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睡眠何以发生的问题,历来解释很多。有些人说脑子里有个睡眠中枢,有些人又说脑里有个觉醒中枢……这些看法都比较片面,缺乏可靠的实验根据。目前,一般都公认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睡眠学说最为正确。
巴甫洛夫在研究大脑皮质抑制过程的时候,发现任何一种抑制过程,无论是条件抑制或非条件抑制,都可逐渐地、迅速地发展成为睡眠。我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不依纪是简单的或是复杂的,都需要大脑皮质的机能活动,而每个活动只是刺激着大脑皮质的某一点中。当我们学习和工作刚开始时,这些刺激使大脑皮质兴奋,活动增加,因此学习内容易于了解和记忆,工作效率也高。但是,时间一久之后,单调的刺激长期地作用于大脑皮质同一部分的各点上,就产生了学生的抑制过程向部分大脑皮质扩散,并下降到皮质下部分,因而书看不下去了,嘴里在念,脑子里记不住;工作效率减低了,两手没劲,眼睛睁不开而想睡觉。书或笔拿在手里,人却睡着了,这种情况常有,说不定你也有过这种经验。富于变化的多样性活动,譬如说,念念书,做做算术,做完功课踢踢球,虽然在大脑皮质的个别点上不能产生很深的抑制,可是这些抑制点的数量极大,即使无扩散,也会在广大范围内形成普遍的抑制状态而引起睡眠。所以,白天学习、工作累了,一到晚上就想睡觉,并且很快就睡着。这是非条件性抑制逐渐或迅速地发展而成的睡眠。我们之间很多人生活非常有规则,养成了按时睡觉与按时起身的良好习惯。虽然,白天学习、工作不怎么劳累,换句话说,大脑皮质并不怎么疲劳,但是一到应该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也会马上睡着。这种节律性的睡眠是以时间为信号,由条件抑制发展而成的睡眠。
既然睡眠是大脑皮质抑制过程的发展,睡觉的时候,当然是不知不觉地睡着的;如果知觉完全存在,这就说明大脑皮质还正处于兴奋过程中、活动状态下,当然我们是不可能睡着的。
一般睡觉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有计划的在那个点睡,慢慢的进入睡眠状态,第二种是可能因为太疲惫,在自己不注意的条件下所睡着,建议这种情况下,调节自己的睡眠作息时间,减少劳动强度,调理身体。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