摇不定的症状,都成为风。临床上凡风证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
4、风为百病之长:长,首也。风邪为六淫之首,是六淫邪气致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外感致病的先到。寒、湿、暑、燥、火邪多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致病,故临床上有风寒、风湿、风燥、风火等证。
风邪的性质:引起外感病的原因是外邪,中医将外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称为“六淫”。风邪是“六淫”之首,《黄帝内经》就记载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头面体表受风邪侵袭后,常使人产生头晕、汗出、恶风等症状,能使痒痛现象此起彼伏,游走不定,能与寒、痰、湿、燥、热(火)等病邪联合使人致病。
风邪的三大致病特点:
1、风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
风邪常伤人头上部和肌肤,而见汗出、恶风、头痛、颈项僵痛、颜面浮肿等症状。唐梁说,《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2、风邪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
中医认为,如果风邪侵犯关节会导致关节游走性疼痛,好像风行走不定;风邪犯表,蓄积肌肤导致皮肤团片状突起、瘙痒,时起时伏,发无定处,民间形象地称之为“风团”。这些疾病起病迅速,病情变化快,中医治疗这类疾病时多要疏散风邪。
3、风性主动,致病多动摇不定。
凡眩晕、震颤、四肢抽搐,多属“风胜则动”的病变。春天发热性传染性疾病也比较多,会出现热盛动风的表现,比如惊厥。春天阳气升发,更容易出现肝阳化风、阴虚风动等内风的发作,出现眩晕、偏瘫等中风的症状。
扩展资料:
“风邪”为百病之长,往往挟杂“湿邪”、“寒邪”等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肌肉、关节、经络、脏腑,临床上出现肌肉关节疼痛、手足肢体麻木,甚至头痛眩晕、口眼歪斜等风湿类疾病、末梢神经病变以及脑血管痉挛、面神经麻痹等病症。尤其是年老体弱之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病人。
风邪能与寒、湿、痰、燥、热(火)等相合为病。致病的特殊性,风病来去急速,病程不长,其特殊症状也易于认识,如汗出恶风、全身瘙痒、游走不定、麻木以及动摇不宁等症状。临证时,发病在春季与感受风邪明显有关者,均可考虑风邪的存在。
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热(火)这些正常的气候现象,古时称作“六气”。六淫,是对六气的异常变化的一种称谓。古人认为异常的气候变化可以使人产生疾病中医借用“风、寒、暑、湿、燥、热(火)”之名及其特性,来概括所有的由外界因素干扰人体所致的疾病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邪致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早春风邪袭人,“温柔一刀”让你百病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猛吹电风扇当心“风邪”入体
风寒感冒的症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全身症状,如有恶寒发热、肢体酸痛,甚至出现全身乏力、头痛等症状。另外一部分症状是呼吸道症状,临床上多为出现明显的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喉咙痒、咳嗽、咳痰等症状。风寒感冒的痰、鼻涕通常为透明无色或白色的,舌象通常为淡红或微红色,舌苔通常为薄白苔,脉象为浮脉或浮紧。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