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辅助鉴定的方法,古代鉴定没有现代的密度仪,光谱分析,电子探针等高科技做依托,只能利用黄金的一些特性来判定真伪。
黄金的硬度是足金的硬度2~3,当铁制工具刻划真金会留下明显的刻痕,民间金匠往往用牙咬,因为人类牙齿的硬度是7度左右,所以可以轻松咬动黄金,而其他黄色金属,就不容易咬动,最起码比较费劲(如铜),所以根据能否轻松咬动来判成色也是利用了硬度的原理分辩真假。
黄金虽然光泽强但却不很硬(摩氏硬度2.5)用牙咬可见齿痕。但这类检测在当今社会已经很不靠谱,现在很多利用铅或者锡来镀金,因为这两种金属便宜,并且密度硬度跟黄金接近,所以可以轻松咬动的金属不见得就是黄金。
下图为现代的假黄金
一个人如果掉了几颗牙齿,看上去不太美观。而且,掉了牙齿也严重影响吃饭和咀嚼东西。因此,人类很久以前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果原来的牙齿由于这种或那种原因脱落时,就应该用某种东西替换上。人为地替换原来的牙齿称作“修复学”。
当原来的牙齿脱落时,就用桥托或成副的托牙来代替。用桥托时,假牙的“负荷”被两侧真牙分担。桥托就卡在这些真牙上。用托牙时,假牙则固定在牙龈和牙龈下面的其他部分上。
令人惊讶的是,用桥托镶牙的方法,意大利的古埃特鲁斯坎人于3000年前就用过了,不过他们用的是金子。至于托牙,包括满口无牙的人用的全口托,也有约300年的历史了。
用桥托或托牙镶牙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能使它们在嘴里保持合适的位置,以及怎样制作“底座材料”——能把假牙固定住的材料。现代牙科学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人们戴着假牙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吃东西和咀嚼,而且假牙在嘴里既轻便又自然。
牙齿本身又是怎么做的呢?在古时,假牙是用骨头、象牙和河马的牙齿做的。有时,整个桥托和托牙都是由同一材料凿成的,整块地安放到嘴里。后来,使用的是单个的人牙,或是各种动物的牙,尤其是绵羊的牙。它们是安装在金子或象牙的基板上。
到了18世纪末,牙齿则用瓷来制做,不久后单个的瓷牙又安装在黄金或白金基板上。做牙时所用的材料与其他精细瓷器所用的材料一样。这些材料质地很好,有点半透明,而且有很高的强度。
大约100年前,设计假牙时就要考虑与脸型相协调。今天,假牙在颜色和形状上都可与真牙相匹敌,简直可以以假乱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