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座后没有将心肺中彻底呼出(入座后要张口呼吸三次,彻底呼尽内气)就急于静坐
2、坐中身体没有"含胸拔背”导致坐中一直气淤于胸,呼吸不畅
七支坐法
所谓“七支”是指打坐姿势的七个要点。其中,第1、2、4、5个要点能引入遍行气,第2个要点能引入上行气,第2、3个要点能引入等住气,第7个要点能引入上行气,上述四种气流入持命气,五气合一时行者就能体验到觉悟。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
(一)双足伽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七支坐法”是打坐最理想的坐姿,如果打坐姿势不正确,就会堵塞身体的经络,气脉就会不畅通,能量就上不来,所谓的三脉七轮就打不开,大脑就缺氧,人就会昏沉。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有过或者正遭受着胸闷气短的感受。其实,我们所说的胸闷气短,很多时候是一种人体的主观感觉。症状较轻的,可能偶尔才出现胸闷气短的感觉,或者很快一下就过了不适的感觉。稍微严重点的,胸闷气短出现的频率会比较高,但往往咬咬牙也就坚持过去了。
症状较重的患者,则会感觉胸部仿佛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呼吸特别困难,甚至感觉要窒息,让患者特别痛苦,这类患者一般是身体器官出现了异常,胸闷气短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
胸闷气短的人群,以年长者居多,但中青年,甚至30岁以下的患者数量也不少。那么,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引发胸闷气短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而言,引发胸闷气短的原因主要是两种:1、功能性胸闷气短。2、病理性胸闷。
什么是功能性胸闷气短?
1、人体长时间处于密闭的、空气不流通的、不透气的环境中,往往会引发胸闷气短
2、人精神高度紧张,心情过于郁闷、心理压力过大往往会引发胸闷气短
3、置身于气压过低的区域、过度劳累、平常活动过少、神经衰弱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引发胸闷气短。
当出现呼吸不畅、浑身乏力、失眠多梦、头晕目眩、情绪激动等异常反应时,一定要注意自身适当的调节,尽量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保持乐观心态,不要长时间在密闭的空间逗留,避免过度劳累,经常开窗通风等,一般会有所改善。
什么是病理性胸闷气短?
病理性胸闷气短是指因为身体出现了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胸闷气短症状。
1、包括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等肺部疾病
2、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
3、气管狭窄、气管支气管内肿瘤等呼吸道受阻疾病
4、膈肌麻痹症等膈肌病变等都可能导致病理性胸闷气短的发生。
呼吸道疾病大多与气促、呼吸困难同时出现心脏疾病常常伴随有胸痛,通过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并不困难对于没有心脏及肺部基础病病史,初次胸闷发作且无明显其它伴随症状患者,常难以及时发现病因,即使鉴别心源性或肺源性胸闷也并不容易。但及早明确诊断,缓解不适,对及时得到有效地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切不可漠然视之,从而引发更大的疾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