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水不足对于新妈妈们来说是紧张而有干着急的,对于带孩子自己额可是一窍不通呀,如今还遇上了没奶水喂养宝宝了怎么办呢?据中 医学 认为妈妈奶水不足主要是气血虚弱、肝郁气滞。那么通过一些 中医 药调理之后奶水就很足了。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下奶 中药 有哪些,希望能帮到你。
下奶中药有哪些
1、漏芦:漏芦有 清热解毒 、消痛散结、通经下乳之效。乳汁不下、乳房胀痛可与穿山甲、王不留行配伍应用。
2、桑寄生:桑寄生有祛 风湿 、益肝肾、安胎之效。用于 产后 乳汁少、乳汁不畅、或乳房胀痛,可与路路能通、丝瓜络配伍应用。
3、玉米:玉米须当食用成熟之玉米须,秋后剥取玉米时可获得。《滇南本草》认为其“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常用量30—60克,水煎服。乳汁少、乳汁不畅,可与猪脚炖服1日2次。
4、通草:通草为常用中药之一,有清热利湿、通气下乳之效。对产后乳汁不畅或乳汁不下有奇效,常与王不留行、穿山甲配伍煎服。
5、王不留行:有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之效,被誉为 妇科 通乳良药。《本草纲目》载: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俗有“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的 谚语 ,是民间常用的通乳要药之一。产后乳汁不通,配穿山甲可以增强通乳之力。产后气血亏虚、乳汁稀少者,则配黄芪、当归。
催奶中药 偏方
1、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所致。
表现: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 头晕 目眩,神疲食少,舌淡少苔,脉虚细。
处理方法:
以益气补血,健脾通乳为主,可在炖汤中加入黄芪、党参、当归、王不留行、桔梗、熟地黄等。如归芪鲫鱼汤、黄芪穿山甲炖母鸡汤等。
2、因肝气郁结,或气滞血凝,乳汁不行所致。
表现: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胁胀闷,情志抑郁不乐,或有微热,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处理方法:
以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为主,可加入柴胡、漏芦、通草、青皮、陈皮等,如猪蹄黄豆通草汤、莲藕红枣陈皮汤等。
催奶中药 食谱
催奶中药食谱一:
当归30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瓜蒌12克,通草3克,桔梗6克,麦冬10克,路路通5克,花粉6克,王不留行12克,黑芝麻12克,元参12克,甘草5克, 水煎35分钟,每日一剂,饭后服用,5剂为一疗程。有养气血通乳脉功效,对产后乳汁不足者有良效。服药期间可加服鸡汤、鱼汤以保化源充足,其效更佳。
催奶中药食谱二:
猪蹄1-2个,通草3-5克,漏芦10-15克,粳米100克,葱白2段。先将猪蹄煎取浓汤,再煎通草、漏芦取汁,然后,用猪蹄汤和药汁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萄白稍煮即可。每日2次,温热食。本方具有通乳汁、利血脉的功效。适用于产后无乳、乳汁不通者。
催奶中药食谱三:
王不留行20克,当归15克,穿山甲、川芎、香附各12克。加水煎煮取汁,分3次服或将本方制成散剂(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一日3次,温开水或黄酒送下。此外,用含本品的中成药下乳涌泉散亦可。适用于产后乳少,乳汁较稠或无乳,兼乳房胀痛者
产后日常常用通乳的中药有:1.蒲公英。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痈肿、利湿、通乳的作用。
2.路路通。路路通有通经下乳、利水的功效。
3.木通。木通可以通经下乳,同时在方药加减中可以治疗湿热淋痛与水肿。
4.通草。通草可通气下乳,治疗乳汁不下。
5.穿山甲。穿山甲有通经下乳、活血散结的作用。
6.王不留行。王不留行可以下乳消肿,对出现乳腺炎引起的疼痛以及乳汁不下等也有效果。
7.漏芦。漏芦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通经下乳之效。
8.冬葵子。冬葵子可以下乳,可治产后乳汁稀少或排乳困难、乳房胀痛。
9.赤小豆。下胞衣、通乳汁,出自《本草纲目》;煮赤小豆汁饮,可下乳汁,出自《产书方》
另外,因产后体质较日常稍弱,故一般常在通乳的药物中加入黄芪、党参、当归、白术、川芎等补益气血的药物以增加乳母的气血及体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